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家成立于2004年的大型平价药房,店主最初从事化学业务。 正是因为商机,2003年SARS疫情期间药品毛利飙升,在医界朋友的帮助下,街上一栋近800平米的闲置房开成了廉价药店。
老板虽然从来不做药,但有一些做药的朋友,他不仅介绍了一些药厂的经理来配货,还把当地药企的朋友介绍给这位老板,提供药店需要的所有药品。 而且,老板不缺钱,他缺的是药房管理经验,他看到的是药房毛利高的前景,他想到了谁都能赚钱的行业。
从店面装修到普惠制验收,从店员招聘培训到药品开张,老板也花了三个月的时间。 近3000个品种和规格按照GSP的要求,在各个展区、柜台和货架上展示。 朋友建议:花点钱,有个像样的开业典礼,积累人气。 老板说算了,不要做那种形式。
此外,老板还聘请了一位曾经在某大药房的租赁柜台卖药的**人担任店长,并管理着十几名刚从保健学校毕业的店员。 然而,产品的定价权掌握在老板娘手中,老板娘也没有医药经验,但她对开药情有独钟,相信自己的感情和学习精神。
老板娘与店长商量,先参考周边药店每种产品的零售价,先确定自己药店应该赚的毛利,然后设定店铺的销售价格。 一位做药的朋友建议:刚开生意的时候可以把**压低一点,但老板娘说:为什么? 在化工行业,我们从未这样做过。
可以明显看出,老板娘对自己的管理能力很有信心,不会花太多钱。 有些是受控产品,厂家已经给出了一定的政策,有些是供店员使用的。 不过,老板娘却从中扣除了30%,说我们已经付了店员的工资,没必要拿太高的佣金。
药房慢慢变得不温不火,老板还是坚持自己
最初几年,开药店的人可能不多,竞争也没有那么激烈,日营业额达到3万多。 老板娘很沾沾自喜,算着毛利率能赚得比周围其他药店多,投入的精力比人少。
可是老板娘从来没算过,自家药店有800平米的店面,自己水电费满足于每天3万元的销售额,实在是浪费了店面面积。 聘用的店长也是50多岁,100%听老板太太的话,她要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主见,店面管理怎么样就看老板太太的能力了。
后来,店铺周围开的药店越来越多,但城里的人越来越少,也留不住年轻人。 这家大药房仍然守着自己的三分之一英亩土地,不扩张,不让人合并收购。 用老板娘的话说:我为什么要卖给你,我自己会经营好。
久而久之,以前经常来的老客户都消失了,每天的销量也不如王晓儿过年,从3万个跌到2个50,000,后来跌破20,000。 老板娘见状只能闷闷不乐,对店长说:**没关系,你为什么要批准这么多开药手续?
开业已经20年了,城里很多起步晚于她的平价药店,早已发展成为连锁药店。 而老板娘在药房坚守了20年,当年从保健学校招来的十几名店员中,还留着一个。
我问店员,为什么他能坚持到现在? 她说,在这里工作最大的好处就是工作没有压力和压力。 虽然收入少了,但丈夫在家的收入还可以。 如果店员能满足现状,那么店家的现状就是这样,用老板娘的话说:反正我们不用付房租,赚多少就做多少。
我不想把自己和竞争对手比较,也不想让我的店员赚很多钱
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这样——不管是店长还是店员,每天上班还是慢悠悠的,老板娘也很佛,不跟其他药店竞争。
虽然老板娘也定下了目标,但不是每个月都完成,老板娘也被罚款了。 罚少了也没关系,罚多了,店员就走了,现在老店员在医药零售市场上很抢手。
我做过调查,原因很简单,就是店员没有上进心,每个月只有几份工资,佣金少得可怜,哪怕是厂家偷偷给的**费,如果店长或者老板娘知道,就拿30%50%。
由于赚不了大钱,没过多久就来了又走了一群店员,大药房似乎成了培训新店员的基地。
当地很多新开的药店都从这里聘请了店员,有的还当上了店长,拿着高薪。
我曾经问过一个离家出走的店员:“老板娘不是对你不好吗? 答案很好:老板娘什么都好,但她怕我们赚钱,还要养家糊口。 大药店之所以留不住人,是他们给的钱少,没有发展前景。
总的来说,这家药房已经20年了,虽然它幸存下来,但如果它负责租金,它应该关闭。 据悉,这家药房的日营业额已降至不足15万,老板娘不想改变自己的经营模式,我个人觉得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