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2个部门联合发布工业互联网识别分析系统“渗透”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据悉,《行动计划》是针对工业互联网识别分析系统发布的第一份政策文件,是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新阶段的首个专项行动,也是首个共同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的多部门政策。
到2026年,实现四大目标和任务
行动计划关键指标、重点领域、基础支撑、产业生态四个方面提出了工业互联网识别分析系统到2026年定量指标的发展,加快了识别分析的规模化发展。
具体来说,首先是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指标。 身份识别解析系统服务的企业数量已超过50万家,身份解析系统已在60个行业应用推广,累计注册量超过6000亿,日均分析量超过3亿次,已部署活跃身份识别载体超过5000万家, 骨干企业应用渗透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二是识别在重点领域的应用取得了突出成效。 在制造业、消费品行业、绿色低碳、安全生产等领域,已初步实现规模化应用,行业“链主”企业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在数字医疗、城市治理、产业集群等领域建立了多个样板标杆。
三是重点基础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识别解析二级节点不断扩大行业和城市范围,基于身份识别的可信工业资产和碳数据服务网络初具规模,在产业经济运行监控和安全生产赋能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四是标识产业生态发展持续增长。 关键核心技术、识别分析软硬件产品取得突破,产业供给能力不断丰富,基本共性、重点产业识别分析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国际设施建设应用推广和国际治理取得积极进展。
为了实现目标,部署了行动计划7大重点任务。打透产业链第一链,推动识别分析系统在石化、造船、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的应用,提高制造生产协同效率; 全面赋能消费品“三品”战略,利用识别分析系统服务消费品质量追溯、数字化营销、全生命周期管理,助力消费升级; 推动数字医药融合,推动鉴定分析系统与现有药品溯源码、医疗器械唯一鉴定系统深度融合,为相关医疗产品管理提供服务。 在完善绿色低碳管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城市数字化水平三个方面拓展标识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打造标识应用新模式和新标杆; 推动产业集群升级,深化标识在重点产业发展载体中的应用推广,提升产业集群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自始至终的识别它将成为一种新型的工业化
对基础设施的强大控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工业互联网识别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逐渐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新篇章。 正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于晓辉所说,通过关键产业链实现工业互联网识别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促进全流程、全产业链的识别分析与产业应用相结合,加速全链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在此背景下,各行各业对标牌应用的需求持续增长。 记者了解到,针对这一趋势,各地积极提前布局鉴定工作。
据悉,早在2022年,江苏省就印发了《工业互联网标识分析系统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提出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中标识分析系统的“数据库”功能,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据高效流转利用。 2023年,浙江成立工业互联网识别渗透行动工作组,华南地区、长三角地区四个省(自治区)启动工业互联网识别分析渗透计划。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推广、标准政策制定等措施,全面推动工业互联网识别分析的发展和应用。
山东省物联网协会秘书长苏冠群在接受通信界记者采访时强调了“通过”一词的深远意义。 他指出,“通”字代表标识分析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上面的方框表示对企业内部应用形成闭环,实现横向拉通式标识分析,从而实现闭环应用的破壁效果; 纵向连接企业OT、CT、IT三大环节,推动未来产业开放,具有较强的纵横整合能力。 “关”字中的“壳”象征着丰富的资源,行业可以通过识别分析获得更好的融资,提高产业企业的数据资产能力,促进第一链与产业链的协同配合。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行动计划》应运而生,并将成为推动产业创新的重要力量。 这不仅标志着工业互联网识别发展从点到线的转变,也是从建设到实际应用的里程碑事件。 这将极大地推动产业创新,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此外,工业互联网的识别对于促进整个工业互联网系统的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所长金健表示,识别分析具有坚实的基础,因此标准化是重中之重。 标识在垂直领域的应用,将帮助更多的机构和企业参与到标准的制定中来。 识别在不同行业的应用也可以快速实现大规模化,降低使用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标识不仅仅是千行百业共享的唯一标识,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服务模式和产业创新模式。 它不仅代表了身份的融合,更代表了数据的整合和应用全栈服务能力的实现。 通过识别,企业可以更好的管理和利用数据,实现数据的高效流转和利用,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应用扩展和服务扩展空间。
相信随着《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积极推动,认定将逐步覆盖更广泛的行业和领域。 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这一认定将成为夯实新型工业化基础设施的有力起点,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