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通信业在全球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当前,建设绿色低碳信息通信相关产业已成为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15年12月12日,在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了“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2摄氏度以内,力争将气温升幅限制在1摄氏度以内”。5摄氏度“作为长期目标。 此后,世界各国相继出台相关低碳政策,以实现协议中设定的目标。
“十四五”以来,中国实施了《信息通信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工业绿色发展“十四五”规划》、《信息通信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规划(2022-2025年)》等一系列方案措施,推动信息通信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以“2030年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为目标。
从海外来看,包括欧盟在内的主要发达国家都设定了以2030年和2050年为重要节点的低碳目标,力争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每个国家都制定了多项政策,包括节能减排、征收“低碳税”和“碳捕获”等措施。
低碳政策和低碳目标的制定也为通信行业,尤其是光通信行业带来了充足的机遇,指明了发展方向。 5G网络、云计算、大型数据中心的开发建设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功耗,这意味着大量的碳排放。 信息通信产品的生产需要采购大量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这将带动电力、钢铁、石化等上游行业的碳排放增长。 随着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信息通信相关行业的各种形式的碳排放不容忽视。
光通信产品的应用是目前解决通信行业碳排放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 一方面,应用具有光纤通信网络大容量、低时延特性的新型光纤产品,可以支持广域分布式计算资源的协同运行,从而释放计算设施的服务能力。 另一方面,新的光计算技术可以提供低能耗和高质量的计算资源,有望在专用计算业务场景中实现大规模应用。
目前,为适应低碳政策的要求,光通信企业已逐步开始开发相关项目。
g.654.一是研发到研发654.e 作为一系列新型光纤。 g.654.电纤衰减系数较低,可延长传输距离,减少中继站数量,降低建设成本; 较大的有效面积可以增加光纤的功率并减少非线性效应,这是400G、800G和未来TBIT S超高速传输技术的首选光纤。 测试数据显示,对于将要升级到400G的干线,g654.e-光纤有望增加60%-80%的传输距离,节省20%的光中继站数量,50%的电中继站数量,减少30%的站点能耗。 如上g654.光纤产品的特点是传输速率更高、有效面积更大,是目前行业研发的方向,通过更高性能的产品避免了光纤的冗余。
第二种光接入方式是应用光接入方式来取代传统的接入方式。 与传统接入方式相比,基于PON的光接入系统的能效水平可提高50%以上。 PON由于其无源特性,具有低能耗的显著优势,在网络边缘的宽带接入场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据统计,2018年我国FTTH B接入普及率已达801%,宽带接入呈现“光中铜退”的明显趋势。
otn/oxc
其他目前正在开发或已经实现的项目,如用基于OTN OXC的光传输网络取代IP骨干网,用光电路交换取代传统的电分组交换,都反映出应用光通信产品替代传统电力铜缆可以产生巨大的能耗节约。 总之,光通信产品就是通过“更高性能、更高效率”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为了践行低碳政策,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也非常重要。 光纤光缆产业链厂商一直致力于加强产品制造中的节能减排,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仍在不断探索和优化
在目前的光纤拉丝工艺中,光纤光缆制造商使用紫外LED固化系统代替传统的汞灯固化,可以节省80%以上的能耗,实现更高的光纤生产速度。
行业厂商持续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同时国家也高度重视,不断发布相关引导政策,让越来越多的厂商通过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能耗。
一些光纤光缆生产企业积极探索原材料资源节约,回收盐化工生产中的副产品和光纤预制棒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实现高效、环保、低成本的运行;
优化产品制造工艺,或者说优化产品本身的属性,是一些光纤光缆厂家践行低碳政策的方向之一。 例如,一些业内企业通过制定标准引导行业设计光缆,在满足产品应用性能的前提下,遵循简化、小批量的原则,设计小型化、高密度的光缆,以满足小尺寸、轻量、芯数多的要求为目标, 光纤长度一致性高,弯曲半径小,力学性能优良,环境适应性好,就近采购原材料,布局生产基地,降低运输成本,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购买绿色电力产品也是产业链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践行低碳理念的方式之一,而使用“绿电”无疑是从生产源头践行低碳理念。 例如,购买风力发电和在车顶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有材料业内人士表示,安装光伏后产生的电力占本家企业年用电量的10%。
此外,有业内人士表示,为响应国家低碳政策的号召,公司制定了新的生产计划,采用非高峰生产、减少开工等方式节能减排。
总体来看,随着各项低碳政策的出台和推广,光纤光缆将进一步占据市场主流,对光纤光缆新产品的需求将日益增加。 光通信产业链各环节将随着低碳政策和算力网络的发展而具有强大的活力,行业企业也要注重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顺应时代潮流,推动行业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