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翔老师曾经说过:其实,人很难摆脱自己的偏见,有时候偏见比无知更可怕,因为无知的人承认自己的无知,所以他们不会轻易做出判断。 但是有偏见的人是自以为是和自以为是的,所以很容易做出判断
我曾经觉得这句话很透彻,但我无法真正理解它。 直到我最近读了福斯特的《印度之旅》,我才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带着偏见与世界互动,但有些人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有些人却没有意识到。
多年前,于秋雨出版了一本名为《文化之旅》的书,其中有一节“印度,我拒绝说它很美”,这一段网络上充斥着很多说法,让我们有一种民族自豪感,这个国家的人不如我们,肮脏、凌乱, 穷人是印度的代名词(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自己搜索一下,互联网上有很多)。
我这么想了很久,但读完《印度之旅》后,我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肤浅和狭隘。 其实,世界上没有一件事可以用标签来形容,即使有,也只是道听途说。
我第一次知道福斯特,是在欧丽娟先生讲红楼梦的时候,推荐了《**面看》,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印度之旅》。 我心里还在嘀咕,福斯特怎么能像毛姆一样大胆,一开始就说一堆废话,不怕读者跑路呢?
当我看到第七章和第八章时,我意识到主线是什么,其实故事并不复杂,但通过福斯特的描述,昌迪拉普尔市的风景展现在我的眼前。 同时,作者也向读者展示了当时印第安人生活的现状。
优质作者名单 当我再次回头看时,我发现作者一开始并没有胡说八道,他说的每一句话对后续的内容都非常有用,比如开头一段的第一句话:昌迪拉普尔除了位于 20 英里外的马拉巴尔洞穴外,没有什么可夸耀的。故事的高潮发生在这里,一个年轻的印度男人阿齐兹带着两个正在印度探亲的英国女人,一个是摩尔夫人,另一个是奎斯特小姐,去参观马拉巴尔洞穴。 摩尔太太选择在山脚下休息,因为她要爬山,而奎斯特小姐很困惑,因为她刚刚和一个从英国来到印度当地方官的男人订婚,虽然她和阿齐兹一起爬山,但她一直在想着自己的婚姻。
奎斯特小姐心不在焉,于是她问阿齐兹关于婚姻的事情,她问阿齐兹是否爱她的妻子,她娶了几个妻子这些问题显然太私密了,而且由于当时一夫多妻制在印度不再流行,阿齐兹作为一名大学生感到被冒犯了。
匍匐到中间,阿齐兹走到一边抽了一根烟,以缓解他的郁闷,留下向导和奎斯特小姐分开等待。 当他回来时,他发现奎斯特小姐不见了,因为那里有很多洞穴,他焦急地到处张望。 但是当他从一个洞穴里出来时,他发现奎斯特小姐在另一位英国女士的车里走了。
当阿齐兹回到城里时,他因涉嫌侵犯奎斯特小姐而被捕。
当时,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在印度享有许多特权,印度人尊重英国人,他们渴望英国人尊重他们,但他们觉得没有这种可能。
而英国人对印度人充满了各种刻板印象。 在当时的印度人眼中,一个英国男人来印度两年,对印度人充满了偏见,而一个英国女人只需要半年时间。
但是这群英国人也有例外,其中一位就是菲尔丁先生,他是学校的校长,他长期没有对印第安人抱有偏见,他愿意与印第安人保持良好的关系,他愿意相信事实,而不是认为印第安人天生有罪。
庭审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在整个案件的发展和推进过程中,人性的善恶、从众心理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别人,也看到了自己。 作为读者,我是一个局外人,但我不是用偏见来评判这个世界。
另外,我觉得这本书除了写人性和种族之外,还有一大亮点就是讲的是奎斯特小姐和罗尼先生的婚姻,对于婚姻恋爱时期的女性来说,是很好的指导和参考。
奎斯特小姐来到印度,想看看罗尼在工作时是什么样子的,以及他是如何与印度人打交道的。 当她到达印度时,她发现罗尼先生对印度人很粗鲁,并且有各种负面评论。 她说她想体验真正的印度,罗尼认为没有必要找麻烦。 奎斯特小姐知道她不太喜欢罗尼,但她在与罗尼分手后不久就与罗尼先生订婚了。
奎斯特小姐非常矛盾,不知道该怎么办。
摩尔夫人作为罗尼的母亲,奎斯特小姐未来的婆婆,对感情婚姻有着丰富的经验,她理解奎斯特小姐的困惑,她选择保留自己的意见,并且有很强的边界感。
奎斯特小姐和罗尼的关系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线索,所以这里就不多剧透了。
此外,书中还有很多金句,非常发人深省,仅举几例:
当我们认为合适时,生活永远不会给我们所需要的一切。 冒险确实会发生,但它们永远不会如承诺的那样到来。 ”
生活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如此无聊,根本不值得谈论。 ”
在工作或社会义务的茧中休眠,人类的灵魂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休眠状态,虽然它可以记录快乐和痛苦的区别,但它不可能像我们假装的那样活跃和警觉。 ”
福斯特非常善于写作,将小事融入到殖民与殖民的矛盾中,跳出***向我们展示英印互动的各种真实细节。 有人说这本书也有偏颇,我不否认,但除了百科全书、新闻等内容外,大部分内容都带有作者的价值观和偏见,但这些并不妨碍《印度之旅》这本书的优秀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