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心血管之家博士。
近年来,脑梗塞、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并呈现出越来越年轻的趋势。 这些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 许多患者因这些疾病而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失去自理能力,可能危及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那么,脑梗塞和冠心病的病因是什么呢? 我们应该如何有效预防和**这些心脑血管疾病?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讨论吧!
首先,我们来谈谈什么是脑梗塞,什么是冠心病?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脑部血液紊乱,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进而导致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综合征。 本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根据病情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血流动力学机制引起的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是由局部血管本身存在病变引起的,继发性血栓形成导致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 另一方面,脑栓塞是由阻塞动脉的栓子引起的,动脉可能是来自身体其他部位的异物,例如心房颤动、左心房血栓形成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离。 此外,由血流动力学机制引起的脑梗死是由于血压波动或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大脑供血不足所致。 脑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脑梗死类型,其根本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其他不太常见的原因包括结缔组织病、感染、螺旋体感染等,这些原因会导致动脉发炎、管腔狭窄或闭塞。 此外,药物性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也是脑梗死的罕见病因。
脑梗塞的典型症状包括大脑中较高的神经活动障碍,如意识,失语,算术,空间定向等; 同向性偏盲; 以及三个对侧区域(面部、上肢和下肢)更严重的运动和/或感觉障碍。 这些症状的存在通常表明患者已经出现严重的脑缺血和神经功能缺损,需要及时诊断和**。
那么,什么是冠心病呢?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的主要病理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变窄,阻碍血流。
临床上,冠状动脉直径缩小50%以上的情况通常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当冠状动脉狭窄小于50%时,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根据疾病的不同特点和冠状动脉疾病的原理,主要分为两大类:慢性冠状动脉疾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
慢性冠状动脉疾病又称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主要包括稳定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隐匿性冠状动脉疾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在临床实践中,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是最常见的类型,稳定型心绞痛是最典型的疾病。 心绞痛的主要症状是阵发性前胸挤压痛或窒息,通常位于胸骨中上部后方,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无名指和小指。 这些症状通常在劳力负荷增加时出现,例如当满足激越、劳力或饱胀感时,并持续几分钟并逐渐消退。 休息或使用硝酸盐可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
综上所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动脉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
动脉硬化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
无法控制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以及早发心肌梗死或猝死病史(冠心早搏家族史:55岁前父亲或男性直系亲属、65岁前母亲或女性直系亲属、确诊心肌梗塞或猝死等一级亲属
可控因素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肥胖、高脂饮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A型人格、精神压力、长期熬夜、睡眠质量差等。 这些因素在一个人中的比例越高,患动脉硬化的风险就越高,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低密度胆固醇和吸烟。
简而言之,急性血栓是如何形成的?
当动脉硬化斑块出现在动脉中时,动脉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变窄。 在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情况下,如血压升高、血管局部狭窄引起的湍流和剪切应力变化等,促进动脉内膜上动脉硬化斑块的破裂和脱落,使内皮细胞回缩并中断其连续性,暴露内皮下组织,进而激活血液中的血小板血小板粘附并聚集在内膜受损部位,形成粘附性血栓,血栓越来越大,最后可能完全阻塞血管,这就是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的原因。 因此,任何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剧烈变化的事件都是触发因素。
因此,当一个人争吵时,当情绪激动时,当疲惫时,用力排便,饱食,寒冷刺激,剧烈体力活动等,都会显着增加左心室的负荷,使血压急剧升高,增加心率,使脑血管和冠状动脉中的血流不稳定,从而促进动脉硬化斑块的破裂和脱落, 并引起血栓形成,或诱发血管痉挛,导致急性脑梗死和心肌梗死。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这些触发因素。
最后,如何预防和控制动脉硬化的形成?
1.为了正确管理血脂,建议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到1低于 8 mmolL,高危患者可进一步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 1低于4 mmolL,其中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管理血脂的基本措施,如果控制不好,可以添加药物来控制血脂。 二、血压的正确管理,推荐的血压控制目标是130 80mmHg以下,但对于80岁以上的老人,不建议收缩压降得很低,建议将收缩压降到150mmHg,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80岁以上老人的血压降低到140左右90mmHg,这可能受益更多。3.正确管理血糖,对于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将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而年龄相对较小、病程短、无相关并发症或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只要没有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控制在65%或更低。 对于年龄较大、病程较长、有严重低血糖史、或有严重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或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甚至控制在75%~8.大约 0% 是可以接受的。 4.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吃低嘌呤饮食,维持尿酸的正常范围。 5.不建议饮酒,或限制饮酒,建议非孕妇每天饮酒不超过15g(相当于30ml50度白酒),男性每天饮酒不超过25g(相当于50ml50度白酒)。 6. 为了正确管理体重,建议将目标体重指数维持在185~23.9公斤m2,可以调整饮食、增加体力活动、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等,应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增加蛋白质、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 同时,要控制饮食节奏,避免暴饮暴食。 7.保持体力活动,建议每周五天,或至少三天,进行30至6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8. 保持好心情很重要。 避免抑郁、焦虑等情绪,适当释放工作等相关压力,让自己放松下来。 好了,今天的解释到此结束。 我是心血管之家博士。
如有任何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祝大家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免责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宣传,不用于疾病诊断和**。 如有相关临床症状,请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