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凌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南京市雨花台区“2.23”火灾事故。 截至23日24时,事故共造成15人死亡,44人在医院**,其中1人危重,1人病重,42人病情较轻。 据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队长梁军介绍,经过初步分析,火灾是电动自行车停放在6栋楼的架空楼层造成的,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元宵节还没过完,还在春节期间,但受害者的家人已经永远分开了。 人不是抽象的数字,15名受害者在这个世界上和你我一样过着丰富的生活。 新闻发布会上,南京市市长陈志昌鞠躬道歉:向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向遇难者家属、伤者及其亲属表示深切的歉意。 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地查明事故原因,依法依规认真追究责任和问责,才是对生命负责、对真相负责的正确态度。
事发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王一成图。
*通报的原因非常严谨,目前的初步报告是架空层停放电动自行车**,不是电动车充电引起的火灾,还需要消防部门的权威调查、鉴定。 然而,这并不能阻止对充电混乱引起的火灾风险的反思。
早在2022年,南京电视台《法治现场》栏目就做过“明上西苑小区高架楼层挤满了电动车”的新闻报道。 当时有居民表示,小区2号楼的架空层停放了180多辆电动车,自2019年禁止在走廊内停放电动车以来,原本用于健身休闲和停放自行车的架空楼层变成了电动车的停放场所, 2019年,该建筑因电动汽车而发生火灾。被大火烧黑的墙在新闻中令人印象深刻**,头顶地板上停着密密麻麻的电动车,墙上是一条复杂的充电线。 此外,早在2020年,就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抱怨社区电动汽车充电存在严重隐患。
相关报道截图 2022年,高架地板上停放着许多电动汽车,墙上挂满了复杂的充电线。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万一”,如果认真对待几年前明尚西苑电动车充电风险的这些投诉和举报,如果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火灾隐患......但世界上没有“如果”,生活不应该是侥幸。
职能部门对电动汽车充电安全的要求早已得到重申。 早在2017年,公安部就下台规定,“严禁在共用人行道、楼梯间、建筑物安全出口等公共区域停放电瓶车或充电”。 此后,一直在整治电动自行车“进楼进屋”、“人车同屋”、“飞线充电”等安全隐患。 2021年,一则“电动车进电梯爆炸,导致5个月大的婴儿住进ICU”的新闻震惊了全社会。
安全标准不能打折,消防标准不能打折,没有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安全法规和消防规范。 要避免“血价”,要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干预,在日常安全管理中防范风险,第一时间消除明显的安全漏洞和火灾隐患。 小区充电不规范,电动自行车过道充电、进楼进屋等问题无时无刻不在酝酿着安全隐患。 “灾难往往在最轻微的积累中”,经过长时间的冲锋混乱,可能会出现瘫痪和侥幸心理,灰犀牛的存在将被忽略。
这一次,“2.23”火灾事故有了深刻的教训,充电乱象和火灾隐患层出不穷,网友们吐槽纷纷,但悲剧还是发生了。 这说明底线不能模棱两可,安全没有侥幸,不用生命考验安全规范,不能以“以血为利”妥协。 采取预防措施总比失去预防措施好,并报告潜在的安全隐患,但最重要的是必须纠正。
澎湃新闻,欲了解更多原创信息,请**“澎湃新闻”应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