与往年一样,今年春节期间,辽宁省博物馆(简称辽博)成为沈阳市民和外国游客的热门文化打卡地。 据初步统计,2月10日至2月17日(农历新年第一天至农历新年八日),聊博接待游客近12万人次,同比增长233%; 其中,40%的游客来自其他省份,20%的游客来自辽宁省其他城市。 “在馆里过年”已经成为老百姓过年的新年习俗。
龙年春节期间的辽博猎龙之旅。
2月12日,农历新年正三,星期一,按照国际博物馆的惯例,这一天本该是放假一天,但廖波却打破了这个惯例,继续开放。 聊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为了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今年我们不仅推出了一批特色国宝展,还对文创区进行了改造。 ”
天上飞龙——嘉辰年十二生肖文物展“入口。
“飞龙天际——嘉辰龙年十二生肖文物展”成为每位观众入场的首展。 其中,龙袍展区成为最吸引观众的场所。 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董宝侯说:“本次展览主要以清代龙袍为主。 在清朝,皇帝的服装主要包括宫廷服装、吉祥服装、普通服装和旅行服装。 皇帝的龙袍属于吉衣范畴,比宫廷服装、礼服等礼仪服装略低,通常穿得更多。 自清乾隆年间以来,服装体系完备,帝装吉衣皆用十二章纹,其他不能用。 龙袍上的龙形象包括坐龙、站立龙、行走龙、升龙、降龙、过肩龙、降龙等。 其中,升龙和降龙分别是上升和下降,寓意“继承天意,观察百姓”;龙的后代通常在大龙周围形成一条小龙的图案,暗示龙是龙的儿子,是龙的孙子,国家是永恒的。 ”
一位来自南京的游客说:“这次辽博之行真是大开眼界,看到了很多与龙有关的文物。 ”
聊博文创“圈迷”青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了一个新现象:往年春节期间,来访的游客大多是有孩子的父母,但今年走进博物馆的年轻人更多了,吸引他们的是以国宝为基调的文创产品。
2023年,聊博文化创意产品销售额达1400万元。 董宝侯表示:“为了迎接这个春节,'廖博雅收藏'文创店进行了翻新,从100多平方米扩大到300平方米。 ”
馆内文创区新增秀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服装区,入口处摆放“簪女”立体模型。 从进店的那一刻起,消费者就能像身临其境的场景一样欣赏唐代贵妇人高耸的云髻和蓬松的鬓角,可以生动地体会到唐代风气下“精致、奢华、典雅、典雅”的气息和簪子美女温馨动人的姿态,消费者也能感受到辽宁的文化汇聚。
聊博文化创意工作部部长周迎秋主任介绍:“为了迎接龙年,我们设计了相关的文创产品。 龙年文创产品将与新推出的“天上飞龙——嘉辰年十二生肖文物展”合作,推出以龙为载体的文创产品,聚焦馆藏文物,融合辽宁本土文化, 兼具美学、实用性和收藏价值,满足年轻人喜欢通过创新形式表达自己的表达方式。”
一位来自北京的90后游客说:“我特别喜欢以白釉和黑花龙凤纹罐为装饰主题的磁性徽章,所以我一口气买了10个,打算回去后送给亲朋好友。”
释放博物馆的文化力量。
我一天都看不完!“这就是很多游客的感受。
春节期间,聊博共推出15场展览。 沈阳市民李先生说:“近年来,聊博深挖藏品资源,先后举办'再见大唐'、'丹青万象'等现象级展览,成功吸引了众多外国游客在东北旅游旺季前来打卡参观。 每年春节我都会带家人去聊博,现在可以坐地铁又快又直,全云万达广场和天街商圈组成的核心商圈也开始初具规模,品牌火锅店、奶茶店等一应俱全。看着这些国宝,感受着家乡的变化,我为自己来自沈阳而感到自豪! ”
董宝侯说:“现在'在博物馆过年'已经成为人们过年的重要选择,这不仅反映了人们节日休闲观念和方式的转变,也反映了博物馆日益走进人民日常生活,成为大众文化生活必需品的新常态。 在“博物馆热”的背后,反映了人们对优质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全面释放了博物馆的文化力量。 此外,沈阳的快速发展、地铁的开通、商圈的建立,都提升了展会的舒适度。 ”
此外,今年辽宁世博会还将举办“丝绸艺术传承——收藏中的当代织造和刺绣艺术展”等11个专题展览,全面展示辽宁文化博物馆资源。
综合沈阳发布辽宁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