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车真的失去了中国市场吗? 燃油车的未来发展是什么?

小夏 汽车 更新 2024-02-07

科学漫谈

日系车在中国的销售业绩日本**被描述为“陷入困境”和“停滞不前”。

同时,在全球市场上,中国的汽车出口量超过了日本。 去年1月至11月的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441辆2万辆,日本出口量为399万辆,预计年出口量约为430万辆。

江苏连云港,等待汽车出口)。

大家都知道,中国在新能源赛道上无可匹敌的驰骋,帮助汽车工业登上了世界之巅。

然而,在日本,虽然因为新能源转型的失败,日系车已经错失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量市场份额,但日系车的领头羊丰田章男依旧不手软。

就在刚刚过去的1月,丰田章男再次公开表示,全球有超过10亿人是燃油车的潜在用户,电动汽车无法为所有人提供交通服务。

此外,丰田章男还认为,目前对电动汽车的推广是第一个对其有优惠政策的国家,选择什么车应该由市场和消费者来决定。 可以看出,丰田章男对新能源汽车还是有“偏见”的。

一方面,他们不断错失新用户,另一方面,以丰田为主的日系车在当地市场仍然拥有大量消费者。

截至目前,电动汽车仅占日本国内汽车市场的30%,其余市场被汽油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占据。

或许正是因为还有销售,再加上全球市场份额,丰田章男才会频频“称呼”新能源汽车。

丰田章男一喊完,他的公司总市值就达到了487万亿日元,相当于3288亿美元。

在日本,丰田是最有价值的公司。 而这就是丰田“保守”和“不进取”的信心。 然而,强硬言论的后果是,日本汽车正在加速失去中国市场。

2023年,丰田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将裁员1000多人。 裁员的背后反映了丰田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持续萎缩。

去年上半年,丰田在中国的销量增长了28%,这比 2022 年的降幅还要多。 例如,丰田的新款电动车型去年仅售出约2,000辆。

不仅丰田在下滑,其他日系车的处境也不容乐观,甚至更加难看。 去年上半年同期,日产同比下跌244%,本田下跌22%。

而另一辆逃离的日本汽车三菱在去年前五个月下跌了75辆3%,该品牌上半年在中国的销量不到600台。

每一款的销量都丑陋,难怪日本媒体形容日本汽车在我国处境艰难。 2023年下半年,丑陋的局面仍在继续。

前三季度,丰田、本田和日产的销量合计下降了26%,丰田和日产的销量下降了30%以上。

随着日系车的不断溃败和撤退,中国本土车企的市场份额正在加速扩张。 与比亚迪和长安汽车一样,市场份额已经超过50%。

另一方面,让日本汽车感到恐惧的是,中国本土的纯电动汽车在过去三个月内推出了60款新车型。 在电动技术和软件方面,日本汽车已经没有反击的力量,甚至没有招架的能力。 中国本土品牌正在加速发展,而日本汽车却停滞不前。

而不仅在中国市场,在世界其他市场,日系车虽然依然保持着销售优势,但很多市场份额也被中国品牌抢占了。

如果不转型,将面临市场的持续亏损,大家都看得出来,日本车正面临着这样的困境。

但为什么像丰田这样的日本汽车巨头仍然抵制转型呢? 这背后的因素实际上是多方面的。

如今,丰田章男常说,新能源汽车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是因为世界的优惠政策。 但他害怕自己被遗忘了日本汽车能够迅速占领日本乃至世界市场,也可以依靠日本的政策支持。

20世纪初,世界汽车市场主导了美国品牌。 虽然汽车诞生于欧洲,但美国人使汽车生产线性化,大大降低了汽车的成本,真正进入了整个家庭。

这种情况在日本也不例外,美国汽车在20世纪20年代扎根,组装和销售渠道在日本建立。 因此,日本的汽车生产开始了模仿和追赶的时代。

从30年代到40年代,由于战争等因素,日本与欧美的联系几乎被切断,这也给了日本汽车品牌大规模发展的机会。 现在的丰田章男经常“指挥国家”,丰田成立于上世纪30年代。

日本在战争中没有死亡,只有短暂的震惊,并且由于美国的默许,日本在战后50年代开始发展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时,日本第一汽车品牌发展迅速,当时海外汽车品牌也受到严格限制进入日本市场。 依靠这种政策倾斜保护,日本汽车从50年代到60年代迅速在日本流行起来。 然后,在60年代后期,日本汽车开始逐渐进入世界市场。

多年来,人们一直说日本汽车省油,当年的节油技术起源于上世纪中后期的世界石油危机。 日本汽车利用这个机会抢占了美国汽车的市场份额。 到1980年,日本汽车的年产量已达到1100万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

回顾日系车的发展历程,政策的倾斜保护一直存在,如果没有政策保障,日系车就无法从其他车企的口中抢肉。

这一点在国内汽车市场表现得最为明显2023年,日本几乎没有外资汽车销量,仅丰田品牌就占据了日本车市26%的份额5%。

对日资品牌的保护,表面上催生了繁荣,但在深层次上,当产业结构迎来大规模转型时,整个行业早已习惯了过去的稳定日子,开始变得不进取。

如今,汽车工业占日本GDP的10%,占工业产值的40%至50%。 比例如此之大,围绕汽车的从业者相当多。

大批量难周转,路径依赖和求稳心态成为绝对主流。 更何况,日本催生的这一代人已经逐渐老去,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思想已经变得僵化。

可怕的是,人口老龄化的日本正面临着汽车工业没有接班人的尴尬局面。 既没有新鲜血液,也没有新想法可以改变,当稳定性至关重要时,日本汽车工业如何改变?

日本人深知传统汽车工业转型的困难,多年来一直有意识地采取保护措施。

日本不进口新能源汽车,也没有围绕新能源汽车的宣传。 一方面,中国市场950多万台的销量在日本市场,另一方面,在日本市场的销量不足3万台。

对此,有日本汽车从业者直言不讳地表示,这个行业已经融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不仅仅是选择烧油还是烧电的问题,还牵扯到千万家庭的就业。

以前丰田章男也坦言,一旦汽车真正转型,日本将无法承受失业的冲击。 据统计,如果日本严格执行国际社会制定的碳中和计划,实施新能源,到2030年,汽车产业相关人员将面临550万人失业。 同时,800万辆新车的产能也将流失。

因此,在讨论日本的汽车转型时,它不是产业问题,而是社会问题。 不过,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日本车企却固步自封,试图利用行业进行绑架和改造,最终的局面将是短期的痛变成长期的痛。

目前,日系车正面临着海外市场萎缩的局面,下一步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将陷入危机。

因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当其他国家的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时,日本仍然不能固步自封,甚至被迫转型。

然而,如果后续强行转型,既没有产业支撑,也没有消费者意识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外国品牌势必取代日系车成为主流。

许多人认为这不会发生,但环境的变化不会受制于人的意志。 如今,日本本土的电动汽车品牌很少,大量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有限。

另一方面,日本**也决定启动新能源革命,计划到2035年,市场上销售的所有汽车都将成为新能源。

转型浪潮迫在眉睫,丰田章男这样的日系车还在“抵制”,这将使日本的新能源汽车面临无车可卖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外国品牌进入日本市场是不合逻辑的。 目前,美国的特斯拉、中国的一汽红旗和比亚迪都已进入日本市场。

像比亚迪一样,截至 2023 年,日本已开设 17 家门店,计划到 2025 年门店数量将超过 100 家。

虽然目前的销量还是微不足道的,但在包括比亚迪在内的一些车企看来,提前布局也是为了提前建立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度。

有人认为,日本汽车等传统燃油车已步入暮年,未来也没什么好怕的。 但也有人认为,日本汽车等传统车企还在等待最佳时机。

一旦他们抓住了机会,依靠原有的市场和资源,转型就会顺理成章。 也就是说,表面上看似与汽车行业员工有关系的丰田章男,其实对偷鸡贼持观望态度。

目前,新能源的市场渗透仍是一种扩张模式,谁能成为后时代汽车行业的巨头,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相似文章

    “加价之王”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倒闭,日本神话怎么可能破灭?

    年,雷克萨斯因嚣张涨价遭到市场监管的无情处罚,但遗憾的是,由于品牌和产品的实力,雷克萨斯并没有抑制涨价。既然外力无法摧毁雷克萨斯的嚣张气焰,就只能让对手瓦解。年,雷克萨斯的增速戛然而止,公司稳定万辆年销量的梦想破灭。一旦品牌无法提供动力,豪华车的高端市场堆积如山,雷克萨斯的产品竞争力就非常薄弱。一方...

    不愿失去中国市场,库克宣布采用“中国芯片”,美国国会发出警告

    不愿失去中国市场,库克宣布采用 中国芯片 美国国会发出警告 他们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库克表示,他将使用 中国芯片 而美国国会 不要冒险,否则你会自杀。苹果从中国获益,但它也变得越来越傲慢。在美国一轮又一轮强加给它之后,中美之间的芯片战争很快就开始了。在此之前,华为凭借自己的麒麟处理器引领了整个移动设...

    继美国之后,失去中国市场,日本芯片产业或面临灭绝

    日本 最近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暂停向中国出口种关键半导体产品。这一决定对中国半导体产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暴露了日本自身半导体产业的脆弱性。日本长期以来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年代,它控制了全球一半的市场。然而,随着美国技术和市场的双重挑战,日本的市场份额急剧下降到 特别是在光刻...

    利润暴跌95 3!失去中国市场的三星能否保持世界第一?

    在脱离中国市场后,三星今年仍是第一 日前,权威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公布了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数据市场占有率 位居世界第一 虽然三星离开中国市场后市场表现似乎不错,但韩媒却持悲观态度。数据显示,与去年相比,三星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此外,华为的回归 将给三星的未来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被誉...

    如果他们失去了中国市场,为什么他们仍然是世界第一? 中国市场还在上升吗?

    中国市场的崛起无疑对全球商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一些国际巨头尽管失去了中国市场,但仍设法保持了世界第一的地位。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为什么这些公司在失去中国市场的情况下能够保持领先地位,并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中国无疑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许多跨国公司已经将中国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