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工作要谨慎,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活跃的时期,也是人才大流动的时代。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河南人(包括楚、魏、朝鲜、郑、魏、豫、陈、宋等)似乎帮助陕西(秦,起源于甘肃)夺取了天下,河南留不住人才的根源,大概就是从那个时候留下来的。
河南的人才流失到秦国:魏国商英(潮阁都城,现鹤壁齐郡,在魏国宰相公孙宣手下任职),因未被魏惠王重用,前往秦国协助秦彝公改法,使秦国从弱国走向富强之路; 公孙炎(犀牛头,曾任秦国大梁,数次击败魏国); 秦惠文王时期担任宰相的张仪,采取连横贯的策略,打破山东六国的统一; 范举在秦昭襄王统治时期,提出了外交进攻战略; 魏玄子在秦英正王时期,提出用重金扶持间谍收买各国有权势的大臣,以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吕不韦扶持秦义仁从赵国回国,担任秦王(秦庄祥王),后秦王统治天下; 李四虽然是楚人,但如今是河南驻马店上才人,曾任秦宰相,帮助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
然而,并不是所有跳到秦国的人都得到了预期的结果,反而把自己送死了。
一个是孟维君的秦朝襄王时期,他是战国四君之一,担任齐国宰相多年,也是齐国的直系亲属,他因为与齐王的冲突,后来担任过秦国宰相, 有人告诉秦昭祥王,孟延军在秦国的目的是为了齐而不是秦,秦王害怕,撤回了孟延军,并把他关押起来,后来他通过自己的心腹和狗贼逃出了秦国,捡了一条命。
第二个是韩国的韩非子,他是韩国的贵族,在韩国是不能重用的,所以到了秦国,秦国的英正王开始很欣赏他的才华,准备重用,但他的同学李斯说,李斯首先考虑的是秦国的利益,而不是秦国, 于是应征不再利用他,但李四并没有让嬴征放过他,最终,他死在了秦国。
孟维军和韩非子不仅没能跳槽,还遭遇了谋杀,大概和他们原来的身份有关,所以被抓了,毕竟一个是别国的宰相,一个是一国的贵族,或许这样的人不应该换工作。
我曾经跟朋友开玩笑说,老板要害一个人,不是他不重要,而是他的职位被提升到最高职位,待遇是行业的几倍,这样的人一旦离开,就很难在竞争对手的公司找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