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兴和尚是三国时期中国的一位伟大的魏族僧人,生于公元203年,卒于公元282年。 它的法定名称是“八环”,其祖籍位于应川,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禹州。 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印度著名法师谭可家罗来到洛阳翻译经籍,并在白马寺设立戒坛。 朱世行是第一个登上这个戒坛接受圣戒的人,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汉族沙门。
梁胜友先生的《三藏志集》第十三卷记载了朱世行的生平事迹。 他被描述为一个“纯粹的野心,坚强的气质,坚定不移和正直的人,坚定不移的说服和气馁”。 少年时期,他野心勃勃,决心抛弃世界。 出家后,他专心研读经籍,以弘扬佛教为己任和使命,经常在洛阳讲授《般若之道》。
但令人遗憾的是,朱佛朔当时翻译的这部经文简明扼要,意思难以完全理解,上下文含义缺乏连贯性。 朱世行先生时常感叹:“这是大乘佛教的精髓,但译文并不完美。 因此,他决定独自一人去西方寻找一本更完整的书。
公元260年魏甘禄五年,他从雍州出发,开始了西征。 当时,通往西域的道路极其艰难和艰难,历经千辛万苦,虚空之风和沙漠之舟,种种艰辛,他终于来到了新疆和田地区,寻了一本大书《般若》,共90章, 超过600,000字。他原本打算立即将这本书归还中国大地,可惜遭到小乘学者的密谋和阻挠,最终未能如愿。
那么,小乘学者为什么要伤害朱士行呢?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否认大乘佛教,他们认为大乘佛教是梵文书籍,他们请求于阗国王禁止将这部经传播到汉族。 他们告诉国王:“汉族僧侣试图用梵文书籍来扰乱正统的佛法,如果他们不禁止它,就会导致佛法的断绝。 “所谓婆罗门经,就是梵文书。 对于梵文书,在《慈悲寺传》第三卷中有详细的说明:“起源久远,不知作者在哪里,在历世之初,梵天王向天人讲教,故称梵书。 它文字丰富,有一百万节经文,这是旧译本中的维加拉”。
面对小乘学者的困难,朱世行大为苦恼,于是他试图向国王证明他有通过焚烧经文来检查真伪的计划,最终得到了国王的认可。 国王下令将柴火放在大殿前,书生面对熊熊烈火坦诚发誓:“若此经受天命眷顾,在中国流传,那么一定能抵挡住烈焰的侵袭,安然无恙。 然后他把书扔进火里,当他说完时,火焰消散了,书完好无损。
国王和他的大臣们都感到惊讶,尊敬这位勇敢而虔诚的老师,同时也被佛法的深刻教义所打动。 朱世行在当地抄写了大书《般若》,一共抄了90章,共计60多万字。 金太康三年,派徒弟傅如檀等人将抄写的经文送回洛阳,至今仍驻扎在于阗,最后死在那里。
朱世兴死后,僧侣们将他的尸体放在火上焚烧,令他们惊讶的是,尸体根本没有损坏,所有人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惊。 一位法师大声念诵咒语,对朱世行的身体说:“如果和尚真正了解佛法,就让身体立即被摧毁,以满足公众的期望。 话音刚落,朱世行的身体瞬间化作一片粉煤灰飘散而去。
轶事 2月**动态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