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晶体。 原子以某种方式周期性地、有规律地排列在三维空间中,具有固定的熔点和各向异性。
2.中间阶段。
当两种组分A和B形成合金时,除了形成A基或B基固溶体外,还可能形成具有不同于A和B的晶体结构的新相。 由于它们在二元相图上的位置始终处于中间位置,因此这些相通常被称为中间相。
3.亚稳相。
亚稳相是指在快速冷却到加热过程中,由于热力学能垒或动力因素未能转化为稳定相而不能热力学稳定,而暂时稳定的相。
4.协调编号。
晶体结构中任何原子周围的最近邻和等距原子的数量。
5.重结晶。
冷变形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在原来的变形组织中再生出不变形的新晶粒,性能也发生明显变化,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这一过程称为重结晶。 (指变形的晶粒逐渐被新的等轴晶粒取代而不变形的过程)。
6.伪共晶。
在非平衡凝固的条件下,一些具有亚共晶或超共晶成分的合金也可以获得所有共晶微观组织,从非共晶成分的合金中获得的共晶微观组织称为假共晶。
7.交叉滑移。
当螺旋位错的运动在原滑面上受阻时,可以从原来的滑移面转移到与其相交的另一个滑移面上继续滑动,这称为横滑。
8.到期时间。
铝合金经固溶处理后,在加热保温过程中会析出GP区。 在保温阶段开始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硬度强度增加,当保温时间过长时,就会析出,材料的硬度强度会降低,这种现象称为过时。
9.变形强化。
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其强度和硬度增加,塑性和韧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变形强化。
10.固溶强化。
基于金属的合金的强度因合金元素(杂质)的添加而增强的现象。
11.扩散强化。
许多材料由两相或多相组成,如果其中一相是细颗粒并分散分布在材料内,则该材料的强度趋于增加,称为分散强化。
12.不完全脱位。
Burger 向量不等于格向量的整数倍的位错称为不完全位错。
13.长期脱位。
它通常是指将一个完全位错分解为两个不完全位错,中间有一个堆叠位错。
14.螺丝脱位。
位错线附近的原子排列成螺旋形的位错称为螺旋位错。
15. 包层改造。
在二元相图中,包层转变是恒温转变,其中结晶的固相与剩余的液相反应形成另一个固相。
16.共晶变换。
从一个液相过渡到两个不同的固相。
17.共晶变换。
一种固相的分解导致另外两种不同固相的转化。
18.上坡扩散。
溶质原子从低浓度扩散到高浓度的过程称为上坡扩散。 表示扩散的驱动力是生态位梯度而不是浓度梯度。
19.间质扩散。
这是原子扩散的一种机理,对于间隙原子,由于它们的体积小,在晶格间隙中,当扩散时,点击**十八必备软件。 间隙原子从一个间隙位置跳到另一个相邻的间隙位置,形成原子的运动。
20.成分过冷。
当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凝固温度时,就会发生过冷,凝固温度由溶质分布决定。
21. 一阶相变。
当新旧相的化学势相等时,化学势的相变在第一次部分导通时不相等。
22. 二阶相变:
在相变热力学方面,相变前后两相的自由能(焓)相等,自由能(焓)的一阶偏导数相等,但二阶偏导数不等的相变称为二阶相变,如磁相变、有序-无序-相变、常-超导跃迁、 等。
23. 共晶格边界。
如果两相界面处的所有原子都处于一一对应的精确匹配状态,即界面上的原子同时处于两相晶格的交界处,这是相邻两个晶体共有的,则该相界称为共晶格相界。
24.调幅分解。
过饱和固溶体在一定温度下分解成结构相同、成分不同的两相的过程。
25.回火脆性。
在回火过程中,淬火钢的塑性和韧性一般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在特定的回火温度范围内,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回火脆性。 对于钢材料,有 1 型和 2 型回火脆性。 它们在温度范围、影响因素和特性方面有所不同。
26.再结晶退火。
所谓再结晶退火工艺,一般是指将冷变形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过程。
27.回火索氏体。
淬火钢在400-600°C温度下回火后回火形成的回火组织由等轴铁素体和细粒状(蜗杆状)渗碳体组成。
28.有序固溶体。
当一种组分溶解在另一种组分中时,各组分的原子占据各自Bravi晶格的固溶体,形成固溶体,其中各组分的原子有序排列,溶质完全排列在晶格中。
29.不均匀成核。
新相优先在母相中存在的非均相部分成核,即附着在液相上的杂质或外来表面成核。
30.马氏体相变。
在钢中加热到奥氏体后快速淬火形成的高硬度针状组织的相变过程。
31.贝氏体相变。
钢在低于珠光体转变温度和高于马氏体转变温度的范围内(550-230)的转变称为贝氏体转变。
32.铝合金的老化。
淬火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显着增加的现象称为时效,也称为铝合金的时效。
33.热弹性马氏体。
马氏体相变引起弹性应变,当施加弹性变性时,马氏体相变可以逆转,这种马氏体称为热弹性马氏体。 点击十八个必备软件。 或马氏体相变通过弹性变性来协调。 这种马氏体称为热弹性马氏体。
34. Kirkendal 效应。
反映位移原子的扩散机理,两个纯组分形成扩散对,在扩散过程中,界面会以快速扩散速率向组分一侧移动。
35.热弹性马氏体相变。
当马氏体相变的形状变化由弹性变形协调时,称为热弹性马氏体相变。
36.无定形。
原子没有长程周期排列,没有固定的熔点、各向同性等。
37.密度。
晶体结构中原子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
38.多滑。
当外力对多个滑移体系的分切应力相等并同时达到临界分切应力时,就会出现同时滑移现象。
39.过冷。
在相变过程中,在冷却到相变点以下一定温度后发生转变,平衡相变温度与实际转变温度之差称为过冷。
40.间质阶段。
当非金属(x)与金属(m)的原子半径之比rxrm<0如图59所示,形成具有简单晶体结构的相,称为间隙相。
41.完全脱臼。
Burger 向量等于格向量或其整数倍数的位错称为总位错。
42. 滑移系统。
在晶体中,滑移表面和该表面上的滑移方向的组合称为滑移系统。
43.离婚共晶。
共晶中的相附着在一次相上生长,将共晶中的另一相推到最终凝固的晶界,使共晶的两个组成相的微观结构特征消失,从两相分离出来的共晶称为异种共晶。
44.均匀成核。
新相核在母相存在下均匀生长,即晶核由液相中的一些原子团簇直接形成,不受杂质颗粒或外表面的影响。
45.刀片脱位。
晶体中的某个晶面在其上半部分多了半排原子平面,就像刀片插入晶体中一样,从而产生该晶体平面上晶体上下部之间的原子错位,称为叶片状位错。
46.细粒度强化。
晶粒越细,晶界总长度越长,抗位错滑移能力越强,材料的屈服强度越高。 晶粒细化导致晶界的增加和位错的阻碍滑移,从而增加材料的强度。
47.双十字滑移。
如果横滑后的位错转回平行于原滑移面的滑移面并继续移动,则称为横滑。
48.单元错位。
Burger 向量等于单位晶格向量的位错称为单位位错。
49.反应扩散。
伴随着化学反应形成新相的扩散称为反应扩散。
50. 晶界偏析。
由于晶粒内畸变能的差异或空位的存在,溶质原子或杂质原子在晶界处富集。
51.科科夫气团。
溶质原子与位错相互作用后位错周围的偏析现象通常称为气团,最早由Curiel提出,又称Corotkoff气团。
52.变形和纹理。
多晶变形过程中晶体取向最好的现象称为变形织构。
53.晶格畸变。
在局部尺度上,原子偏离其正常的晶格平衡位置,导致晶格畸变。
54. 稳态扩散。
在稳态扩散过程中,扩散组分的浓度仅随距离而变化,不随时间变化。
55.包封反应。
从两个固相的反应中获得固相的过程称为包封反应。
56. 非伴随晶界。
当相界处两相的原子排列差异很大,即失配度δ很大时,就形成了非相干晶界。 与大角晶界类似,它可以看作是由不规则排列的原子组成的薄过渡层。
57.更换固溶体。
当溶质原子溶解到溶剂中形成固溶体时,溶质原子占据溶剂的晶格,或溶质原子取代溶剂晶格中的部分溶剂原子。 这种固溶体称为置换固溶体。
58.间隙空间中的固体溶液。
溶质原子分布在溶剂晶格间隙空间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间隙固溶体。
59.二次重结晶。
重结晶结束后,抑制少量晶粒的正常生长,发生少量晶粒的异常生长。
60. 伪解析变换.
在非平衡相变过程中,靠近共晶组成点的亚共晶和超共晶合金在相变结束时均为共晶结构。
61、肖德基空缺。
在个体的晶体中,当一个原子具有足够大的振动能量,使振幅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它可能会克服周围原子的限制,跳离其原来的位置,迁移到晶体表面或内表面的正常节点位置,在晶体内部留下一个空位, 这称为晶体中的空位。
62.弗兰克尔空缺。
离开平衡位置的原子挤压到晶格中的间隙位置,而晶体中同时形成相同数量的空原子和间隙原子。
63.非定常扩散。
扩散分量的浓度不仅随距离 x 而变化,而且随时间变化的扩散称为非定常扩散。
64. 诉讼时效。
过饱和固溶体之后是溶质原子在室温或室温以上的解溶。
65. 回复。
指在新的无变形晶粒出现之前发生的亚结构和性质变化阶段。
66. 阶段。
相定律给出了平衡状态**系统中相数与分量数、温度和压力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f=c+p-2,f是系统的自由度数,c是系统的分量数,p是相数。
67.合金。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组合通过冶炼、烧结或其他方法组成并具有金属性质的物质。
68.双胞胎。
孪晶是指两个晶体(或晶体的两个部分)沿一个共同的晶体平面形成的对称取向关系,称为孪晶,这个共同的晶体平面称为孪晶平面。
69. 相图。
** 描述每个相平衡状态下存在条件或共存关系的指标,也可以称为平衡时热力学参数的几何轨迹。
70.双胞胎。
晶体受到应力后,以孪生形式发生的剪切过程称为孪生。
71. 晶界。
晶界是具有相同成分和结构的同类晶粒之间的界面。
72. 晶胞。
从晶格中取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基本单元(最小的平行六面体)作为晶格的组成单元,称为晶胞。
73.脱臼。
它是晶体中的一种线缺陷,其特征是原子沿线方向有规律地错位; 该缺陷由直线方向和 Burgers 向量描述。
74. 隔离。
合金中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
75.金属钥匙。
自由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产生的键合力。
76. 固体解决方案。
它是以某种组分为溶剂,将其他组分原子(溶剂原子)溶解到其晶格中而形成的均匀混合的固溶体,保持了溶剂的晶体结构类型。
77.亚结晶。
晶粒中相略有不同的晶粒称为亚晶。
78. 亚晶界。
相邻子晶粒之间的界面称为亚晶粒边界。
79. 晶界能。
不管是小角晶界还是大角晶界,这里的原子都或多或少地偏离了平衡位置,所以晶界相对于晶体内部处于较高的能量状态,能量较高的部分称为晶界能,或晶界自由能。
80.表面能。
表面原子处于不均匀的力场中,因此它们的能量大大增加,上升的能量称为表面自由能(或表面能)。
81. 接口可以。
界面处的原子处于断键状态并具有多余的能量。 界面每单位面积的平均多余能量称为界面能量。
82.淬透性。
淬透性是指合金淬火成马氏体的能力,主要与临界冷却速度有关,大小用淬火层的深度表示。
83.淬透性。
淬透性是指淬火后能达到的最高硬度,主要与钢的含碳量有关。
84.习惯性表面。
在固态相变过程中,新相往往在母相的某个晶面中开始形成,称为惯性面。
85.索克森石。
中温段珠光体过渡产物由片状铁素体渗碳体组成,层间间距小,薄片。
86.珠光体。
铁碳合金共晶转变的产物是共晶铁素体和共晶渗碳体的层状混合物。
87.来德拉西塔。
铁碳相图共晶转变的产物是共晶奥氏体和共晶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88, 伯格矢量。
它是描述位错特征的重要向量,它集中了位错区域畸变总量的大小和方向,并使位错扫描后晶体彼此相对滑动。
89.空间格子。
它是指几何点在三维空间中周期性地有规律排列而形成的三维阵列,是对晶体结构的人工抽象。
90、范德华钥匙。
由瞬时偶极矩和由诱导偶极矩产生的分子间引力组成的物理键。
91.脱位滑移。
位错线在一定应力下沿滑移面移动的位错运动。
92.异质成核。
晶核是在异物表面或不均匀温度下在液态金属中形成的。
93.结构波动。
液态结构的原子排列为长程无序和短程有序,短程有序原子团簇不固定。 尺寸不稳定的结构,这种现象称为结构起伏。
94.重心定律。
在三相平衡合金中,成分点必须位于共轭三角形的重心。
95.应变老化。
在第一次拉伸之后,立即进行第二次拉伸,拉伸曲线上没有屈服阶段。 但是,在第一次拉伸后,将低碳钢试样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然后进行第二次拉伸,屈服阶段将出现在拉伸曲线上。 但是,第二屈服的强度高于初始屈服的强度。 这种测试现象称为应变老化。
96.枝晶偏析。
在非平衡冷却条件下,均匀转化后新得到的固溶晶粒内部组成不均匀,第一次结晶的内核含有较多的高熔点组分,后期结晶的外缘含有较多的低熔点组分原子,通常固溶体晶体以枝晶形式生长, 使枝条含有较多的高熔点成分,而枝条含有较多的低熔点原子,导致同一晶粒内部成分不均匀。
97.临界变形。
在给定温度下金属再结晶所需的最小预冷变形量。
98. 电子化合物。
电子化合物是指一类化合物,其晶体结构由主要电子的浓度决定,也称为休谟-罗塞利相。 只要有相同的电子浓度,相的晶体结构类型就相同。
99. 均相异构体。
由于相同的化学成分,由于不同的热力学条件而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
100.再结晶温度。
变形金属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1h)可以重结晶的最低温度。
101. Brafi 点阵。
除了晶胞形状外,还考虑了晶格位置形成的晶格。
102. 配位多面体。
由原子或离子的中心线形成的多面体,这些中心线围绕着与其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结合,称为原子或离子的配位多面体。
103.施密特因子。
又称取向系数,是cos cos,即外力f的滑移面与中心轴线的夹角,以及滑移方向与外力f的夹角。
104. 拓扑密集堆相。
一种由两个不同大小的金属原子组成的中间相,其中大原子和小原子通过适当的配位形成空间效率高、配位数高的复杂结构。 由于这种结构的拓扑特性,这些相被称为拓扑致密桩相。
105. 间隙化合物。
当非金属(x)与金属(m)的原子半径之比rxrm<0在59时,形成具有复杂晶体结构的相,通常称为间隙化合物。
106. 大角度晶界。
多晶材料中晶粒之间的晶界称为大角晶界,即相邻晶粒位置差大于10的晶界。
107. 小角晶界。
相邻亚晶粒之间的差值小于10,亚晶粒之间的晶界称为小角晶界,一般小于2,可分为倾斜晶界、扭转晶界、重合晶界等。
108. 临界分切应力。
滑动系统启动所需的最小分切应力; 它是一个固定值,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关,与外力的方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