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的文化工作者中,我们还发现了几个龙年出生的人,他们与自己的出生生活年相吻合。 其中有天一阁古籍修复者、宁波交响乐团首席演奏家、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在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各自实现自我价值,迎来自己“一年比一年好”。 其中有几位是“新宁波人”,也越来越深入融入城市的血液,衍生出新的幸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前夕,谢龙龙在天一阁修古籍。
“我出生在龙年,所以我被称为'龙龙'”。
在天一阁做古籍修复工作的谢龙龙,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但动手能力强,善于“细雕”,在圈内外颇有名气。
我出生于1988年,恰好是龙年。 当时妈妈说叫'小龙',我报名的时候,大家都说长大后可能不宜这么叫,就叫'龙龙'。 ”
小时候,他会尝试在纸上画龙。 当我上小学一二年级时,我由一位美术老师教我。 他的龙有点胖,看起来有点可爱。
2011年毕业于南京金陵科技学院古籍修复专业,至今在天一阁从事古籍修复工作13年。
他是天一阁古书修复师中为数不多的男性成员之一,每天蜷缩在一个两米多长的箱子上,拿着工具小心翼翼地填补古籍书页上的漏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去年共修复8册,共15卷,1600多页,主要是天一阁收藏的明清古籍,如《新杂志杨明先生文选》《白石业手稿》《国安先生诗集》等; 还有元代的珍本,如《刘翔硕元》; 明代的《汉诗传》是铜活字,张岱的《诗书》是手稿,也比较珍贵。 谢龙龙说着,打开了自己的“年度收藏修复清单”。
最近,我正在写《明文海》,这是清代黄宗羲编纂的明代各家族文章集,共6卷,约500页。 这本书更像是一本装订好的书,字体不同,纸张不同。 全书主用纸为竹纸,颜色粗细不一,还掺入少量皮纸。 完成已经一个月了,现在修复进度是2到3。 ”
谢龙龙是江苏南通市海门人,他计划在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坐四五个小时的公共汽车回家,过年第四天再回来。 “春节过后,再过一个星期,我就能把整套书看完了。 ”
谢龙龙的《明温海》正在修复中。
谢龙龙现在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继承了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 “本命年的愿望是继续修复古籍,有时间就想完成我的爱好,一套许久未作的模型。 我也希望有一个假期,我可以去看看我喜欢的风景。 ”
奏响人生“交响曲”
黄晨玲是宁波交响乐团的首席中提琴。 作为毕业于法国里昂国立学校的上海人,黄晨玲于2016年从里昂歌剧院辞职,加入宁波交响乐团,短短两年时间,他就定居在宁波,与同为上海的高中同学和妻子一起来到宁波生活。
采访时,电话那头传来叮咚的钢琴声,是他6岁的女儿在家练习。
黄晨玲和他的女儿。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除夕夜是交响乐团最繁忙的时间。 整个1月和2月初,“平均每两三天就有一场演出”。 从宁波的年会到鄞州、海曙、镇海等区(县、市)的春晚。 最夸张的一天,第一天在杭州湾演出,第二天晚上在上海演出《花开,田园韵味》**会,回城过夜后,第三天中午到达宁波春晚现场合成彩排,直到两天后才完成演出。
不过春节档演出的压力相对不如当季那么大,曲目都是熟悉的,以活泼欢快为主,营造出一种氛围感,比如《春节序曲》、各种“波尔卡”、《胡桃夹子》选段等,排练时间较少。 ”
作为一个因为交响乐团而定居宁波的“新宁波人”,黄晨玲对宁波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
在我们乐团中,大多数成员都不是本地人,我们被这个乐团和这座城市所吸引,决定在宁波定居。 在他眼里,宁波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城市,氛围很好。 “我们知道,一个优秀的交响乐团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更能促进古典音乐的普及,提高市民特别是儿童的欣赏水平。 ”
目前,黄晨玲有两个孩子,妹妹6岁,弟弟2岁,是时候调皮了。 “我感到非常满足,日子一天天过去,有点累,但很充实。 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花更多的时间陪伴我的孩子。 黄辰吩咐了一句妥妥的“爹爹”语气。
黄晨玲和孩子们。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碗上钉着龙,瓷器上绣着
应培明是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钉碗技艺代表传承人,1964年7月出生,今年60岁。
从1997年开始,他一直从事瓷器收藏、瓷器研究、修瓷等工作。 2010年3月,他前往景德镇学习钉碗技艺,并拜敬景德镇古陶修复大师曹开银为师,完成学业后为许多古瓷收藏家修瓷器,受到广大藏友的好评。
应佩明在指甲碗里。 记者石久阳 摄。
应培明现主要在位于下营街的鄞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工作。 这个“大隐城”的地方,2022年夏天就要开工了,因为小红书的热度,迎来了最大的“井喷”。 根据入场登记数据,2023年全年,鄞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参观人数将达到9万人,“这还不包括很多没有登记的孩子”。 应佩明的语气听起来有些激动。
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周六周日有很多人,也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去体验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做竹编、做香囊、面雕等等。 ”
为了迎接龙年,应培明特意在钉碗上做了“龙”的图案,“我从北宋的越窑青瓷'复制'出来的。 为了巩固这个爱好,应培明多次去过上林湖岳窑遗址博物馆,也去过宁波市文物管理研究所的仓库学习观察。 “这条来自北宋的'龙'在今天看来仍然很有美感。
北宋时期的“龙”。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如果祝愿过年,希望明年鄞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会更好,让更多的人来体验、感受和喜欢非物质文化遗产。 也有一些学生正在和我一起学习钉碗,通常一两年,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有更多的学生! “应培明说。
*:永牌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