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过去了,冯小刚错了吗?

小夏 娱乐 更新 2024-02-09

正文|令狐伯光.

今天就来聊聊冯小刚,他去年年底上映的《老实不要打扰3》的表现非常不成功,再加上之前的电视剧《南北》和《回声》,算不上成功,比起张艺谋和陈凯歌,他显然是被年轻观众抛弃了。

2024年春节档即将到来,这个春节档被公认为“最弱的春节档”。

要知道冯小刚过去非常成功,2010年左右的10年里,中国电影的票房排行榜还不算香港导演。 是冯小刚和张艺谋是天王,江 温不是商业片,而且陈凯歌的商业表现也不如他,所以在2012年左右,冯小刚脾气很差,骂人,所以被称为小钢炮。

2017年,冯小刚也发表了家喻户晓的言论,当时,冯小刚在接受**公开采访时直接表示,中国垃圾很多,观众形成了那么多垃圾电影,到处都是垃圾,肯定和大量的垃圾观众有关。 6年过去了,中国观众是不是垃圾还不清楚,但观众确实抛弃了他。

这件事和时代有关,现在观众骂影视剧不好什么的,尤其是很多人看到烂片的时候,会觉得剧本太差了,自己能写得比导演编剧好。 事实上,电影在文化作品中的复杂程度仅次于游戏,而电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既是商业又是艺术,既是娱乐又是文化产品。

作为大众文化产品,其社会影响力巨大。

8090年代,内地电影因为环境关系,没有商业片,张艺谋这样的第五代导演都是文艺片,同时代的香港商业片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非常能发挥。 所以在90年代中后期,随着大陆市场的开放,每个人都面临着转型。

内地转型要拍商业片赚钱,香港需要转型面对内地的衰落,要么像成龙一伙去好莱坞,要么来内地适应市场。 问题是,李安的《卧虎藏龙》领跑了99年,张艺谋的《英雄》开启了02年中国商业大片的时代。

冯小刚的《甲方乙方》于1997年上映,当年在市场上大获成功,被誉为春节开篇。

我觉得这个**有点像当时的一些港片,就是不是一部文艺片,而是一部接地气的商业喜剧。 港片的港味来自接地气,香港是一个非常拥挤的市民社会,人与人亲近,没有距离感和神秘感,这让香港电影无法接受。 他又鲜又辣,就像大排档一样,厨师也水平很高,但是不能在大排档做功夫菜,味道肯定要重一点,就像在家吃饭一样,不像在外吃饭。 香港电影肯定有大喜剧冲突和夸张冲突,不然为什么要来影院看你?

从大陆的角度来看,香港曾经在各个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甚至连市民的生活都比北京、上海、广州高出好几个档次。 此外,当时内地的文化消费品还处于伪劣生产的初级阶段,生产水平远低于香港。 这就是时代过滤器应运而生的原因。

冯小刚当时的喜剧其实是相当接近“港味”的制作方式,并不是说他经常和几个朋友聊个故事,找个编剧攒下一部电影。 上一代电影人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很工业化,他们的工业化很可能会失败。

后来,张艺谋的商业片喜欢搞一些很尴尬的场面,或许他以为这就是“工业化”。 香港电影也不擅长工业化,部分原因是意识形态原因。 冯小刚虽然也跟着潮流拍了《夜宴》,但实际上在商业大片领域做得更好。 他的《集结》领衔中国战争大片十余年,直到《八佰》其实是他本土+韩国+国外特效团队的典范。

直到吴京和郭凡的崛起才彻底结束,而这部《万里归途》完全是一支大陆战队。

冯小刚的喜剧就不提了,在宁浩起床之前,他就是大陆喜剧之王。 《天下无贼》《集结号》《唐山大**》等商业片都是国内优秀的商业大片,可惜《1942》票房不成功,后来的《我不是潘金莲》颇具实验性,《芳华》也是经典之作。

为什么香港导演的商片都行不通,吴京和郭凡出来之后,其实徐克和林朝贤在审美和技术层面还是能跟上他们的。 《智取虎山》和《红海行动》的题材本来可以有深度,但香港导演只能把题材弱化为武侠片和枪战片,做一些技术产业化。

即使香港电影人保持以前的水平,也无法完成工业化的转型,更何况其他人的水平已经下降了这么多。 张艺谋、冯小刚等内地导演不明白这件事情,他们执导的商业大片也不是一回事。 冯小刚执导的商业大片,其实比张艺谋还多。

更好,就像关胡和宁浩执导的商业大片一样(先不说内容和表达)。

冯小刚这几年之所以没有商业大片,就是因为《手机2》的问题,金索、范凡接连出事,再加上背后的公司华谊兄弟,已经不行了,人脉还在,只是没钱,你以为拍商业大片不需要钱吗?

接下来的几部作品都不好看,冯小刚出身底层,一开始是小成本电影,所以可以微微一笑嘲讽富豪,等他成为炙手可热的导演,拿到外资后,就开始吹捧洋人,拿到大笔投资时, 他吹捧富人,为边缘人物发声的特征消失了。

冯小刚的变化是符合常理的,所以值得作为现象来思考研究。 毕竟,电影虽然是资本的儿子,但也可以独立。 最大的问题是,电影消费者是什么? 今天的中国年轻人很特殊,在中美对峙的背景下,我们生活在深水区的压力很大。

虽然年轻人整天都在抱怨怎么做,但在大叙事中,也有非常明确的个人表达要求。

因此,宏观叙事是民族自信、制度自信和文明自信,像《战狼2》《流浪地球》这样的作品。 而个别作品就是要接地气、实事求是,那些老导演了解现在年轻人的脚踏实地精神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最后,我们来谈谈这么多垃圾电影,因为垃圾观众的话题。 这个话题本身就是一个“先有鸡,先有蛋”的悖论。

2017年,要知道那时候是流量经济的巅峰期,之前确实是这样,不知道是好是坏,有演技的有演技的,有演技的,不知道故事怎么样,也不知道效果好不好, 我只能凭感觉看。但是,现在......“哎呀,看是我哥的剧”“某某和某某在一起很甜”,光是看东西不光是看作品,还要看脸,和炸cp一起吃糖,根本不注意故事,也不能说没有以前。

这几年国产影视剧已经好多了,但是那个时候,真的是很多,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火。

不仅有导演,还有投资人和制片人,他们要做什么? 赚钱好不好跟我有什么关系? 一方面,老戏骨演技精湛,但故事不好或者效果不好,就上街或者说不温不火,那就付出代价,不然就白折腾。 拜托萧仙柔不需要演技,不需要特别好的剧本,不需要特别好的特效,炒cp,再加上不必要的情感台词,还算是大卖了。

冯小刚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应该说“大部分人都喜欢好作品,但是现在石振祥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让这种现象流行起来。 但是大量的观众又有话要说了,每年都有无数人从导演部毕业,大家都想分一杯羹,网剧、微剧、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当新人尝试做作品的时候,那么,是不是都是为了盈利和名利,又能拍出多少有价值和有影响力的电影。

所以,题材在已经成功的电影上进行思考和延伸,然后拍出已经枯燥腻腻的作品,好的导演从来不会分一杯羹,而只会给电影行业加一块蛋糕,所以我个人的看法是:中国电影不是太多的垃圾, 但创新太少。

以往中国电影的特效都不好,对**没有影响,关键是用在哪里,剧情如何。

它并不代表所有观众,总结一部好电影的要求是什么,在剧情合理的情况下,科幻高特效,古装好剧情,现代共鸣,恶搞有创新性,喜剧不是不合理,动作是以剧情为依据的,恐怖是刺激的(你加上其余的),不符合这些条件的电影是不好的, 而观众垃圾不就是观众喜欢一些奇葩的电影,仰慕偶像在路上杀一些真正好的电影吗?

那我能问问你们的导演们要求那些流量明星做什么吗? 不就是为了票房吗?

最后,冯的论点通常忽略了社会经济增长。 如果定格在无经济发展的情况下,那么结论就对了,消费力不会增加,就是没有新用户,老用户被不同的作品刺激,审美会不断提升,也就是说,后期用户在选择娱乐时会选择质量更好的内容。

然而,随着全国观众消费力的增长,新用户数量不断增加,而这些新用户不知道哪些娱乐内容是优质的,哪些娱乐内容是劣质的,所以他们的消费往往先满足后追求卓越。

这些中国大导演千方百计给自己找借口,他们明明是先“发财”的人,却没有用自己丰富的知识来带头后面的人,还说他们背后的人喜欢垃圾,所以他们给后面的人制造垃圾,他们显然是在逃避“先富”的责任, 并享受收获的资本,最后嘲笑后来者。

所以,这也是吴京和郭凡能够崛起,而冯小刚自己却被淘汰的原因。

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出来了,一代人过去了。

相似文章

    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吗?

    压 刚刚过去的年,是我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经济复苏的第一年。回顾年疫情之初,很难想象四年过去了,经济全球化 地缘政治格局 中国面临的经济问题都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本文根据关庆友院长年月的内部讲话改编。对研究的渐进式投资。经济全球化不如以前,要做好准备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确实十分令人担忧。理想的...

    40年过去了! 2024年,这些去参加春晚的人相继离世,实在是太令人遗憾了

    春节来了,新年也来了。四十年前的那个除夕夜,中国迎来了一种新的电视文艺形式 人们熟悉的 春晚 快进到这个盛会的 年。那些出现在首届春晚中的年轻人,脸色苍白如霜 首届春晚的老艺术家们也纷纷离世,却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底蕴和回忆。尽管时间流逝,社会变迁,但每年的除夕夜,千家万户依然满怀期待,迎来一场全民共享...

    6年过去了,杨幂和王鸥的差距一目了然

    时光荏苒,年月日,这一天不仅是杨幂的岁生日,也是她进入娱乐圈的周年纪念日。这位在娱乐圈打拼多年的女强人,经历了事业的巅峰和婚姻的曲折,她的故事就像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然而,在这璀璨的星空里,还有一位与杨幂有着完全不同经历和命运的演员,她的名字叫王鸥。.童年的差异 杨幂,年出生,来自北京学霸家,从小过...

    2024年就这样过去了,让我们总结一下,让我们展望2024年

    不知不觉中,年在各种纠结中即将结束,玩着有点历史的电脑游戏,我还是觉得要对这一年做个总结。我没说过我的职业生涯遭遇了中年危机,但是让我们来看看我今年在财报上看到的这些行业的情况。年的热门行业开始降温,锂电池材料和光伏相关行业是近年来最热门的两个行业。这是市场上为数不多的能够保持快速增长,市场规模较大...

    2024年已经过去,我们评选出了10款最难忘的消费产品

    最 激动人心 的科技产品 华为Mate Pro系列如果要说今年行业最先进的科技产品,那么华为Mate系列的回归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是先锋计划之初的 一机难求 以前,没有一款手机能够在发布四个月后提高价格。matepro matepro 图源 lzh Photo by Mate Pro是民用手机上首次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