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0月20日清晨,晨雾中,几辆大车缓缓驶过宽阔的公路,车上满载着日本伪兵。 其中一辆车里还有一名被绑得紧紧的、浑身是血的男子刘志坚,他几天前被捕,现在被带到枣强。
当时负责护送刘志坚的人是日军中队长野村永内,他明明觉得刘志坚是高官,但又弄不清对方的具体身份。 所以,这次他亲自带了60多名日军和日本傀儡士兵来护送,但因为怕被别人抢功劳,所以没有通知日军过来应救。
只是野村永内没想到,因为自己的决定,错过了一个“出力”的“大好机会”。
车子缓缓开来,看着马车里的俘虏,野村长内开始幻想,自己把刘志坚送到枣强之后,得到了上级的赏识和提拔,可是梦刚走到一半,车外就突然传来了打斗声,车子也跟着急转弯停在了路边。
有敌人的攻击! 外面突然有人喊道。
野村永内下意识地按住枪,探出头去看了一眼,发现十几个柴农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在路上插了一捆捆柴火,挡住了车子,然后把他们的随从打倒在地。
“砰”的一声枪响,探头的日军士兵被击毙,刹那间,道路左右两翼枪声四起,一些日本傀儡士兵见来者不善,早就跑开了,只剩下三十多名日军士兵在那里抵抗。
野村永内见情况不妙,就跑开了,他想着枣强去调救救援人员,可还没跑多远,就被人从后面打倒了。 面对八路军猛烈的火力网络攻击,这群日伪兵急忙躲在旁边的土沟里,忙着自卫,无暇顾及被押送的刘志坚。
突然,一个大个子“柴农”发现了浑身是血的刘志坚,身上的伤势已经很严重了,尤其是腿上的伤。
原来,几天前,刘志坚因为腿部中弹,从马上摔下来,被日军抓了。 在他被拘留期间,为了从他口中榨取与八路军有关的信息,日军天天遭受折磨,再加上缺药**,伤口加重,多处隐隐约约可见白骨,看起来十分狰狞。
快来帮忙,把刘主任扶到我背上! 看着刘志坚的伤势,大个子“柴农”连忙招手,背着人飞快地跑。
眼看救援任务圆满完成,指挥伏击战的副团长楚大明也无意爱上这场战斗,下令部队迅速撤退。 这场战斗打得干干净净,除了救出刘志坚外,还有10多名日军士兵死伤。
等到野村长内听到路上没有动静,从沟里爬了上来的时候,刚才来势汹汹的八路军早已不见踪影。 面对满地乱七八糟的局面,野村长之忍不住嘀咕了一句,这个刘志坚还真不简单。
那么,刘志坚的身份是什么呢? 八路军在被日军负伤俘虏后,为何要调兵猛攻敌人据点,“抢”刘志坚?
左边是刘志坚。
这位被日军俘虏,被八路军“抢”回来的红军战士,正是抗战时期冀南平原八路军著名军长刘志坚。
1912年1月23日,刘志坚出生于湖南平江县,因为家境贫寒,小学毕业后跟着大人下山砍柴,下地放牧。
1928年3月,热情洋溢的刘志坚随平江农民军攻打县城,次年10月出任红色劳动委员会主席、长寿街宣传委员会委员,通过与人民的友好交往,扩大了农民军队伍。
后来,刘志坚加入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他与敌人激战,右腿不幸中弹受伤,为了保证大军的安全撤离,直到战争结束,彻底摆脱了敌人的进攻,他才想起去**, 但此时他腿上的伤很严重,**不够及时,右腿瘸了,走路有点不平衡。
但这并不影响刘志坚参加1934年红军长征,以及抗日战争到前线组织民众抗日。 即使在1938年,日本傀儡军最活跃的时候,他也能够调动群众的力量,利用傀儡军亲属的信件,将原来的日本傀儡政权变成秘密的反日政权,从内部瓦解敌人。
1942年10月中旬,日军在冀南地区肆意投入兵力搜查日军根据地,八路军面临“坚守”和“撤离”两大难题,最终经过商议,区委决定坚守阵地,派时任军区政治部主任刘志坚, 区委组织部部长张策到八路军第六师枣强南下达命令。
冀南区党委部分领导合影留念,前排左起第一位为刘志坚。
来到第六师司令部后,第六师师长易良品汇报了最新情况,正是这一情况导致了刘志坚的被捕。
傍晚时分,刘志坚刚刚下马,就急忙找到易良品,转达了区委“坚守阵地”的命令。
易良品叹了口气,道:“这有点难。 前两天,我们第21团打了一场伏击,歼灭了日军的一个排,更不用说了,还收了不少**,吃了这么大的损失,日军鬼子肯定不会放弃,接下来的几天恐怕第六师团就不太平了。 ”
刘志坚接着问道:“分区机关现在顺利移交了吗? 趁着日本鬼子还没动,赶紧搬到安全的地方去。 ”
在知道分区机关已经撤离后,刘志坚也顾不上休息,连夜赶到枣羌村,准备接下来的硬仗。
本以为这是万无一失的行动,但刘志坚等人万万没想到,他们的行动早已被敌人预料到,为了抓捕八路军的这些重要人物,敌人在村子附近调集了大量兵力。
当时,事情发生得很突然,刘志坚发现自己不小心钻进了敌人的包围圈后,急忙命令警察支队掩护干部突入村外,而他自己则骑上马,拿着砍刀冲进敌群, 与敌人作战,为部队而战。
因为常年在外面杀敌,刘志坚的马也算是百战百战,看到凶猛的日本傀儡军不仅不害怕,反而十分兴奋,刘志坚上来后,嘶嘶作响,然后向村外跑去。
这匹马的搭档在人群中十分显眼,很快日本傀儡军就注意到了刘志坚的身边,开始向他靠近,想把他从马上扯下来,但刘志坚居高临下,砍倒了不少人,冲出了包围圈。
为了防止他逃跑,两个日本人用重机枪对准刘志坚的后背,开始疯狂射击。
近距离的枪声和不断飞扬的尘土,人马同时被击中,刘志坚右大腿骨骨折,剧痛让他双眼发黑,差点晕过去。
但是这匹马没有这样的耐心,当它受到攻击时,它猛地抬起上半身,把人扔在地上。
从马上下来后,刘志坚迅速搜遍了全身,多半找到了一份包含重要信息的敌人进攻指示草稿,他来不及多想,赶紧将稿纸撕成碎片,塞进嘴里吞了下去。 为了不给敌人留下任何身份证明材料,他徒手挖了一个浅坑,埋葬了妻子和孩子**以及随身携带的怀表。
做完这些,刘志坚强忍着剧痛缓缓移动,停在了一条土沟里。 这时,敌人也包围了他,他冷静地拿起手枪指着自己的太阳穴准备自杀,却遭遇了子弹卡住,自杀未遂。
敌人见状,急忙扑上去,将他压死,然后把他带回营地据点。
如前所述,刘志坚的劝人能力很强,不仅能使一些投靠日军的中国人改变主意,还能趁势在日军营里插上眼线,从而为日军争取到重要的行动方案。
刘志坚被带走时,一个日本傀儡士兵趁人家不注意,偷偷把他的一只鞋藏起来,然后交给村里的地下工人,送到六师部。
很快,区长易良品就收到了这只黑色棉鞋,在反复确认是刘志坚的鞋后,他非常激动,急忙报出了刘志坚还活着的消息。
消息很快传到了朱总司令和副司令那里,他们立即向第129师下达命令,立即组织救援,后来师长和政委也向冀南军区下达了死亡命令,要求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要把人“抢”回来!
就这样,一场夺回刘志坚的战斗正在悄然酝酿之中。
在日军据点的那段时间里,刘志坚的伤势经常**,最严重的时候总会发高烧,整个人都神志不清。
但每次面对敌人的言行逼供时,刘志坚总是忠心耿耿,不屈不挠,大声喊道:“我是八路军,我特意和你们这些日本鬼子打架! 我不会告诉你任何事情! ”。
每次问他,每次他说到最后,敌人都忍无可忍,直接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但刘志坚没有屈服。 这时,敌营内线也接到了八路军的指示,给刘志坚找药材,让他慢慢恢复理智。
日本人见刘志坚说不出话来,就想从八路军的人和一些人入手,想弄清楚刘志坚的真实身份。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刘志坚的妻子是本地人,和石力和八村关系很好,一听说刘志坚被捕,这些老百姓和日本傀儡军不仅将刘志坚的身份隐瞒得死死的,还为他们捏造了一个假身份。
在营救刘志坚的计划中,除了八路军安插的内线外,一些日军傀儡士兵和普通百姓也提供了大量资料,以清楚了解日军的活动,包括日军护送刘志坚前往枣產的确切时间和人数。
刘志坚和他的妻子。
得知消息后,冀南军区司令员陈在道和政委宋仁强立即开始部署救援计划,派出3个主力团从大营前往枣羌。
为保证救援成功,30多里的公路被划分为6条封锁线,其中营救刘志坚的副团长楚大明、季志明来自第六师第7旅第20团,负责第一道封锁线。
接到救援计划后,楚大明立即召集连队士兵,大声说,救援计划不仅是朱总司令、彭副司令的命令,也是刘师长和政委邓交办的任务,也是陈司令员和冀南军区总政委交办的任务。
能够完成如此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是我们的荣幸,为了拯救刘主任,我们只能打赢这场战斗,不能输! ”
当时大英、枣强已经被敌人控制,虽然设置了六道防线进行缓冲和救援,但毕竟是在敌人的“地盘”上。
如果与护送刘志坚的日军纠缠太久,直到敌人的支援到达才把他们抢回来,那么不仅救援计划是徒劳的,就连三个团的主力也会遇到麻烦。
因此,这场战斗不仅要激烈,让敌人措手不及,而且要快,不给日军反应和支援的机会。
所以在负责第一道防线的时候,楚大明就明确分工,第4连负责救援,第6连负责攻击,吸引日军火力,切断日军伪接触,确保第4连顺利完成救援任务。 其中,将刘志坚抬下车的季志明,是第4连、第4小队的班长。
分配任务后,10月20日清晨,大家在预先设定的地点设置了埋伏,其中十几名士兵伪装成柴农。
埋伏的是一片红薯田,长到三十厘米高,一个个铺在地上,士兵们把红薯秸秆编在一起,缠在身上,一躺在地上,立刻消失不见。
为了防止八路军的偷袭,日军不允许在公路附近种植太高的植物,玉米、高粱等一些农作物被直接砍掉。 他们以为这样会很安全,但他们不知道红薯田可能是最好的藏身之处。
当日军驱车前往伏击区时,楚大明伪装成“柴农”,率先站起来大喊:“伪军投降不杀,专攻日魔子! ”
说完,楚大明已经冲到了最前面,一柄砍刀,将想要抵抗的日军士兵砍倒在地。 事先埋伏在那里的八路军部队,也立即向敌人猛烈轰击,杀戮声震天而起。 野村的战马率先被击中,一声嘶嘶将野村打倒在地,日军顿时被打得乱七八糟,被压在了道路两旁的壕沟里。
当时日军和日本伪军的着装不同,所以八路军也没怎么在意,很快就救出了刘志坚。 整场战斗,八路军不仅一人未人,还死伤了十余名日军士兵,导致了当初出现的场面。
他已经背着刘志坚走了1里多路,大排长季志明把人放下,放在等了很久的担架上,然后救援人员一路抬着他,直到他看到自己的人在安全区, 然后停了下来。
当野村长内反应过来时,视线中已经没有一个人影了,日军开始在方圆几里内搜索,只见那些用来掩护的红薯秸秆和红薯叶,至于百姓,他们已经回到了抗日根据地。
事后,当日军得知被八路军救出的刘志坚是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时,惊呼道:“上当了,上当了,八路军真是凭空了。”
刘志坚获救的消息,很快被军区报告给第129师司令部,师部立即上报。
被救出的刘志坚开始慢慢痊愈,但右腿因为刚才的子弹而略微失衡,这次被敌人的机枪扫过,久久没有好好熬过来,所以斜坡脚下的情况比较严重,虽然能保住一条腿, 但他必须慢慢长大。
**。1943年4月14日,为了让他得到更好的休息,组织特意派刘志坚到太行山第129师司令部,当时他正好路过***所在的八路军司令部马田。
终于见到了刘志坚,**说他不会放他走,并坚持要他陪他住一晚,**说:“你获救的时候,我还没来得及见你,现在人终于来了,你得跟我好好。 ”
然后,**直接让人把他的担架抬到他的卧室,还把他种的土豆和他做的辛奇豆腐拿出来。
他一边为刘志坚端着菜,一边说道:“这些菜我舍不得吃,你今天来这里,就是为了尝尝,现在战局紧张,虽然好吃的不多,但能吃到土豆和辛奇,比以前嚼野菜好多了。 ”
因为也是长征过来的人,刘志坚也经历过那些艰苦的日子,所以当他看到桌上的这些东西时,他很感动:“我捡到了一条命! 等我痊愈了,我就和你们并肩作战,让百姓和士兵们早日吃饱饭。 ”
后来,刘志坚也按照他所说的实践了这一点。
1945年10月25日,刘志坚被任命为冀南军区副政委、政治部主任,根据山察河山豫军区的指示,1947年9月1日,第10纵队在安阳以东的陈家寨组建成立。
第10纵队司令员为王洪昆,政委为刘志坚;为备战南方战,刘志坚组织开展了一场教育活动,让整个纵队缅怀苦乐参半的回忆,不仅使士兵们迅速适应了战争,也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热情。
从上课到工作,再到斗志,全军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士兵们都精神抖擞。
刘志坚第一次“苦乐参半的回忆”和“三查”运动,经过第一次观察和研究,在1948年8月15日给**的报告中说,市兵团发起“苦乐参半的回忆”和“三查”运动,不仅大大提高了自身的政治和军事素质,而且为全军提供了宝贵的新鲜经验。
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元帅也特意运用了刘志坚的方法整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为此,在华业军一次连级以上干部会议上,他还特意请刘志坚发言,和大家分享这段经历。
除了精准激发士兵们的斗志外,刘志坚的战斗天赋也非常突出。 1947年底,他率军来到鄂豫交界的通白县,担任通白军区政委,与王洪坤司令员一起开辟了通白解放区,配合主力部队对付敌人。
刘志坚一行先以通白县为中心,一一夺回了周边被敌人占领的县城,从通白开始,先攻打枣阳,接着是新野、应山、密阳、唐河,只用了8天时间,就把5个县城全部收复。
后来,敌人发现他的失败已经决定,军队气馁。 刘志坚的部队只是稍作改组,先后将南阳、襄阳、老河口等具有重要军事作用的城市包扎起来,发动了登县战役。
当时,邓县是连接南阳和襄阳的军事据点,不仅护城河很深,而且防御工事也很坚固。
1948年1月9日,刘志坚率领的部队逼近这里,经过三天与敌人的对峙,于12日炸毁了护城河东北的闸门,打开了通道,并于14日晚和16日凌晨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歼灭了敌人约7000人,最终占领了邓县。 至此,可谓是通白解放区任务的圆满完成。
1949年初,经过长时间的拉锯战,敌我双方势力开始相互颠覆,随着解放军一路推进,敌军士气越来越低落,慢慢向南转移。
为了加强对新区部队的政策和纪律教育,**找到刘志坚,请他担任第四兵团副政委,准备与陈庚一起进行下一次渡河之战,刘志坚也不负众望,成功帮助北方士兵克服了“怕水”的心态, 并为部队一路南下做好了很好的准备。
刘志坚和他的妻子。
就在刘志坚和他的士兵们如火如荼地开拓解放区时,**于11月将他调回北京。
在北京,刘志坚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针对队伍中干部由于革命战争长期受教育程度低的问题,决定开展文化学习教育运动。 这一想法得到了大家和中央军委的支持,于是,在刘志坚的指导下,建立了一批文化速成中学,为广大干部战士提供了学习机会,从而提高了部队干部战士的文化素质。
后来,在1955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勋授勋仪式上,刘志坚被授予中将军衔。 届时,中南海怀仁堂东厅将星光熠熠。 **董事长走到刘志坚面前,躬身握住他的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和蔼幽默地说:“你就是那个抢了法场抢回来的瘸子刘,真是太厉害了! ”
听到***这么说,刘志坚一开始有些不好意思,紧张之下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半天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毕竟能得到***认可的人并不多,能成为其中一员,他也是很幸运的。
刘建志,第二排右二。
后,刘志坚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部副主任,负责军事教育、宣传和青年工作。 不仅如此,他还多次下到基层,整理一些先进样板并宣传。 就像雷锋和硬派的第六连一样,那些不仅先进,而且很典型的个人和单位,都是经过他调查整理,在军队中传播,然后在全国范围内学习的典范。
其实,除了教育之外,刘志坚在文化推广方面也非常积极,除了保持战士们的战斗力,让他们时刻保持活跃,不忘丰富战士们的业余爱好。 在他的推动下,我国的军事素养和业余文化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发展,他也是为数不多的将领之一,将这种“滋润之物默默化”的教育发展到全军。
2006年3月11日,刘志坚将军在北京病逝,享年9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