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豆瓣平台上,我注意到一个发人深省的帖子。 主人公回老家过年时,正好叔叔来探亲访友,带了礼物。 然而,母亲坚持以此为借口,要求主角将一笔钱还给他的叔叔。
主人公对此感到困惑,认为按照传统礼仪,侄女在过年之际给叔叔送钱是很少见的,更何况她还没有成家。 她和舅舅的关系并不深厚,两人只见过很多年,而且舅舅也没有给她买过礼物,过年的时候也没有给过年钱,所以,在主人公看来,这笔钱是没有必要付的。
当她向母亲表示不愿意给钱时,她遭到了母亲的严厉训斥。 母亲的理由是,不久前舅舅生病住院的时候,主人公无法探望,所以这次特别需要用钱来补偿。
最后,在母亲的坚持下,主人公无奈地包了个600元的红包送给叔叔,但母亲还是觉得金额不够,于是自己又加了100元。 本以为事情到此为止,谁知后续的发展令人震惊:妈妈居然向男主角索要了额外的100块钱。
主人公对此非常生气和寒心,她关心的不是成本本身,而是母亲事后索要的行为,这让她感到失望。 更让主人公心痛的是,母亲对她的要求似乎仅限于自己,她从未对姐姐有过类似的要求。 只因为姐姐性格强势,稍有不满就会失控情绪,而男主角相对容易妥协,往往会选择忍耐。
主人公透露,他从十几岁起就一直独立工作赚钱,父母从未给他经济支持,而相比之下,他的妹妹一直能够从家人那里获得经济支持,直到她大学毕业。 这样的反差,无疑加剧了主人公内心的不公和悲哀。
我姐姐经常惹麻烦,甚至让她丢了工作。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要求提问者负责为妹妹找工作,陪她玩,打理各种事情。
有一天,提问者半夜乘高铁探望妹妹时不小心烫伤了手,但妹妹没有注意。 遗憾的是,父母对提问者不关心表示不满,认为她对家庭贡献不大,不够孝顺。
此帖发布后,迅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向你索要 100 美元太过分了。 这是你母亲硬塞给你的。 如果她觉得还不够,她应该自己再补100块钱。 就100块钱就伸手给女儿,这种行为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建议尽快离开家人,远离这些吸血鬼。 ”
你太善解人意了。 试着在未来表达自己。 ”
提问者由于性格善良和温顺,总是被家人支配。
同时,有人掌握了“发疯”维权的手段。
在另一个讨论帖中,@momo分享了一个创造性和令人信服的个人经验,即如何巧妙地应对家庭结婚的压力。 这个故事在网络上引起了很多关注。
叙述中提到,在一次家庭聚餐上,莫莫的爸爸再次提起了她的婚姻问题。 起初,沫沫也试图温和地处理,但当她发现常规的反应无法平息父亲的催促时,她决定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立场。
只见她在饭桌上突然把头撞在桌子上,狠狠地吼了一声**,把家里男长辈的婚姻和感情上的过失列为反口。
她直言不讳地指出,爷爷年事已高,仍在外面寻找情感寄托,表哥沉溺于富二代的身份,过着腐朽的生活; 二爷爷早早就和村里的小寡妇纠缠不清,甚至因为疫情期间翻墙被批评和教育。 更令人惊讶的是,莫莫指出他的父亲经常光顾修脚,并质疑他是否能保持纯洁的关系。
她情绪激动地抱怨说,家里的女性成员没有享受到她们应得的幸福,现在她的父亲正在强迫她走同样的道路,过着可能不幸福的生活。
她苦涩地问:“你只在乎面子,你不在乎我女儿的感受! 你为什么生我? 为什么? 为什么? 伴随着这一连串的问题和巨大的桌子敲击声,整个场面无比紧张。
这种大胆而坚决的反抗显然起到了威慑作用,让爷爷和爸爸再也不敢轻易提和莫沫结婚了。 这种看似戏剧性的发泄,其实却成为了一种有力的自卫手段,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和深思。
在生活中,我们很难避免与一些无视真相、依旧卖旧、肆意践踏他人权益的人打交道。 面对这种情况,许多人往往出于对传统美德的坚持而选择忍受屈辱、保持沉默,例如“敬老尊德”和“不犯任何罪”的观念。
然而,现实并不总是以忍耐换来和谐,有时候你的退步并不能换取对方的理解和趋同,反而可能会一步步逼迫,越来越嚣张。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不尝试另一种应对方式呢? 在适当的时候“发疯”,或许能让我们在困难的情况下找到一个生存的空间。 俗话说,“哭泣的孩子有奶”,这一原则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都闪耀着智慧。
网上流传着一段话**:一群小男孩在玩滑板时被广场舞阿姨赶走,这些男孩选择了一种巧妙的反击方式——他们装疯傻,不停地开着“微微......的玩笑在他们的嘴里”
最后,阿姨们被激怒了,吐出了国家的精髓,甚至用了手脚。 在这场没有火药的心理战中,看似“疯了”的男生们取得了胜利。
我见过很多情况,得到公平比温柔的沟通要好,比如队、被区别对待、被言语冒犯、遇到垃圾商人等等。
有时候越说越轻松,被对待的就越少,但如果对方知道“完了,这个人不好骗”,他们就被迫注意了。
“疯狂有用”的核心理念,其实就是要让对方意识到,选择“不解决”问题所付出的代价远高于主动“解决”。
一位论坛主曾分享过自己纠正高铁不文明行为的经验:
本来房东买商务座是为了享受宁静的乘车环境,却遇到了几位缺乏公共道德的乘客。
面对这一幕,一些乘客试图以礼貌的方式提醒他们,低声要求降低音量。
然而,这些人对此置若罔闻,继续大声疾呼。 当他再也无法忍受时,房东决定采取战略行动。 他假装打电话给家人**,声称自己因别人来电噪音过大而情绪失控,是精神病患者,并指示家人准备聘请律师,同时提出起床的动作。
就在房东刚站起来还没开门的时候,喊**的乘客们赶紧挂断了电话**。
就这样,房东巧妙地运用了一种看似“疯狂”的方法,成功地阻止了高铁上的噪音,捍卫了自己的权益,没有直接与任何人发生冲突。
这里的“疯狂”并不是刻意伤害他人的意思,而是准确地把握了人性对强弱的本能反应。
只有当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时,人们才会反思和克制自己的不当行为。
在这个世界上,受伤的往往是沉默寡言、坚忍不拔的老实人,是那种即使被针尖刺伤也不会轻易喊痛的众生。 然而,现实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忠诚而对他们表示怜悯,而是因为他们的忠诚,这往往为其他人的强化辩护。
只有当这些诚实的人站起来,表现出他们鲜为人知的愤怒和疯狂时,其他人才开始担心他们,并意识到他们的底线是不可侵犯的。
著名作家于华先生曾在《细雨中呐喊》一书中写过这样一句震耳欲聋的句子:“人们常常误以为反复的忍耐可以换来美,这实际上是一种无知的认知。
人们之所以这样对待你,是因为他们认为你会选择耐心。 只有当我们以坚毅的态度面对世界,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时,世界才会突然变得温柔起来,表现出应有的尊重。 ”
因此,与其无休止地疲惫自己,不如及时释放压抑已久的疯狂,从而唤醒外界对我们的关注和敬畏。
让我们互相鼓励,学会在必要时勇敢地向前迈进,捍卫我们的权利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