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王阳明身上学到了什么招数?

小夏 历史 更新 2024-02-01

最近看了《知行合一王阳明》,再看《实传译》,觉得王阳明的思想真的很棒,经常犯的几个错误,终于知道该怎么改了。

1.听到名声,你会很高兴,如果你听到了,你会担心。

大多数人都有“听见名声高兴,听到名声忧心忡忡”的问题,王阳明解释了“听到名声高兴”的问题:

我喜欢听赞美,就是好名声的问题爆发了,名声和真相相反,你务实的心很重,求名的心更轻松。 ”

我想了想,但事实并非如此,我最近一直心情不好,心里很是“好名声”,希望孩子和老公早日好起来,希望大家都夸我:

经过几年的实践,别人的家都不一样了! ”

现在看来,我应该更务实一点,让自己进入德学,而不是不断地问家人!

关于“听见名声就高兴,听见了就担心”,王阳明还有一段批评比较严肃:

这些人就像是被别人控制的傀儡,想让他笑,就嘲笑他,想让他生气,就生气,想让他跳,他们爬,想让他死,甚至可能实现。”

我不认为王阳明在夸大事实,在《知行合一王阳明》中,宁王朱辰浩被手下夸大,这也是他死亡的原因之一。

2.对于邪恶(缺点)应该怎样做?

王阳明劝我们不要正面批评恶人,他讲了一个故事:

顺帝同父异母的弟弟项是个恶人,恶人的正常状态是“装错”,善于掩饰自己的错误。

因此,你越是批评他们,就越容易激起他们的恶意。

项和舜的父亲多次试图杀死舜,很可能是舜将他们的错误归咎于他们,并要求他们善良。

后来,舜意识到了这一点,不再责怪他们,默默忍受着陷害,他们慢慢改变了自己的方式。

我想到的是,这不仅对一个“邪恶”的人是正确的,而且对一个有缺点的人也是如此。

我越是批评我的孩子,他就越是掩饰自己的缺点,我越是批评他,他就越离谱。

你还是要修炼自己,默默地教育他。

3.为什么我们不能判断异物?

我们很习惯于判断外在的物体,这个是好的,那个是坏的。

但王阳明说:“当我们对外在的物体有是非的感觉时,我们会给它们贴上善恶的标签,一旦给它们贴上标签,它们就会有生命,进而影响到你。 ”

比如,如果我们认为有钱是好的,穷是坏的,那么如果我们没有太多的钱,我们就会一直处于敌对和焦虑之中。

事实上,很多人可以不用花很多钱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因此,有人说:“如果人不能用自己的私欲来衡量万物,他就不会被外在的事物所限制,他可以控制自己,更自由、更快乐。 ”

相似文章

    成为更好的自己 向王阳明学习做人,向曾国藩学习

    古人说,要想长生不老,首先要树立道德 立功 立功 立言。在中国文化中,能做到这三件事的人被称为圣人。梁启超先生说,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即孔子和王阳明,另一半是曾国藩。王阳明践行知行合一的原则,展现出一颗光明的心,堪称道德风范。曾国藩外交风流利,内政原则坚定,对进退把握得好,堪称事业成功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