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司马楠先生的**节目改编,内容已删除)。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简要介绍了黑龙江省,一个省,十个省。 在全国五大粮食生产省份中,黑龙江位居第一,黑龙江贡献最大,粮食自给率为600%,地位无可替代。 如果单从粮食的角度来看问题,黑龙江的GDP很可能被低估了。
过去我们说“有饭在手,心里没有恐慌”,这不仅是古规,也是一种先见之明。 而黑龙江这个中国的“北方仓库”,对中国粮食生产做出的重要贡献,我觉得我们说得太少了。因为今天似乎没有粮食短缺,所以对粮食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没有认识。
黑龙江很冷,但黑龙江不缺水。 黑龙江省流域面积超过50公里的河流超过2800件它构成了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和绥芬河四大水系。
黑龙江作为一个整体,在中国的径流量仅次于长江和珠江。 有人会说还有黄河,作为一个黑龙江人,我告诉你,黄河的径流远比我们黑龙江小,黑龙江比黄河大得多。
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绥芬江四大水系为松嫩平原和三江东西两大平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源。
我出生在宜安,长大在松嫩平原的安达县,从大庆安山脚下到三江交汇的中俄边境,黑龙江浩瀚密密的水网在平坦的黑土地上蔓延开来。 几年前回到黑龙江时,我看到大庆到处都是湿地和许多水鸟,正是因为黑龙江丰富的水资源,才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由于气候原因,黑龙江的成熟系统是一年一次。 从单位面积产量上来说,当然不如一年有两季甚至三季作物的华南地区,但总产量是江苏的两倍,广东的六倍,浙江的十二倍。 因为黑龙江有那么多土地,黑龙江的人均耕地面积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倍,人均耕地最接近美国中部的大农场。
美国、加拿大甚至墨西哥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在大农场,农业才有大量的盈余,只有在大农场才有商品化的空间。
长三角和珠三角虽然单季单产较高,但面积有限,只能严重依赖粮食投入黑龙江600%的自给率是中国商品粮最大的压舱石
我没事的时候看不出食物的重要性,饿了就不知道谁有饭吃,谁是牛。
黑龙江粮食是因为黑龙江每亩化肥农药使用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化肥使用强度为每亩10公斤,农药消耗量为每亩274克,各种主粮的质量也是众所周知的。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起了我当知青在乡下干活的时候,出生在宜安,在安达农场长大,在独立第三团工作,那团叫红草原牧场。 我以前的战友们现在已经七八十多岁了,他们都退休了,但我们在艰苦条件下种植粮食所付出的努力令人难忘。
当时,中国的战略是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黑龙江谷底同时开发,当时任何荒地都可以开垦为农田。 其中,三江平原较偏远,不如松嫩平原发达,地处三江冲积交汇处,地势较平坦,无边无际,易于灌溉,非常适合大型农田和机械作业。
我特别想回黑龙江看看现在的宏伟农场,占地面积约630平方公里,现在这么大的农场已经实现了无人农业作业。
我们黑龙江人常说黑龙江对国家粮钢林铁的巨大贡献。 黑龙江的消耗实在是巨大,黑龙江的石油和煤炭资源现在都处于枯竭状态,大庆油田也接近“刮桶底”,大大小小的兴安岭都已经禁止采伐。
青年和中年人口大量外流,就连农民赖以生存、黑龙江最引以为豪的黑土地也在减少。 甚至南方的一些省份也去黑龙江承包一块地,然后把黑地全部运走,到外面去卖钱。
黑龙江后顾之忧,东北黑土“变薄变薄,变硬”,甚至被别人拖走。
黑龙江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类型,我小时候就是在黑土上长大的,去南方的时候,发现南方的土是红色的。 黑土的肥力来源于植物残骸分解后的长期积累,即在相对潮湿的环境中浸泡,进而形成黑土。
上次听李道奎先生说,形成1厘米的黑土需要20万400年,形成1到2米深的黑土需要数万年。
我说我们黑龙江粮食产量高,为全国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为了让乡亲们振作起来,我说的确实是客观事实不可否认,黑龙江也有发展困难,但黑龙江的城市化率相对较高,自然资源丰富,这片肥沃的土壤仍然是黑龙江的深厚根基。
关于如何发挥黑龙江的资源优势,如何让冰雪旅游节这样的黑龙江文化对“南方小土豆”感兴趣,如何发展我们的商品经济,还有很多文章要做。
最后黑龙江人不仅要吃粮食,还要吃蔬菜和肉类,和南方一些发达省份一样,要有好吃好玩,要搞人工智能、机器人、加工业,让我们亲爱的“北大仓”焕发青春。
参考文章《华山穹顶剑》。
责任人:胡雁鹏福。
部分**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