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同城青年研发暨化工新材料青年圆桌会议首届年会在上海科学馆召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守生,上海化学工业园区党组书记、管委会主任马静, 张宁, 同成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简锡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群等嘉宾出席会议。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守生在致辞中表示:“青年是世界的未来,中国化工行业的未来也掌握在全行业的青年人才手中。 十分希望我行业的青年才俊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从提高化学基本认识、加强创新团队组织和激励三个维度,共同推动化工新材料的创新发展, 以极大的热情和更大的勇气,探索更丰富、更多样化的化学化工行业的新未来。同程的支持体现了企业家的格局和愿景。 ”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张立群以“中国橡胶材料的绿色低碳发展”为题,拉开了活动第二场高潮的序幕。 张院士用简单的语言讲解了绿色低碳橡胶材料的发展和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简锡高给青年科学家发来了一条信息:“现场看到获奖青年才俊,被你们的卓越和成就所感动,希望你们成为亮点,真正成为榜样和榜样。 希望同城青研发继续做好做大做强,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做得越来越好!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作联合会科技装备部科技项目司司长赵明介绍了首届“红色之旅青年研发”年度报告,首届“红色之旅青年研发”资助名单正式公布。 大连理工大学江晓斌教授、东华大学杨建平研究员、清华大学张汝凡副教授、同济大学朱云清研究员、南开大学包跃平副教授等5名青年科研工作者凭借与石化行业绿色发展相关的科研项目,从123人中脱颖而出, 并最终获得“首届同城青年研发**”资金。
“化工新材料青年圆桌会议”同期举行,五位获奖者分享观点,会议由同程新材料集团副总裁赵彦超博士主持。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工学院副院长江晓斌分享了其课题组研究膜分离工程项目。 该项目的膜分离技术方向具有原创性和探索性,有望为高选择性、高通量、绿色膜盐湖锂提取技术的发展建立重要支撑,对推动新能源产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杨建平研究关键词“电催化转化与回收”,将CO2催化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我国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清华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特约研究员张汝凡正在研究辐射制冷材料,“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开发新材料和新技术。 同程是一家有情怀、有责任、有使命感的公司。 能够获得第一届桐城青年研发**,对我们来说,既是莫大的鼓舞,更是一种鞭策。 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在新材料研发领域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
桐城青年,大步向前。 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奖,是莫大的荣幸。 我将不负众望,勤奋工作,为科研事业贡献力量。 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特聘研究员朱云清如是说。 他介绍了“木质素基环保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该研究作为最具潜力的可再生生物基材料,对应对缺油和“白色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南开大学副教授包月萍凭借其纳米催化与膜过滤技术研究项目成为此次评选的亮点之一,作为唯一一个关于化工废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难以去除的技术瓶颈的女性获奖项目。 她说,“这个奖项对我未来的科研生涯意义重大,既是对我个人科研能力的肯定,也是我回国后科研的第一桶金,希望能依托平台的支持,结合产业链需求,为科研成果的落地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公司董事会副主席、红道公益协会理事长周建辉祝贺五位优秀青年化学家获此殊荣。 他说,你计划的研究项目既有创意又有社会性,当之无愧地从众多参与项目中脱颖而出。 希望大家取得科研成果并实现产业化,为我国化工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同城参与、发起和支持了这样一个化工与新材料领域的全国性、公益性科技“鼓励激励”项目,见证了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及其开花结果。 这也是为了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以化学之心服务未来社会的需求,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营造中国材料科学和化学工程“创新驱动”的新气象。
红路青年研发简介**
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上海市红行公益协会联合发起的“红行青年研发”旨在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加强应用基础研究、自主创新和青年领军科技人才培养。 重点支持石化行业绿色发展技术研发。 研发项目年度经费不超过100万元(含100万元),支持项目数量不超过每年5个(含5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