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皇帝和玄正元

小夏 历史 更新 2024-02-19

石帝是元朝专门设立的职位,体现了元朝对宗教的管理。 它起源于“国师”。 早在蒙哥汗时期,蒙古就任命和尚海云掌管教法,道士李长真掌管道教事务,克什米尔纳摩为国师,授予玉印,普世讲解教义,可见当时蒙古王室已经管理过各种宗教, 并任命了领袖,但每个宗教都由自己的人民领导。忽必烈成为大汗后,任命帕格巴为国师,这并没有超出蒙哥汗对纳摩和噶玛帕基的尊敬,但同时,他也利用帕格巴“为中原之首,统治天下”,这已经具有了使佛教高于其他宗派,成为王室专属信仰的意义。

1270年,元朝始祖忽必烈将帕格巴提升为“御师”(见第133页图片),从此至元朝灭亡,历代皇帝都被任命为皇帝。 藏族和汉族史书中记载的皇帝有十几位,除了一两位身份尚未确定外,其余都属于萨迦坤家族。 根据著名藏学家王森和东嘎洛桑赤利的研究,元朝皇帝的顺序如下:

帕格斯巴(1235-1280),1260年至1270年任国师,1270年至1280年任忽必烈国师;

仁钦坚赞(1238-1279),帕格巴同父异母的兄弟,1276年至1279年担任忽必烈的皇帝;

达摩巴拉(1268-1287),帕格·帕迪·查纳·多吉的儿子,1281年至1286年担任忽必烈汗的皇帝;

奕熙仁钦(1249-1295),帕格斯巴**,1286年至1291年担任忽必烈汗的皇帝

扎巴·奥瑟(1246-1303)是帕格斯巴的侍从,1291年至1303年担任忽必烈汗和袁成宗万泽都的皇帝

仁钦坚赞(1257-1305),第四任皇帝奕熙仁钦的弟弟,1303年至1305年担任元承宗万泽都皇帝

萨姆·波贝(1267-1314),第五任皇帝扎巴·奥瑟的侄子,1305年至1314年先后担任元承宗万泽都、元武宗曲禄、袁仁宗蒲延都的皇帝

贡嘎罗柴坚赞贝桑波(1299-1327),帕格巴的侄子,1315年至1327年先后担任元仁宗溥严都元英宗葛坚和元泰定铁木尔皇帝;

王楚尔在西藏,《元史:石老传》说,他在1323-1325年担任元太定帝和孙铁木尔的皇帝,但藏史书中没有记载,可能是贡嘎罗皇帝不在大都时追击坚赞贝桑波,他的事迹有待检验;

贡加里·毕珍坚赞三波(1308-1341),帕格巴的侄子,1328年至1329年担任元朝太定皇帝的御用顾问;

1329年至1332年登基为皇帝的仁钦扎西,也可能是暂时的**,《元史老传》中列举的皇帝,在藏史书中没有记载;

贡嘎坚赞三波(1310-1358),帕格巴的侄孙,1333年至1358年担任元顺皇帝;

法格斯巴的侄孙拉钦索南洛猜(1332-1362)在中国史料记载中没有记载,萨迦传承史说他是皇帝的老师,似乎在1358年至1362年期间是元顺皇帝的皇帝老师;

1362年后元末年任裘巴藏布,任皇帝的老师,进入明朝后,被封为“炽佛宝国师”。

皇帝地位崇高,当数百名官员上朝排队时,皇帝的座位旁边有一个特殊的座位。 朝廷对皇帝的尊敬和崇敬,“无所不用其极,虽然皇帝、皇后、妃子、领主都因为出家而受到崇拜。 出差时,皇帝经常派大臣来迎接和送行,甚至还借出半个仪仗队,共计1250人,为他开路。 每年二月,在办佛事时,都会派108名僧人、100部戏曲来引导皇帝到京城。 皇帝的赏赐非常丰厚。 每个皇帝登基时,都要特意“躬身赞美”,这种诏书“罗竺是字”,称为“朱昭”,即常见的“明珠诏”。 每一位皇帝立下后,皇帝也会赐予一枚地位高于金印的玉印,向天下下达诏书。

皇帝不仅在生前受到尊敬,死后也受到礼遇。 他死后,帕格斯巴不仅给了他一个头衔,还在京城为他建造了一座真身舍利佛塔。 当他到达袁英宗时,他还“命令每个县建造皇帝的八四巴宫,其制度是见孔庙”。 元泰立帝时,“皇帝画了八座四婆像十一,分给各省,供奉”。 在元朝的佛教活动中,皇帝圆寂的那一天与释迦牟尼佛涅槃的日子相同。

皇帝的地位是“在皇帝之下,一人之上”,即统治天下的皇帝的佛教导师。 他受到尊敬,对皇帝负有职责和义务:第一,传授佛法,传授戒律,举行入会仪式; 服从命令做佛事,希望延长圣洁寿命,为国家和人民的和平祈祷。 二是掌管天下僧尼,掌管佛事。 玄正院是管理全国佛教事务的行政机关,由皇帝掌管。 而且由于元朝主要利用佛教各教派的力量来统治全国的藏区,所以藏区的事务也都在皇帝的管辖之下。 三是负责弘扬佛教,弘扬佛教。 由此可见,皇帝是元朝的元朝前辈,一时不可或缺,当他因故不能在京师任职时,必须另任命一个人。

1264年,忽必烈迁都大都,并设立了一个名为“总制度院”的机关,负责国家的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后来,由于唐朝在玄正宫接待吐蕃使节,元朝于1288年改名为宣正院。

皇帝的职责之一就是“领导玄正院的事务”,也就是说,他是玄正院的最高负责人,但真正掌管玄正院的却是使者。 担任使节的人大多是朝廷的重要大臣,第一使者由尚书三阁右丞相兼任,袁仁宗、应宗由中州右丞相铁木蝶尔兼任,中州右丞相兼任伯彦, 元顺时为中枢右丞相,后封为“秦王”。由此可见,玄正院的重要性及其与中州和枢密院的密切关系。

在袁国使之下,还有知识分子同僚、副使、参议员等。 玄正院也有一些附属机构,如大都计划提升办公室、上都规划提升点、大都提升库等,主要管理京城和皇帝驻夏的上都的佛教及相关事务。 在一些地方,玄正院也有玄正院的分支。 元代有杭州星玄正元,掌管江南佛教; 吐蕃行玄正元,处理初宗佛教事务; 还有福建玄正园、陕西玄正园等。

在宣正元时期,元朝还先后在全国藏区设立了三个宣使司都元帅府,即:吐蕃的宣使元帅府等地,主要管辖今甘肃、青海两省的藏区,以及今四川甘孜、阿坝两个自治州的北部; 吐蕃等道路宣告元帅府,主要管辖今四川、云南两省的藏族地区; 吴思藏纳里孙等三方宣传使者前往司都元帅府,统治魏、藏、阿里三地区。 在三位宣府的元帅府下,还有一系列的**和组织架构,其中比较先进的,如宣府使的元帅、元帅、转运、万户和一些重要的千户,都是由皇帝或玄正元提名的, 然后由皇帝任命,万户之主和千户之主由当地僧人和俗家领袖侍奉,允许他们世袭,这经历了明清时期,直到近代。

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