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第一份额:“科大讯飞第二条增长曲线是推动智慧医疗业务?
1月26日,科大讯飞旗下科大讯飞医疗正式提交港股上市申请,华泰国际、广发资本(香港)和建银国际作为联席保荐人。 此前,1月10日,科大讯飞宣布分拆子公司科大讯飞医疗,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有观点认为,亏损AI医疗企业分拆并寻求上市,有利于科大讯飞聚焦大模式,也有声音提醒,医疗板块分拆或会带来关联交易增加和市场质疑。
科大讯飞在公告中指出,科大讯飞医疗分拆上市后,将能够利用资本市场独立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满足持续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的资金需求,减轻公司财务负担,也让科大讯飞未来能够将更多资源投入到通用大模型的研发等战略新兴方向。
科大讯飞的决定一出,就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科大讯飞成立于1999年,主要从事智能语音、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推理、自主学习等核心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 近年来,智慧医疗业务一直是科大讯飞的重点赛道之一。
2022年12月,科大讯飞启动“1+N认知智能大模型技术与应用”专项项目。 本模型中,“1”指通用认知智能大模型平台,“n”指认知智能大模型技术在教育、医疗、汽车、办公、工业、智能硬件等行业的应用。
十个月后,2023年10月24日,在2023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上,科大讯飞正式发布Spark认知模型30版,刘清风对外界说,迅飞星火30通用模型整体超越ChatGPT,2024年上半年实现对标GPT-4。
但近年来,其财报呈现下滑趋势,202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7636%,扣非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17597%。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科大讯飞总负债达18495亿元,资产负债率超过50%。 对于这一业绩,科大讯飞管理层将部分原因归因于公司积极抓住通用人工智能领域新的历史机遇,以及对通用人工智能认知模型的坚定投资。
事实上,科大讯飞业绩的“异常”早在2022年年报中就已经曝光。 今年,该公司的营收结束了上市以来保持的两位数增长,净利润几乎回落到2018年的水平。 具体而言,报告期内,科大讯飞实现营收1882亿元,同比微增277%;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 561亿元,同比下降6394%;扣除非净利润 418亿元,同比下降57%31%。
从债务来看,科大讯飞面临的压力也在加大。 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2年,科大讯飞的流动负债从5813亿元大幅攀升至120元82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流动负债为13047亿元,占负债总额的70%5%。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科大讯飞提交港股上市申请可能是科大讯飞寻求新融资渠道和业务独立性的策略之一。 科大讯飞面临亟待解决的财务压力,科大讯飞医疗的上市或许是一根救命稻草。
分拆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科大讯飞医疗独立运营,有望吸引更多的医疗投资,增加市值,并为科大讯飞注入新的资金。 然而,科大讯飞的战略举措能否成为其业务的突破口,为公司带来新的活力,还有待观察。
不过,从科大讯飞发布的2023年财务业绩预测来看,科大讯飞的财务压力有所缓解。 1月29日,科大讯飞发布业绩预测,全年净利润为645亿元-73亿元,同比增长15%-30%,较上年同期561亿元。
医疗技术一直是市场的热门领域,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的逐步应用。 科大讯飞于2015年开始探索智慧医疗领域。 2016年,科大讯飞成立子公司科大讯飞医疗,并推出首款智能医疗产品“云医疗语音”。
2017年,科大讯飞医疗研发的智能医疗助手顺利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 这意味着机器人医疗助理已经具备了与人类医生相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目前,智能医疗助手已覆盖全国30多个省份的400多个区县,提供超过7项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建议4亿,超过28亿。
目前,科大讯飞持有52家后者持股47%为控股股东,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及科大控股为实际控制人。
以科大讯飞为后盾,科大讯飞医疗也是主力AI,数据显示,科大讯飞医疗以打造“每位医生的AI诊疗助手,所有人的AI健康助手”为使命,打造人工智能医疗解决方案体系。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科大讯飞2022年的收入规模位居中国医疗AI行业第一。
然而,科大讯飞的表现并不乐观。 从2020年到2022年,科大讯飞医疗的营收约为321亿元,356 亿和 49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约761亿元390,000元,-7973230,000元和-24亿元,扣除不可归属净利润142835万元,-8356090,000元和-216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近3亿元。
当然,除了注重主要业绩外,科大讯飞作为科大讯飞的子公司,科大讯飞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也非常重要。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要求企业具备先进的技术技能。 科大讯飞医疗的销售、行政和研发支出使公司入不敷出。 具体来说,2022年,该公司的收入为47亿元,但销售、行政和研发费用为16亿元、1亿元、24亿元。
根据招股说明书,科大讯飞目前的业务可分为四大板块。 可以简单概括为:基层医疗与疾病管理、医院管理与医院诊疗援助、患者诊疗服务、区域公共卫生管理。
目前,科大讯飞医疗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业务方面保持领先地位。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科大讯飞医疗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医院服务、患者服务、区域管理平台解决方案将实现营收298亿元,434860,000元,368940000元,93419万元,占当期总收入的比例。 8%。
同时,在科大讯飞医疗的招股说明书中,公司也用案例来说明向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服务背后的业务运作。 例如,科大讯飞医疗受浙江省诸暨市某基层医疗机构AI项目委托,通过智能医疗助手业务为诸暨市提供服务。 公司智能医疗助手可覆盖诸暨市全部23家基层医疗机构和340个乡村卫生站,可提供AI辅助诊断建议、电子病历标准化和处方审核服务。
截至2023年9月底,智慧医疗助理业务已在诸暨市形成超过1900万例疾病诊断,提供超过150万份电子病历,审核处方170万张。 同时,慢性病管理是初级保健的另一个需求。 科大讯飞医疗招股说明书显示,2022年,公司在甘肃省部署了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脑卒中慢病管理,覆盖约190,000个初级保健设施,连接了320多万老年人。 这些都展现了科大讯飞医疗在基层的具体业务形态。
大规模模型技术的兴起,为人工智能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科大讯飞医疗正在这股浪潮中积极探索和开拓。 凭借控股股东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市场的领先地位,科大讯飞医疗自主研发的科大讯飞星火医疗模式适用于300多种医疗应用。
随着认知大模型的技术飞跃和快速演进带来的通用人工智能的“曙光”,医疗健康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中国医疗人工智能产业的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18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6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91%;预计到 2032 年将达到 3110 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 466%。
招股书明确指出,根据中国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的一项测试,科大讯飞星火医疗模型在专家级医学知识图谱问答、临床语言理解、医疗文献生成、疾病诊断与推荐、多轮医疗对话、多模态互动等6个医疗场景上超越GPT。
可以说,科大讯飞此时趁风而上剥离了科大讯飞医疗,科大讯飞医疗的上市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节点。
然而,今天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ChatGPT引起轰动后,2023年中国将涌现出多款大型医疗模型,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健康、医联、智云健康等公司纷纷在医疗领域推出自己的大型模型产品。
5月底,国内首个基于医联Transformer架构的医疗大语言模型——互联网医院上线。 6月底,数字医疗健康家庭服务商叮当健康发布叮当健康GPT,并推出首款基于此开发的面向应用的医药AI产品——叮当药师和营养师AI助手。 7月中旬,国内互联网医疗行业领军企业京东健康,在京东炎玺通用模式的基础上,面向医疗健康行业推出“精益千寻”模式,覆盖医疗需求全流程,实现智能决策,支持多模态医疗模式。 8月17日,全国最大的全程疾病管理平台Weimai发布了中国健康管理领域首个大型语言模型应用CareGPT。 据悉,威迈caregpt主要致力于在实际医疗服务场景中充分发挥健康管理的价值,实现预防、咨询、预约、**的全周期智能健康管理能力。
从上述企业的布局可以看出,虽然都是大型医疗模式,但方向和优势各不相同。 未来,随着大型医疗模式的创新和应用,医疗AI行业或将迎来洗牌,布局方向和应用价值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节点。
根据国金**的研究报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医药健康领域的应用,考虑到近期推出的多款AI模型以及未来云服务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人工智能在医药健康领域的应用有望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科大讯飞医疗在大规模模型技术下对资本市场的探索,彰显了科大讯飞在技术创新和行业标准制定方面的努力。 科大讯飞医疗的未来将受益于其技术实力和市场探索成果,但也需要在不可预测的市场环境中谨慎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