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奶奶是家里的保姆,由刘家抚养长大几年前去世了。
2004年的一个夏日傍晚,王光梅女士作为***的妻子,主持了***和***一家的聚会。 聚会定于晚上7点在北京京都鑫苑大厦26楼的一个私人房间举行。
当83岁的王光梅女士带着一位老太太走进包厢时,等了很久的李敏和李妮迅速围住,紧紧握住了两位老人的手。
李奈的儿子王晓志发现王光梅身边的老太太有些眼熟,于是悄悄打听孔冬梅关于老太太的身份。
孔冬梅轻轻拍了拍王晓志的脑袋,笑着骂道:“你竟然忘了她? 她是小时候抱过你的人,她是赵奶奶! 听到对方是赵奶奶,王小志神色有些尴尬,连忙上前向老爷子道歉:“对不起,奶奶,是我记性不好,该打,该打!”
王小志的话惹得众人哄堂大笑,被誉为“赵奶奶”的老爷子也被逗乐了:“小志还是小时候一样,好调皮! ”
赵淑君,原名赵淑君,1926年10月19日出生于北京市海淀区北安河村,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 虽然她学历不高,但她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女人。
解放后,由于党和**的关心,她被分配到外地,这使她的革命热情更加高涨,她成为了当地的积极分子,并入党,还被提升为民兵队长和旅的妇女主任。
1958年,赵淑君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她被组织派到***家当保姆,帮助王光梅照顾孩子。 从此,赵树君在刘家待了50多年,成为了一个传奇人物。
从一个农村妇女到领导的贴身保姆,赵淑君一开始觉得有些不自在。 在此之前,她接触过的最高级别干部是公社主任,她从没想过自己能和***日夜相处。
所以,她来到刘家的时候,总是告诫自己要小心,生怕自己没有好好照顾刘家的孩子,背叛了组织的信任。 王光梅是个很细心的女人,她很快就察觉到了赵淑君的担忧。
虽然刘家老板多次向赵淑君解释,在共产党人眼里,不管是当董事长还是当保姆,都是为了服务党和人民,人人地位平等,刘家没有特别的规矩。
在刘家,她是家庭的一份子,不需要感到压力。 不过,赵淑君一时无法完全接受这个概念。 为了帮助赵淑君克服思想上的烦恼,王光梅让家里的厨师郝淼经常做她的思想工作,让她放下心中的包袱。
郝淼比赵淑君年纪稍大,巧合的是他也来自海淀区,和赵淑君是同胞。 在他的劝说下,赵淑君逐渐适应了自己的新角色。
随着时间的流逝,赵淑君发现,***和王光梅都是非常朴素的人,生活要求简单,对工作爱心,对家庭的尊重。
所以,她对王光梅说的话深信不疑,“你既然进了刘家,就是刘家的一员。 赵淑君从小就爱听讲故事,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她非常聪明,总能把自己听过的讲故事讲得生动有趣。
所以,刘家的孩子们都喜欢听她讲故事,赵淑君和孩子们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 王光梅看到赵淑君和孩子们相处得这么融洽,很是高兴,但她也让赵淑君等孩子们做完作业后再给他们讲故事。
赵淑君需要照顾刘家的孩子做作业,于是在***和王光梅的忙碌中,她承担起了监督孩子学习的任务。 她对孩子的要求很简单:在考试中至少得四分(当时的学校采用五分制)。
孩子们也很优秀,在每次考试中都名列前茅。 赵淑君会详细记录每个孩子的考试成绩,并在学期末向王光梅汇报。
王光梅因此叹了口气,她比赵淑君更了解自己孩子的成就。 王光梅对赵淑君的工作非常满意,两人的友谊加深了。
赵淑君也渐渐融入了刘家,她和王光梅的关系就像姐姐一样。
在12年的单独照料中,赵淑君一直珍藏着一个从西白坡带进北京的小木箱。 这个盒子长84厘米,宽47厘米,高63厘米,上面有5个毛笔字,上面写着***手写的“奇字3号”。
这是延安的木匠,用来存放重要的手稿和书籍,也是他唯一的私人财产。 这个小小的木箱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历史,陪伴***走过了艰难的征程岁月。
当她被赶出中南海时,那些人只允许赵淑君带走装她衣服的箱子,但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个小木箱,因为它承载着***和中国革命的历史记忆。
这个小木箱曾陪伴***参加过南北战争,既是他的文件箱,又是他的书桌。 1949年3月,小木箱随主人抵达北京,继续为人民服务。
平反后,赵淑君将箱子还给了王光梅。 1980年6月,王光梅亲自将箱子送给西白坡纪念馆。
今天,这个小小的木盒静静地躺在西白坡纪念馆里,默默地告诉着人们它不平凡的经历和珍贵的历史价值。 **被迫离开中南海后,赵淑君独自一人带着一个小木箱回到了海淀的老家。
为了谋生,她在一家工厂工作,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小木箱。 尽管她的薪水微薄,但她总是省吃俭用,用一个小木箱买一些好吃的东西。
赵淑君虽然避难,但一直坚持保护***的女儿晓晓,甚至宣称她是自己的孩子。 自 1968 年以来,他们已经在一起生活了 12 年。
1978年,王光梅来到赵淑君的家乡,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他们。 多年没见到她,赵淑君老了不少,潇潇也长成了大二女生。
王光梅看到他们,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当她得知晓晓一直叫赵淑君为妈妈时,她紧握着小手说:“从今往后,她是妈,你有两个妈妈。 ”
1979年,潇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生物系。 看到潇潇成为大学生,赵淑君感慨万千,默默躲在一旁,流下了不少眼泪。
王光梅的“特别代表”在八十年代回到了家庭,家人团聚了——唯一的遗憾是***已经去世了。 家庭团聚后,王光梅信任并委托赵淑君管理家庭财务,孩子们也尊敬她为“赵奶奶”。
赵淑君性格直爽,视刘家为家,她亲自煮饺子,虽然王光梅觉得浪费时间,但赵淑君认为让她享受美食才是最重要的,她相信刘媛和潇潇一定会津津有味地吃的。
赵淑君在家生病,王光梅主动出去给她买菜。 然而,当她回到家煮鱼汤时,她发现自己错过了生姜、大蒜和其他香料。 王光梅忍不住笑了笑,对赵淑君说:“看来没有你,这个家还真不好! ”
又有一天,王光梅收到了时任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彭培云的来信。 信中提到,我国有8000万贫困人口,其中许多是贫穷的母亲。
他们生活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堵塞,没有收入,没有基本的社会福利,其中一半以上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
为帮助贫困母亲脱贫,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与中国人口福利协会联合发起“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致力于为贫困地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帮助。
因此,他们邀请王光梅来领导这次行动。 尽管许多协会要求王光梅担任名义上的“会长”或“顾问”,但她都拒绝了。
不过,这一次,她欣然接受了邀请,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愿意成为“幸福计划”的“志愿者”。 王光梅还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要担任空缺职位,希望在活动中做一些实际的工作。
不久后,王光梅处置了母亲的遗产,并将所有收益捐给了“幸福计划”。 在捐款之前,她还拿出1万块钱给赵奶奶,感谢她多年来对刘家的照顾。
赵淑君在感谢王光梅的好意的同时,衷心建议将这1万元捐赠给“幸福工程”。 王光梅晚年身体状况不好,赵淑君主动照顾她,和王光梅一起吃饭、生活,形影不离。
当王光梅因健康或其他原因无法参加某些活动时,赵淑君成为她的特别代表,代她参加这些活动。 有一次,湖南省联系王光梅,希望她能去长沙纪念馆进行文物筛选,但因为王光梅的行程打不开,就委托赵树军去湖南协助清理鉴定文物。
赵淑君,一个一生都与刘家有联系的老人,病逝了。 2021年9月9日,刘家子女特意在昌平殡仪馆为她举行了一场特别的追悼会。
王光梅去世后,她拖着病弱的身躯去追悼会,抱着王光梅的孩子们痛哭流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光梅临终前,她嘱咐孩子们好好对待赵淑君,把赵奶奶当成刘家的亲人来赡养老人。
几个孩子都同意了,他们知道赵淑君是个闲人,于是在刘家设立了一个“家庭展览室”,请赵奶奶当管理员,把老爷子留在了刘家。
从小被赵奶奶抚养长大的潇潇,与赵奶奶有着深厚的感情。 追悼会当天,潇潇很早就来到了赵奶奶的丧堂,独自流着泪看着赵奶奶的画像。
由于日程繁忙,他们近年来相处的时间并不多。 两人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2018年11月24日,也就是他们诞辰120周年之际,当时他们接受了央视的邀请,出席了《**的故事》的首映式。
在那次采访中,他们回忆起许多关于刘家鲜为人知的轶事。
搬出中南海的第一个春节,为了让潇潇忘掉没有父母陪伴的伤心,赵奶奶特意买了一双红色灯芯绒布料做的鞋子,亲自给潇潇穿上。
小小穿上这双鞋,高兴地跑到雪地里玩。 然而,鞋子的质量出了问题,没过多久就出现了一个大裂缝。 潇潇不敢告诉赵奶奶,等赵奶奶发现后,潇潇的脚已经冻得发紫了。
看到潇潇冻僵的脚,赵奶奶心疼不已,一直自责,比看到孙女受委屈还要伤心。 从那以后,每年春节,赵奶奶都会给潇潇做一双棉鞋,防止潇潇再次冻僵。
刘家的孩子们,无论远近,都赶来参加赵树军的追悼会。 每个人都献上了花圈,以纪念这位不是自己祖母的老人,但对他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萧萧送来的花圈在中间,显眼地写着她自己写的“忠、善、勤、朴、喜、智”八个字。 在她心中,赵奶奶虽然生活平凡,但她的人性和善良的光辉,总是照亮着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