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火爆,滚烫
最近,《火辣辣辣》正在上映,很多人都说这是一部**片,营销太认真了,抄袭一部来自岛国的电影,宣扬女权等负面信息,但不难发现,大部分人都在攻击导演本人吧? 你有没有闻到被封印在男人骨子里,已经腐烂了几千年的“大男子主义”。
这个社会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奇怪形象,那就是我们口中的所谓“男人”,都是男人塑造的,大众认为的“女人”也是男人塑造的。
几年前,美国几位社会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选了两组人来模仿“女孩”的跑步姿势,一组来自幼儿园的孩子,一组来自大学生,两组人混搭,男女混搭。
幼儿园的孩子们,不分性别,眼神坚定,用力摆动手臂,像一只走出笼子的小野兽一样沉重而快速地走路,而大学生则模仿他们松散地摆动手臂,脚步像跳舞一样,仿佛在他们眼里,女孩子应该是弱者。
可以看出,女孩是什么是一种后天的想法,有时你认为自己是你自己,但更多时候你是别人灌输的想法的集合。
有人常说,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所谓上层建筑就是从社会关系中诞生的社会权力,没错,这个社会权力是被男性控制的,他们有资格制定一些意识形态取向,所以女性的思想大多是由男性灌输的。
比如导演郭达的《小时代》鼓吹女人应该花工资,应该花工资,应该去找有钱的二代,她们应该拜金,把物质财富享受到极致,拜托,导演是男人,你把这种男人创造的消费主义当成指导方针, 只能说是前额叶皮层的理性中枢,无法抑制边缘系统的情绪冲动。
在现实中,错误的价值取向导致的社会行为更是离奇,比如“秋天喝第一杯奶茶”、“妇女节是女神节”、“情人节不送99朵玫瑰就不是真爱”、“穿婚纱去演唱会就等于参加婚礼”等等。
再比如女性的三大神器——高跟鞋、**胸罩,都是男人发明的,包括各种化妆品、美甲、美女,都是被男人塑造成女性美的指标,进而让他们觉得女人就应该这样,再加上直播和商品拜物教的盛行, 这极大地收割了广大女同胞的金钱和时间,整个社会编织了一张巨大的消费意义网,让女同胞永远没有原始资金的积累,永远处于弱势地位,永远需要依靠男性。
有趣的是,大多数女同胞并不羡慕杨丽萍这样的艺术家,陶华碧、董明珠这样的企业家,屠悠悠这样的科学家,张爱凌炳欣这样的作家。
《辣》和原片《百元爱情》最大的不同在于,她从女性视角解构了自己,就像去年的《芭比娃娃》一样,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女性细腻的情感与现实矛盾之间的冲突。
她向广大女性输出了一种“我只做我自己”的价值观——原来,女性也可以独立,她们不能再软弱,她们也可以像野兽一样冲破牢笼,碾碎生活的困难,能从泥潭中爬起来,在火焰中重生, 打败以前的敌人,追逐他们的目标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