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州区通运街道景茂家园小区,有一支成立不到一年,却赢得了足够口碑和知名度的志愿服务队——“熟练手织衫”缝纫志愿服务队。 这支队伍共有17名成员,既有来自“老东县制衣厂”的专业裁缝,也有因为兴趣和爱心而加入队伍的普通居民。
服务团队自去年3月成立以来,将每个月的第二个星期二定为“双爱日”,这一天,这群平均年龄在65岁左右的志愿者,将在居委会提供的空间内,为居民提供缝纫、修补服务,为有需要的人定制实用物品。
新年礼物,温暖冬天的老人。
新年伊始,京茂家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社区小广场开展了以“温暖的陪伴、温暖的手、温暖的心”为主题的旧物公益捐赠活动。 与平时赠送大米、面粉油、清洁用品等活动不同,本次活动为老年居民带来了独特的手工作品——挡风玻璃被子和暖手器。 这些作品是由“熟练手拉手”缝纫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制作的。
活动当天,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早早赶到现场,做好了辛勤的准备。 活动开始后,志愿者们首先向在场的老人和残疾人送上了新年的祝福和问候,并向老人和残疾人居民讲解了如何使用这些物品,同时分发了挡风玻璃被子和暖手器。
看到许多坐轮椅的老人腿上都戴着挡风玻璃罩,志愿者们非常高兴。 没过多久,27 条挡风玻璃被子和 18 个暖手器就被拿走了。 一位老人看着自己腿上大小合适、厚实的挡风玻璃,向志愿者们竖起了大拇指。
自“熟练手制衬衫”缝纫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志愿者们不仅为居民提供缝纫、改衣、剪裤边等日常服务,还亲自设计制作慰安老人的“新产品”,如靠垫、腰枕、臂枕、围兜、防褥疮垫、围裙、靠垫、暖手器、轮椅挡风玻璃被子、 等,惠及了社区众多老年人和残疾人,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为真理而努力,建设和谐家园。
如果不是社区工作者的一再邀请,这位66岁的老人可能再也不会开始缝纫了。
以前在桐县制衣厂的车间做成衣,做20多年了,几乎每道工序都做过。 一开始就知道小区要成立一个缝纫队,但是我并不打算参加,毕竟我大半辈子都在做这个工作,家里也有很多事情要做,有时间就想出去散散步, 所以我一开始拒绝了。杨金祥说,离开服装厂后,她自己开了一家缝纫店,还是做着自己的老本职,这么多年,确实有点无聊,以至于现在家里没有缝纫设备,“留下一根针线应急就够了。 ”
但随着她在京茂之家社区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看着社区的变化越来越大,社区工作者的认可和肯定也越来越多,当工作人员要求她“出山”时,她不再拒绝,“社区工作做好了,一切都得到了回应, 我们得到了服务保证。 我年纪大了,如果我还能有所作为就好了。 现在大家一起努力,笑着笑着,有时我们甚至想不出一口水。 ”
71岁的李淑民也在一家服装厂工作了22年,他说:“能为社区做点什么,帮助有需要的邻居,真是太好了! 她一边忙着手里的工作,一边说:“每次我们当日服务,双手不闲,嘴巴不闲,边做边说,我们不仅干活,帮我们,还说心里的事情,真是活得不少。”
善行的善举映照着最美的夕阳。
这个冬天,气温波动很大,服务队的几名志愿者因年事已高,身体不适,但为了不耽误过年,他们都克服了自己的困难,匆匆忙忙地上班。 码垛、切割、包缝、缝纫、调平......在京茂家园社区居委会的活动室里,经常有规律的缝纫声和笑声,这群志愿者分工有序,默契默契,用最饱满的精神向更多的人传递充满正能量。
如今,在京茂家园社区的支持下,每逢“双爱日”,在家有缝纫缝补工作的居民都会到居委会寻找“熟练手制衬衫”缝纫志愿服务队队员。 截至去年底,已有30多名志愿者为居民提供了30余项缝纫服务,如剪裤边、开线加固、长短改短、换肥瘦、补锁、缝床单等,许多居民平日直接到志愿者家中寻求缝纫帮助。 当没有居民需要帮助时,志愿者会抓紧时间集中精力制作一些实用的布料物品,如靠垫、防褥疮靠垫、围兜和......不仅方便老年人的日常使用,而且专门为残疾人设计。
除了修补接缝外,服务团队中的许多志愿者还担任理发团队,每个月的第二个星期四是“理发日”,他们每次自愿为30多名居民理发。 62岁的张云平笑着说:“社区请了老师教我们技术,我们练习了一下,然后给有需要的居民理发。 张云平话音落下,又是一阵笑声。 这群精力充沛的志愿者,以如此阳光热情的生活态度,给更多人带来了力量和温暖,也演绎了最美的“夕阳红”的美丽风景。
文字:北京社区日报记者郭岩。
编辑:佳祥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