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关系历来备受国际社会关注,堪称国际形势的“晴雨表”。 在两国42年的交往历程中,大致可以概括为“四十年”,即“10年友谊、10年论战、10年对抗、10年对话”。
从一开始的亲密关系,到后来的“冷战”和“热战”,再到80年代的“热身”,国与国关系的这种起伏,其实非常符合中苏两国的利益,也非常符合彼此的安全需要。
上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开始恶化,到80年代初仍处于异常状态。 1982年3月,勃列日涅夫在乌兹别克斯坦发表讲话时,向我方发出了改善关系的信号。
** 在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和苏联国内形势后,认为改善中苏关系的时机已经成熟,我方应采取行动,积极准备改善对苏关系。
从那时起,他一直密切关注中苏关系正常化相关工作,在他的亲自询问和指导下,这项工作稳步推进。
但是,中苏关系能否得到根本改善,主要取决于苏联的表现。 毕竟,关系的恶化只会在一夜之间发生,试图复合就像剥开茧一样。
为了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相信我方可以做出适当的让步,只要苏方满足我方提出的三个条件,否则一切面对面的谈判都将避免。 一向以强硬著称的对外关系***,这次将继续保持一贯的作风。
在中越南爆发军事冲突之前,苏联为了给越南弟弟一个平台,不惜在中国东北边境地区部署数百万军队,然后利用这一点对中国形成军事威胁,然后在解决越南危机的同时试图让中国屈服。
在美国的制衡下,苏联百万大军没有轻举妄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对越南的自卫反击战结束后,苏联也无意撤军。
** 人们认为,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前提和前提,是苏联撤出部署在两国边境的军队。
戈尔巴乔夫欣然答应了这一条件,我方还承诺在苏联陆续撤军时,减少部署在东北边境的部队人数。
1979年12月下旬,苏军突然对阿富汗发动大规模军事入侵,给阿富汗人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使国际局势突然紧张起来。
苏联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与美军争夺阿富汗的各种权益。 当时,美国和苏联正处于冷战的关键时期,阿富汗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苏联的这一行径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对邻国构成了巨大威胁。 当***提出这个条件时,戈尔巴乔夫也高兴地答应了。
其背后的原因不言而喻,苏军入侵阿富汗后,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达到速战速决的目标,反而让苏军陷入战乱,难以脱身。
上世纪70年代末,越南在黎笋集团的鼓动下,一直在宣扬“大印度支那”的错误观点。 为了实现这种不切实际的错觉,越南军队公然入侵柬埔寨和老挝。
其中,越军入侵柬埔寨后,给柬埔寨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这种对别国的公然侵略,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国际影响。
面对越南肆无忌惮地入侵柬埔寨,我国绝对不能坐视不管,这也是我军向越南出兵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戈尔巴乔夫被要求提出最后一个条件,希望在苏联的斡旋下,嚣张的越南军队撤出柬埔寨,给予该国人民适当的赔偿。
最后,戈尔巴乔夫立即同意了这个条件。 苏联相继同意这三个条件后,中苏关系得到很大改善,这也为戈尔巴乔夫1989年的“中国之行”奠定了重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