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宋江、方腊起义规模和影响比较
北宋末年,全国各地都发生了起义,其中最著名的是松江起义和方腊起义。 不过,由于《水浒传》的影响,大部分人对松江起义比较熟悉,甚至认为松江起义的影响比方老起义更大,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松江起义:宣和元年(1119年)至宣河三年(1121年)。
北宋末年,为了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将梁山波八百里水域全部归还"人"人们开始在湖里捕鱼,采摘莲藕,砍伐船只大小的灌木丛,征收重税,并惩罚违反禁令的盗贼。 然而,那些已经穷得纳不完税的人,靠水吃饭的人,没有生命的人,开始对朝廷极度不满。
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等36人进攻梁山伯,集结义军,正式宣战起义,然后率军攻打和朔、北京东路"和朔,东京路,一万官兵,不敢反抗",然后回到清军打仗,齐国攻占了蒲州地区十多个县,惩治了最厉害的污官,杀富扶贫,威望越高。 他的名气与日俱增。
同年12月2日,宋徽宗接到赵姬叛乱的消息,在亳州都督侯蒙的建议下,接下了"让前面请下降"派人到昭安,但失败了,于是他派佘州都督曾晓云率兵攻城。 宋江避开敌营,率领义军从青州到益州,随官军走了一年多。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军攻克淮阳后,从沭阳乘船抵达海州(今连云港)。 海州巡抚张树业派侦察右军动向,得知宋江率领十余艘大船出海,便召集千余精兵在城边设伏,并派出一小队人马劝他投降。
同年5月,宋江居然登陆就走,但张叔夜里遭伏击,也被打败,他的船被烧毁,退路被切断,宋江等人被打败俘虏,叛乱被镇压。 宋江战败并诏书通过后,他是否参加了镇压方拉起义的战争,在史学界仍有争议。
事实上,在宋代,爆发了数百起农民起义,而松江起义实际上只是规模较小、影响较大的起义之一。
方拉起义:宣和二年(1120年)-宣和四年(1122年)。
从清和元年(1111年)开始,东南地区遭受了苦难"Anthophylla(紫薇)"人民深受剥削和压迫,反抗与日俱增,方拉趁机暗中组织势力发展。
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初九,方腊衣"获得不朽护身符"他以此名义率领农民军起义,自立圣父,立袁永乐,任命官吏和将领,按头巾分兵,建立了以红头巾和其他彩色头巾为标志的农民政权。 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军队已经扩大到数万人。
同年11月22日,方来义大军歼灭了驻扎在青溪县西雪良哲路的5000多名官兵,兵马由严檀指挥,随后在青溪县取得胜利,被区尉翁凯俘虏。 然后攻克了睦州、寿昌、苏、桐庐、绥安、佘州、阜阳、新城等地,逼近杭州。
同年12月29日,叛军入侵杭州,击毙浙路陈健、连世钊,左右两边都督赵廷逃窜。 与此同时,苏州的石晟、湖州贵安县的陆兴儿、梧州兰溪县的朱彦、吴邦、永康县的陈诗诗、缙云县的霍成福、陈報彪带领当地村民参加了起义。 台州仙居县的吕世生、岳州和平县的邱日新、衢州的郑茂旺也领导了当地的摩尼教秘密起义。 来自胡县、昌县和秀县的农民也在那里"聚集门徒",准备进攻福县。
宋朝廷眼看起义规模越来越大,一方面停止送花石,将朱世伟兄弟撤职,平息百姓怒火; 另一方面,童观被派往江、淮、荆、浙等公路,谭镇到两浙路、禁军和陕西六镇,并动员15万汉军南下镇压起义。 万汉军南进,打败了起义。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方腊北伐失败后,宋军围攻杭州,义军战火激烈,缺粮缺草,不得不从杭州撤退。 同月24日,宋军发动总攻,义士七万余人英勇牺牲,方腊、夫人邵氏、子方波、丞相方周等30余人被俘,阵亡后被押送至汴京。 方拉被俘后,叛军一直抵抗到宣和四年(1122年)三月,才被宋军彻底镇压。
如上所述,虽然松江起义和方腊起义都持续了三年左右,但方腊起义的规模和影响无疑更大。 宋江的叛乱虽然范围更广,但未能建立坚实的基础,更像是流口,最终被地方势力镇压; 方老的叛乱达到顶峰,他建立的政权覆盖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六省的52个县,对宋朝廷构成了重大威胁,宋朝廷不得不出兵15万镇压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