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历新年的临近,家家户户都开始为过年做各种准备。
其中,购买年货、人脉等费用是少不了的,红包的支出占了很大比例,有时甚至成为很多人的沉重负担,尤其是低收入的年轻人和没有固定经济的老年人。
我就是这样想起我的老父亲的。 去年春节的时候,按照惯例,我给侄子每人500块钱,老父亲拿出皱巴巴的600块钱,给两个孩子每人300块钱。
他微微醉醺醺的脸涨得通红,有些害羞的说道:“爷爷也想给你一个大红包,不过爷爷现在没有那么多钱,不能借钱发红包吧? 你拿下这笔钱,是爷爷的心。那一刻,我心里百感交集,既为红包给父亲带来如此大的压力而难过,更觉得父亲的坚韧在生活中坚强,从不求助。
“年钱”这一承载着驱邪避邪、祝福平安寓意的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演变成许多成年人难以承受的负担。
原本象征着祝福和期待的红包,如今却越来越大,这让很多人在庆祝春节时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尤其是那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一个月几千元的工资,可能要花半年积蓄回家一趟。
为了在面子上过日子,有的人被迫大方,豪车贷款,巨额红包,大事小事的随便许诺,但这些表面的风光背后,却是接下来的日子里紧紧的饮食和辛苦。
更令人担忧的是,高额的年钱也可能对孩子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比较心理在悄然滋生,长辈之间的“红包竞争”,让孩子无法真正理解年钱背后的爱与期待。
有这样一个例子,爷爷奶奶出于好意给了孩子一个1万多元的红包,结果孩子在收到奶奶少发的红包后,就被误解疏远了。 原本温馨的家庭氛围被金钱问题微妙地改变,孩子也可能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认为金钱就是一切,忽视了亲情和感恩的重要性。
回想起来,小时候收到的红包可能只有几毛钱或者几块钱,但这点小小的财富,却足以让我们兴奋不已,买鞭炮、点心,和朋友分享,这才是我们童年最真实的幸福。
因此,我们需要告诉孩子,拥有多少钱并不重要,但父母和长辈所承载的爱才是最珍贵的。 让孩子懂得珍惜这种情感,懂得家人之间的相互关怀远比物质给予重要。
面对年钱带来的种种烦恼,我们呼吁大家回归初心,不要让红包在回家过年时成为“心脏病”。 与其追逐金钱的多少,不如关注它所传达的情感价值。
我们可以效仿广州等地,红包的数额不一定要太大,重点放在吉祥和善意上。 让每个家庭成员轻松享受春节的欢乐,而不必背负沉重的经济压力。 这样,我们才能重拾久违的新年味道,让每一个新年都充满和谐与幸福。
今年春节期间,你是不是也在想红包? 你认为多少是合适的? 不妨留言分享你的看法,一起我们可以把新年钱还回原点,让我们的春节更人性化、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