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
1.水稻秧苗病害。
病因: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镰刀菌珠入侵导致植株内赤霉素失衡,超出合理范围,导致水稻幼苗出现细长细长,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该病发生后,主要表现为水稻节间长度过大,节数超过叶鞘,下部结构茎节较多,不能正常分蘖,出现水稻穗分化现象,导致籽粒不足、不饱满。 一般会造成产量下降5%-20%,严重时可达30%。
防治方法:具体操作是选取200-400倍的20%净苗,将种子浸泡24 h(晚稻)至48 h(早稻),取出洗涤,促进发芽,播种,以减少各种病菌的入侵。 在水稻栽培阶段,应注意技术手段的合理选择,选择适宜的水稻插秧时间,从而减少外界因素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控制水稻秧苗病的发生。 对于有该病害的地块,应及时清除病害残留物,并及时将病株连根拔起并销毁。 注意建立无病农田,选择无病种子。
2.稻瘟病。
成因:稻瘟病的发生与外界温度环境有关,东北地区7、8月一般容易发生感染,是一种低温高湿病害,如果光照不足、氮肥使用不合理或灌溉方法不科学, 等。 此外,如果水稻种植密度过大,在抽穗期水分不足,也会发生病害,对水稻的生长产生严重影响。 稻瘟病较常见的类型有苗瘟病、叶瘟病、关节瘟病、穗颈瘟病和谷瘟病等,每种稻瘟病的发生特征不同,需要有效控制。
防治方法:主要农艺措施是,在水稻种植前,应根据东北地区的气候环境特点选择适宜的抗病品种,并在生育期做好栽培工作,保证土壤中水分和肥料含量充足, 并应均衡施肥,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实际需要进行追肥和灌溉,为水稻植株创造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如果在种植阶段发生病害,需要及时清理。 一般在疾病发生前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喷洒预防,在病情严重时及时喷洒治疗。
3.水稻枯萎病。
成因:水稻枯萎病发生的原因很多,主要与低温、多雨、日照不足有关。 水稻在低温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相对较慢,植株的抗病性相对较低,长期多雨天气也会影响水稻的根系生长。 或者种植区土壤没有充分消毒,苗期没有科学管理,导致苗木发黄枯萎,严重者还会导致水稻死亡。 它主要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水稻病害,不同病原体的危害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同,在确定病原体类型时,通常采取对病原体类型进行处理的措施。
防治方法:采用农艺措施时,应严格控制土壤质量,调节土壤pH值,根据水稻品种生长需要进行科学处理,加强水稻生长期的育苗管理,以增强水稻植株的抗病性。 采用化学防治措施进行处理时,应注意农药的合理选择,一般选用噁唑林类药物,播种前对苗床土壤进行全面消毒,水稻秧苗生长情况为1-25片叶子再次浇水时,根据病害发作调整具体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