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一,聊城市水古城人头攒动,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欣赏美景、品尝美食。 在古城楼西大街的聊城县政府,游客参观县政府,体验射箭、抛壶、木版年画印刷等传统民俗。
孩子们,你们是不是把墨水刷轻,把红的一面放在木版上,用滚刷卷起来,揭开盖子看印的是什么图案? 聊城市实验小学一年级学生宋兴润在聊城市县局工作人员胡国良的指导下,成功印制了一幅木版新年画的十二生肖猴,墨线印在洒满金子的红宣纸上,喜庆又有趣。 宋星润又找到了哥哥和母亲的生肖,一口气印了三四个,够木版年版上瘾了。
春节是团圆的节日,各地抓抓时间节点,开展新年习俗和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体验交流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在玩乐中体验古老工艺的魅力。
东昌公馆木刻年画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何让年画重回大众生活? 今年春节期间,东昌府区各乡镇村的不少村民免费领取了新年画,这些画来自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市级传承人荣伟辰、同顺和第六代木刻年画。 “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兴盛,与明清时期东昌府刻画书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春节期间,我们开展了东昌公馆木刻年画回春节活动,免费向群众送去了3000余幅年画。 这不仅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更是浓郁的新年气息和对人民的深深祝福。 东昌府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习震说。
连日来,在山东博物馆“运河边看年画”展览前,参观者正在编织。 除了山东博物馆收藏的年画外,还从开封博物馆、孔子博物馆、威海博物馆等借出了许多展品。 游客在欣赏新年画的同时,还可以参与互动活动,如手贴灯笼新年画、体验非遗工艺染蓝印花布等,“知识、经验、快乐”成为送给孩子们最好的新年礼物。
近日,在肥县竹田镇魏家沟村文化长廊,“乡村书店”如期到货。 回到鱼鼓演奏,王希宝对老人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弱。 只见他拿着一个桶形的乐器,有节奏的打击乐,伴随着生动的歌声,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王希宝年轻时,就组建了渔鼓团,组织了五六位渔鼓师傅上台讲故事,不仅在十里八村有名,还邀请他们到其他县区演出。 后来,钓鱼鼓表演逐渐衰落,伙计们放下钓鱼鼓,做其他生计。 王希宝说,有时候他看着角落里孤零零的鱼鼓,就觉得手艺可能丢失了。
但在竹田镇文化站原站长刘凤军看来,快板、讲故事、古戏等讲故事的文化,作为农村最通俗易懂的表演方式,对于挖掘和推广还是很有价值的。 近年来,他与费县文化和旅游局合作,在当地开展寻老艺术家工作,挖掘了近20位善于讲故事的老艺术家,汇聚一堂,以“乡村书店”的形式展现传统艺术的魅力。
随着“乡村书店”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本土艺术家加入到“乡村书店”的团队中来,村民们也再次点燃了对传统讲故事文化的热爱。
截至目前,我们在“乡村书店”开展了120多场文化活动,惠及8000多人。 竹田镇文化站站长王静介绍,该镇还开展了广场文化艺术节、乡村戏剧、乡村微剧场等各类文化活动,通过戏剧、讲故事、快板等方式表达身边的人和事,用一句简单的“庄戏”为基层群众带来文化滋养。
2月11日,农历新年的第二天,日照市岚山区兴兴镇杨家山前村热闹非凡。
大戏一唱,过年的味道就够了。 “一个姓李的叔叔和他的妻子从家里和马扎一起来玩得很开心。 “看剧是我们老一辈人过年少不了的事情,我们一年四季都期待在年会上听几部戏。 今年春节期间我们村有戏,怎么可能落下? ”
被歌声吸引的,也有年轻人。 “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是件好事,老一辈的戏曲有时候还挺有品位的。 一对回到家乡的“90后”带着4岁的孩子来了,并将照片**贴在朋友圈里。
观众席上村民们的热情追捧,让舞台上襄阳村李二帮二嫂的演员们更加朝气蓬勃。 “让我们一起展示我们的家政技巧吧! 团长张念海笑着喊道。
春节前后,他们不忙在家过年过年,而是去村里送戏,这已经成为襄阳村李二嫂吕戏团成员的常常做法。 吕戏团成立于2014年,平均年龄65岁,是兰山区兴兴镇“一村一年一戏”文化中为人民公益的主要剧团之一。 近年来,他们每年演出超过100场。
为什么叫“李二嫂鲁剧团”? “铁路剧就不得不提《李二嫂再婚》了,我们襄阳村是《李二嫂再婚》作者王安友的故乡,也是李二嫂子再婚故事的发生地。 张念海说,剧团成员既有土生土长的快乐村民,也有周边乡镇的人,他们平时打工种地,因为鲁戏的共同爱好。 “别把我们当专业演员,但只要我们收到**,我们马上就来排练! ”
近两年来,剧团除了演唱《李二嫂再婚》《小孤仙》等10余首吕氏传统戏曲剧目外,还排练了《李二嫂的调解》《李二嫂新传——在白云山前忙着采茶》等多部新剧目。
乡村文化需要传承和创新。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看到农村年年变化,各个层面的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 只要村民们愿意听,只要我们还能唱歌,我们就一直唱下去,让大家都能享受到鲁戏的魅力。 张念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