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年抗日战争中,许多黄埔师生忠于国家,其中少将军衔以上军官百余人为国献身。
当时,国民军接纳了大量的黄埔毕业生,在一些主力部队中,中下级军官大多是黄埔毕业生。
由于战争的紧迫性,一些黄埔学生在入学后不久和毕业前就被分配到作战部队。
点澜. 对日战争是多么艰苦和残酷,我们从黄埔的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
一位黄埔毕业生在回忆录中写道:黄埔十六期某队毕业100多人,离开黄埔,直接奔赴一线部队,其中大部分担任排长。
一年后,黄埔毕业生只剩下不到20人。
1936年8月,第10届学生从黄埔毕业,然后被分配到作战部队。
1937年9月,黄浦区第11届学生为抗日提前毕业,其中117人被分配到第58军,经过三次长沙战役,已有60余名学生阵亡。
但是,在抗日战争初期,黄埔军人的资历还很浅,国民党的1247名将领和一等军官中,只有92人出身于黄埔军校。
抗日老兵**。
这种情况直到抗战后期才逐渐扭转,黄埔毕业生逐渐成为师、旅、团将领的主体。
因此,在为国献身的国民党将领中,黄埔毕业生的军衔一般都不算太高。
例如:黄埔一期旅长黄美兴在淞沪抗战中阵亡,黄埔一期旅长蔡炳彦在南京战役中阵亡,黄埔三期师长戴安兰在印缅抗战中阵亡。
这些黄埔毕业生英勇而感人地牺牲,足以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名字。
但是,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的各种形式的投降和投降也相继出现。
网上有一篇调侃国民党军队的帖子:“**投降的敌人数量超过了被摧毁的敌人数量,堪称一个伟大的”奇迹”。
这种说法并非空腹,从1939年到1945年,至少有99**高级将领叛逃到敌人身边。
在向敌人投降的将领中,军衔最高的是孙良成,他是吉察战区副总司令兼游击队总司令,第39集团军副总司令,军衔为上将。
抗日老兵**。
孙良成是西北军的“老爷子”,西北军也是向敌投降的将领最多的军队。
除孙良成外,王金亚、孙殿英、庞炳勋、吴华文等高级将领也率兵投降敌。
西北军中向敌投降的将领总数达到46人,几乎占向敌投降的将领总数的一半。
东北军也有11名将军向敌人投降,人数仅次于西北军。 比如东北安全司令部参谋长、军委办公厅副主任包文岳中将,习安事变后住在上海,因贪生怕死投敌。
剩下的叛敌国民党将领,大多来自地方军队、军事统帅、金绥军和广东军队。
*军队也有向敌人投降的高级将领,如:武汉卫戍司令员叶鹏独自向王投降,第一战区旅长何开先率部队向日本投降,方先觉、周庆祥等人被迫向日本投降。
一般来说,**军事体系中向敌投降的将领并不多,向敌投降的将领人数仅占向敌投降的将领总数的8%。
抗日老兵**。
再说说“黄埔制”的情况,在抗日战争中,除了黄埔三期的方仙觉等人,还有多少黄埔弟子投敌成为叛徒?
一度在互联网上流传:黄埔晟无人向敌投降(除被迫向日本投降的方先觉除外)。
其实并非如此,黄埔的毕业生中也有十指一长一短,也有贪生怕死的人,有的成了被千百人骂的叛徒。
黄埔毕业生历来享有“天子门生”的特殊待遇,也是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
在国民党军队中,“黄埔部”不仅彰显了其黄埔军校的背景,更是一种荣耀。
可恶的是,一些投靠日本侵略者的黄埔毕业生,还自诩自己是“黄埔”,打着“黄埔”的招牌抬高价格,以赢得日本人的高望。
这里有几位诋毁黄埔军校的黄埔毕业生。
汪精卫视察了向日本投降的国民党军队。
刘明霞:出生于黄埔一期,国民党少将司令,在中辽山之战中被日军俘虏,不久以叛徒身份投降。
刘明霞因为是黄埔一期的知名毕业生,被日军“委以重任”,担任伪财政部税务警察总队副团长、上海特别城市第一区行政巡视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刘明霞因叛国罪被国**逮捕入狱,后被处死。
黄子柒:生于黄埔二期,参加秋收起义,次年成叛徒,投靠国民党。
抗战期间,黄子柒在与日军的战斗中被俘,随后第二次成为叛徒。
抗战胜利后,黄子柒**被关进监狱,几年后获释。
刘毅:黄埔二期学生。 刘毅是“幸运将军”刘志的侄子,刘志于1938年被日军俘虏,后举手投降。
因为他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日军还真“重用”了他,安排他当上了王傀儡独立卫戍旅旅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逮捕了刘毅,但没被关押几天后,刘志就出面求情,刘毅离开监狱,搬到了香港。
刘启雄:黄浦二期学生。 南京沦陷后,刘其雄投奔黄埔军校导师周佛海,在周佛海的推荐下,刘其雄成为王傀儡军官训练队总队长、傀儡**陆军军官学校教育主任、近卫第一师师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刘启雄**、刘志出面求情,刘启雄被悄悄出狱。
认贼为父亲的老**叛徒军队。
这些“认贼为父”的黄埔败类,哪怕是把自己卖给敌人,也不忘展示“黄埔制度”的金色招牌。
俗话说,“没有黄金,没有人是完美的”。
毕竟,在那个全民联合抗日的时代,绝大多数黄埔学生还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这应该是无可争辩的,也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