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10日,**主席开始了一轮南巡,......沿途从武汉、安庆、合肥、芜湖、马鞍山、南京出发9月21日,他在上海住了一晚,期间他去了中苏友好大厦**进行文艺表演。 市委主管同志来问***的意见,他想了想说:“一起看《白蛇传》吧! ”
**说的是京剧《白蛇传》。 被誉为“民族精髓”的京剧也是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 他也算得上是业余京剧鉴赏家,熟悉京剧的历史、流派、歌调、节目。 早在延安时期,美国记者路易斯·斯特朗就称***为“戏曲鉴赏家”。
在不同的时期,**也偏爱不同的玩法。 移居陕北时,爱听《空城计划》《稻草船借箭》,当时正在和蒋介石的军队玩捉迷藏,**经常背诵《空城计划》中诸葛亮的自白:“司马毅的兵来得太快了! 看完后,他唱道:“我正在城楼上看山景,突然听到城外的混乱.......”“当年想为井冈山辩护,**在黄阳界”唱“了一首《毛政委的空山计划》,但当时大概是没有条件听戏的。
在西白坡指挥三大战役时,**爱听高青奎的《逍遥金》、阎麒鹏的《卧龙吊孝》、程彦秋的《荒山之泪》,高兴的时候会哼几句《英雄》。大军渡江进京前后,**多次观看梅兰芳的《霸王别姬》演出。 “宜勇追穷,不出霸王之名”,是这一时期写的一首诗。
**经常对下属说,梅兰芳先生是戏剧界的名人,不简单,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后,梅先生隐居,再也没有演过戏。 他不顾日本侵略者的胁迫和诱惑,停止了唱歌和跳舞。 这位艺术家的这种民族完整性是多么珍贵!
有一次,在看《霸王别姬》时,看到楚霸王的主人公气急促,儿女长,和虞姬分手时,睫毛不停地颤抖,眼眶湿润。 这时,**单指按了按李银桥胸前的按钮,用嘶哑的声音说道:“别跟楚霸王学,咱们就别学了。 ”
对于项羽在路的尽头悲哀地唱着“玉习玉习娜若”,*也不同意,甚至不同意楚霸主的自嘲。 在他看来,胜利和失败是军人身上的常态,失败是成功之母。 **就算听戏,也不能错过,总能听到不一样的东西。
1950年代,**非常喜欢传统神话戏《白蛇传》,从1953年到1954年看了很多遍。 他也有各种各样的戏曲唱片,除了京剧版外,还有越剧、粤剧等演唱版。 1952年,**还观看了梅兰芳的《白娘子》演出。
当时,梅兰芳演出了《断桥》《金山寺》等剧目。 **看完节目后说:“梅先生演戏很会儿,全身都是白皙的,额头上却有一条红流苏,包裹着银光,有点红,很漂亮! ”事后,梅兰芳听到董事长的夸奖,很激动的说道:“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人谈过白娘子的长相。 实际上,我花了很多时间进行研究。 ”
1958年去上海的时候,想再看一遍《白蛇传》,这次是京剧著名演员李玉如为主席演出。 按照计划,**在上海的逗留时间将只持续一晚。 因此,在抵达上海后,他在李银桥的陪同下,在短暂停留后驱车前往演出场地,等待**演出。
**座位前排有几张单人沙发,李银桥作为值班警卫,24小时不得离开董事长身边,坐在旁边的沙发上。 **生活很简单,也知道他习惯穿一条普通的宽松灰色布料裤,高腰系腰带。 这样一来,每次久坐,腰带都会勒住你的腰。 所以,每次看演出,李银桥都会帮董事长松开腰带。
一向不拘小节的***,从不插手李银桥让他更舒服的举动。 在《西游记》中,这位美国记者还记录了一个非正式的例子。
随着他说话越来越激烈,他的身体开始发热,于是他不经意间解开了裤带的扣子,说话间,他把手伸进裤腰里抓虱子。 当他抓住一个满是鲜血的虱子时,他用指甲挤压它并发出声音。 ”演出很快就开始了。 **迅速熄灭手中抽了一半的烟,迅速进入看戏状态,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上的演员。 **有一种天生的“鲁莽”气质,敢爱敢恨敢,敢演戏,朴实无华,这在他看戏的时候也极为明显。
如果是剧情紧张、斗争激烈的剧,不禁流泪。 对于那些被压迫和剥削的人,他们往往感同身受。 有一次看《全美案》的时候,身边的工作人员看到董事长大部分时间都哭着涟漪,最后看起来很伤心和愤怒。 每次看《白蛇传》,董事长也都流下了眼泪,常常是上气不接下气。
舞台上的演员们都非常投入,看到下面就完全融入了剧情。 他的表情随着剧情的进展而变化,时而激情,时而感慨,时而叹息。 每当听到美妙的歌声时,他总是率先鼓掌。
法海和尚一出现,**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嘴唇微微张开,不时抽搐几下。 就在它极度可恨的时候,传来了牙齿碰撞的声音,仿佛要咬老和尚几下。 当许羡和白娘子开始痛苦地从生死分道扬镳时,我也陷入了痛苦之中,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最后变成了大颗的泪珠,从我的脸上落下来,顺着我的胸膛流下来
爱意浓浓时,泪水如弹簧般流淌而下,很快鼻子就被堵住了,呼吸受阻,发出“嘶嘶”的声音。 随戏的上海领导被这声音吸引,投来了闪烁的目光。 李银桥觉得这样会影响董事长的“领导风度”,轻咳了几声,试图提醒董事长。 然而,董事长的心思全都放在了戏剧上,并没有意识到李银桥的提醒。
最后,**终于颤抖着抽泣起来,毫不犹豫地擦了擦眼泪。 李银桥实在是“别无选择”,只好期待戏快点结束。 没想到,更“尴尬”的一幕还在后面。
当剧作进行到法海在雷峰塔下镇压白娘子的地步时,**突然怒气冲冲地“出案”。 他把手拍在沙发的扶手上,立刻站了起来,说:“这不是革命吗? 不造反不是可以吗? ”
在***站起来的那一刻,李银桥像触电一样冲上前去,一把抓住了董事长的裤子。 带着自责和恐慌,他急忙用颤抖的双手帮***系腰带。 看到李银桥自责的样子,**一点都没有责备的意思。 他仍然沉浸在剧情中,直到观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然后他回到现实中鼓掌。
演出结束时与演员握手时,**双手与“绿蛇”握手,称赞他的勇气、无畏和帮助他人; 一手与“徐贤”和“白蛇传”握手,赞扬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善良和勇敢的精神; 但他没有理会倒霉的老和尚“法海”。
这是一种“纯洁的心”,他觉得白素珍很优秀,你为什么这么嚣张,你想欺负别人,完全沉浸在剧情中。 后来看了一次《江姐》,**也有这种感觉,那就是江姐这么好同志,为什么要让她死。 就算生不了救,也应该在舞台上救。
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内外难还多,**也提倡“为现在而过去”。 贬低了一些缠绵悱恻、令人心怀的才华横溢、美轮美奂的剧目,也称赞和推荐了一些愤怒的武丹和道马旦剧。 看了《白蛇传》,*对它的反抗压迫精神,我还是有一种被替代的感觉。
**在一次谈话中,他直言不讳地告诫:我们应该做好战争的准备,我们必须武装起来,所有人都应该成为士兵。 那是在看了另一部神话剧《四州城》之后,我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提议我们应该多唱这种战争剧,少唱《梁善伯和朱英台》。
在“谈打架”的剧中,最受推荐的是《穆桂英掌管》。 1958年在北戴河的一次会议上,**又说:“我赞成唱穆桂英,祝你嬴泰文。 女将军穆桂英更好,华木兰。 ”
为了扩大穆桂英的影响力,**还特意调动了一支河南戏曲队到北京。 他曾经看过他们演的一部河南戏曲《破鸿洲》,也就是穆桂英当家的故事,主角张翔宇饰演的就是穆桂英。 派这群人到北京来,就是要让他们为人民代表表演一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之际,**看完梅兰芳的《穆桂英掌管》后对梅兰芳说:“这部剧非常好,看得出来,是你40年舞台生涯的集中演出,也是你晚年的杰作。 那时,梅兰芳已经六十岁了。
**之所以喜欢看《穆桂英指挥》,主要是因为穆桂英的英勇奋斗和爱国主义,与***的个性和政治思维方式有很强的共鸣。 此外,也符合强调妇女解放的理念。 ** 从历史上看,人们一直认为女性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最受压迫的群体。 后来,女民兵站了起来,**还特意写了一首诗:“飒爽英勇的五尺炮,曙光照耀着训练场。 中国的儿女们有许多奇怪的野心,他们不爱红衣服,不爱武器。 ”
**欣赏戏剧,非常仔细地观察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有一次,他听完李鹤岑唱完《李灵北》中的一段话,很幽默地对李鹤宥说:“杨老灵功的八个儿子都死了,抱怨也没关系,但总的来说,他还是一个忠心耿耿、不屈不挠的将军,所以唱得太悲伤不宜,应该有伤心和愤怒。 ”
由于对京剧艺术的痴迷,他晚年甚至直接鼓吹“京剧革命”,从而催生了现代京剧。 “革命”的内容主要在内容上他主张用现实生活和工农兵的形象来代替旧剧中的牛、鬼、蛇、神、王将、才女美女等题材。
小时候,他喜欢读中国古故事和故事,在那个时候他发现了一些很特别的东西。 那些**中的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农民作为主角。 为此,**琢磨了两年,最后分析了一下内容,发现他们都歌颂了军事将领、人民的统治者,而这些人不需要耕种,因为土地是他们所有和控制的,很明显,农民是被允许为他们耕种的。
老**是这样的,旧剧也差不多,在新社会,农民有自己的土地,不再需要为特权阶级耕种。 这部剧的内容确实需要翻新,需要有一些符合社会现实的主题。
不过,在艺术形式上,**还是主张保留传统京剧的风貌。 可惜的是,这场“革命”终于变成了有意之人利用下的“样板秀”,对此我并不同意。 他认为,京剧还是应该保持京剧应有的样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京剧革命”很难按原定计划进行。 作者与京剧没有任何牵连,所以我无法判断它是否成功。 但这个想法显然并没有在音乐界得到广泛推广。 1990年代,在家乡看到的土剧题材,还是离不开文武将领、才艺美女、牛鬼蛇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