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没有比夜间战斗更困难的了。 夜战的难点在于在黑暗中看不清,如果亮了,那么你就会成为一个显眼的目标。 因此,在现代夜视设备出现之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军队其实都非常害怕夜间作战,害怕上世纪70年代的夜间作战。三国官渡之战中,曹操出其不及,后半夜行军,夜攻乌巢,用火烧毁了袁绍的粮草营,从而彻底扭转了战局的僵局,击败了袁绍全军。因此,在古代,凡是能打得一败涂地,或者能击溃敌人夜袭的,都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将军。
这是战争史上罕见的、美妙的、艰难的夜袭。
因此,以下两个问题非常有趣。
一:袁绍的粮仓被烧毁,但主力没有受损,实力依旧是曹操的十倍。 为什么一旦粮草被烧掉,河北军就立刻被打败了?
2:古代打夜袭有多难?
历史的光辉就在于这些细节。
这是对“自古以来打仗以后勤”和“兵马先动”这句话的回应,这是士兵的关键。
如果一支军队没有粮食路线,没有后勤保障,那么就算是百战百战的强军,只要吃不饱,营里的士兵就会惊慌失措,百姓就会害怕。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不能再打仗了,别无选择,只能立即撤军。 而如果你在敌人面前撤退,你肯定会被敌人追击,然后全军都会崩溃。
因此,割粮割草是兵法中最忌讳的。
历代名将深知这一道理,如何在战争中保护自己的粮食路线,如何切断对方的粮食路线,这两者是统军统帅的头等大事。
** 粮食路突袭战。
这让我们想到了古代战争中伟大战役的展开方式。
将领们在战前挑出决定两军胜负的事实只是一个笑话,永远不会出现在真实的历史中!
两军相遇时,首先双方军队根据地形搭建营地,根据危险把守,首先形成对峙。
所谓巧计,只体现在战略战术上,在行军、扎营、交战等具体安排上,就要“硬村、决一死战”。
打斗和打斗的原理是一样的,无非是先防守后进攻。 这就像两个拳手打架,你要先握拳,防守好,然后进攻。 那些不战而不卫就轻率进攻的人,必定会挨打。
对峙形成后,双方必须派出自己的侦察兵来监视对方的部署。 比如,敌军兵力分布的细节,后勤包袱集中的地方,找出对方防御的漏洞,趁机进攻。
如果对手的防守漏洞百出,没有漏洞怎么办?
然后继续对峙,他们每个人都会出其不意地破坏对手的防御,这取决于谁在部署中首先出现错误和漏洞。
在此期间,两条战线上将有大量的哨兵和骑兵战斗、突袭和反击,以及对方的突袭部队、攻击对方的交通线、拦截对方的粮食路线等不同规模的战斗。
由此,有两条古老的战争铁律:
1)谁先犯了部署错误,谁就先输掉了战斗。
2)谁先成功切断了对方的粮食路线,谁就先赢得了战斗。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比如西汉七国叛乱周亚浮平,被主力牵制,与七国叛军对峙; 然后,汉军派出精锐轻骑兵返回叛军后方,烧毁他们的辎重,摧毁他们的桥梁,切断他们的粮食和运输。 当七国起义军见后方的粮草没有按时到达时,大军一片混乱,顿时慌乱起来。 他再也不敢打了,开始撤退。 周亚夫趁势发动全军猛烈进攻,一举大获全胜。
而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也用过这种方法。
曹操以劣势兵力牵持袁绍大军半年多,终于等到得知敌人粮站位置的那一天,才毫不犹豫地连夜攻打黑巢,烧掉敌人的粮草,让袁绍的军队彻底败下阵来。
那是因为曹操善于夺取战机,出其不意地取胜,赢得了二战的第二次胜利,挫伤了袁绍军队的士气,为自己制造了对抗局面。
关渡之战时曹元两军实力对比如下。
曹操的总兵力只有三万,骑兵也只有一千多人,军中的铠甲也不足,整体实力远不如袁绍。
袁绍有十万大军和一万多骑兵,只有大铠甲(全身铁甲)有万名首领,兵力强悍。
曹操的第一战。
袁绍兵两路进攻,亲自率军攻占溧阳; 另一方面,苻竺、淳玉琼、阎良三位将军分师,围攻东郡白马。
针对袁绍的气势,曹操决定先吃掉他的全程师。
他运用东西两击的策略,一力渡河,佯攻,摆出迂回袁绍后方的姿态,成功迷惑了袁绍,让袁绍派出围攻白马的部队前来拦截。
随后,曹操亲自率领一匹轻骑向白马。 曹钧翻了一番路,同时行进,到了接近白马十里才被发现,阎良率领部队赶紧赶来拦住。 曹军以张辽、关羽为先发,斩杀了河北名将严良,沿途成功突破袁绍师,解除了白马的围困。
第一战胜利了,曹军虽然兵少,但士气大振,士兵们更有信心敢于以寡不敌众打败众人。
**关羽斩首阎良。
曹操的第二战。
围困解除后,曹操全军掩护白马百姓撤离。
这又很有意思了,为什么要这么费劲去搬家呢?
在古代战争中,争夺人口和土地,人数是实力的关键。 把人口赶走是没有用的,敌人抢夺土地也没用。 这就是所谓的“救人失地,人与土地存在”。
而袁绍又怎么可能允许曹操大摇大摆地赶走民众呢?
结果,另一位河北著名将领温和当时依附于袁绍的刘备率领五六千骑兵追击正在迁徙人口的曹军。
史料记载:当时曹军只有600名骑兵,袁绍一次出动6000名骑兵,实力悬殊明显。
然而,曹操却以600名骑兵击败了这6000名骑兵!
在河北骑兵的较量下,乌丸和胡图族骑兵很多,虽然勇敢,但缺乏纪律。
曹操首先选择了有利于高冲击力的地形,并命令600名骑兵休整等待蓄马力。
然后他下令出兵,将军们的行李和流离失所者的财富一路散落在地上。 后面赶来的温骑兵部队看到财源四起,顿时成了一团糟的抢劫,部队秩序混乱,带军的温和刘备根本挡不住。
由此可见,与袁绍、曹操相比,两人在治军上还是相差太远。
在古代战争中,如果敌人前方大乱,无法形成阵法,那将是致命的!
曹操率领蓄势已久的六百骑兵,从高坡上疾驰而下,轰的一声,如利刀般直刺温周的六千骑兵大军。 在混乱的战斗中,战斗丑陋,敌军再次被击溃。
这样一来,二战的第二次胜利,也俘虏了不少骑兵,缴获了大量的战马。
河北两位著名将领严良、温周相继阵亡,这给袁绍的军队带来了极大的震动,严重挫伤了河北将领的士气。
事实上,虽然袁绍的兵力仍然占压倒性优势,但他麾下的军队的热情实际上已经被打败了。
这也是曹操能够与袁绍的军队形成对峙局面的重要原因,袁绍的军队规模是他数倍,兵力处于劣势。
两军对峙形成后,双方展开了小前哨部队的接触战、营房攻防战、粮食路的攻扰战。
这是古代战争中展开大战的标准方式。
袁绍大军坚守后,十多万人扎营数十里。 其装备精良、实力强的优势可见一斑。
在此期间,曹操多次派兵与之正面交锋,但都占不上便宜,只好守住了主干道,筑起了防线,主力部队没有出来。
军营的进攻和防御战。
袁绍的军队袭击了曹的军营,但曹的军队将营地和防御工事建成了铜墙和铁墙,坚固如磐石。
袁绍屡战屡败。 他趁着人多人群靠近曹颖,先在曹颖城外堆起了一座土山,然后在山上建了一座敌楼,用大盾挂在楼外,叫做楼禄。 他还调动弩手居高临下地在楼里射杀曹颖。 他每次进攻,都发射了上千把弩,箭矢如暴雨一般,让曹骏苦不堪言。
当然,曹钧并不愿意被动挨打。 他还在营地里建了一座土山,由将军于班把守,率领部队向高处拼命射击。
河北的弩手比曹军大好几倍,曹军兵力不足的劣势就暴露无遗了。两军交锋,曹军明显败下阵来,失去了上风。
曹莹总是在敌人的箭雨控制之下,士兵们走在营地里,个个都要高举盾牌,群众的恐惧与日俱增。
如何摧毁敌人地山上的塔楼和弩手,已经是关系到曹军安死存亡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曹操派工匠随军紧急制造霹雳(投石器),投掷石炮轰击袁国军的土山。 最终,石炮打败了弓弩,摧毁了袁绍军建造的楼路,河北弓箭手再也不敢在土山上出手,从而消除了对曹英的威胁。
然而,在河北军让石炮轰击下土山之后。 眼看高处的攻击无法实现,便将想法打到了地下,于是挖了一条地道,打算用挖洞的方法攻击曹颖。
曹氏的对策是在营地内再挖一条深沟,切断地道,粉碎袁绍的阴谋。
地道战和反地道战在中国古代城市的进攻和防御中很常见。
挖掘长战壕对抗隧道战。
粮食之路战争。
在兵营攻防战的同时,两条战线后方的粮路突袭和骚乱也在不停地发生。
袁绍的河北军有骑兵多的优势,所以他四面八方骑马,不断复制曹军的粮路。
而且在粮路的维护上,曹操明显远胜于袁绍!
曹骏多次被袭击后,他有了反击和扰乱的对策。
曹骏减少了运粮的数量,但扩大了运粮队的规模,每次运粮到前线,都分成几千辆运粮车,分成十个纵队并行前进,每条路有百辆车,并伴有护卫兵马组成防御方阵行军状态。
这样一来,一旦出现敌情,就以粮车为城,卫兵和士兵用强弓、弩射击,让敌军游骑兵根本不敢靠近,从而维护了粮食路线的安全。
另一方面,袁绍对粮路的保护远不如曹钧彻底。 曹操出动曹任、徐晃、石坚等将领,各自率兵拦截袁绍军队的粮路,屡战屡获,先后在河北烧毁了上千辆运粮车,一次又一次地沉重打击了袁绍军队的士气。
三国演义。 诸葛亮传:曹操比袁绍更有名气,但他能克绍,弱者强者强,不仅是时代,还有人。曹操以三万、四万大军抵挡住了袁绍十多万大军的进攻,成功稳住了防线。 但是,曹氏军队紧绷,综合实力不足,这始终是一个大问题。
袁家的四、三公,让袁绍的名气远大于曹操。
而袁世凯的门生遍布天下各州县,天下大部分人都认为曹操会在这场战争中败下阵来。
在兖州汝南等地,许多宗族和官员暗中向袁朝臣,开始违抗曹操的命令。 这使得曹操军队在前线的后勤补给越来越困难,这是曹操在官渡战争中面临的最大问题。
自建安五年二月解除白马围困以来,曹氏军队已连续九个月在前线作战。 由于士兵人数少,出兵频繁,士官们已经筋疲力尽。
在焚烧黑巢前夕,在曹操率领的中国军营中,参战的士兵不到一万,十人中有二十三人受伤。 更糟糕的是,后勤**开始不足,军队中仅有的剩余粮食撑不了两三天,形势对曹军已经十分不利了!
而在如此危急的形势下,曹操为何还要决定继续坚守呢?
因为对面的袁绍虽然有足够的兵粮,但袁绍的性格足智多谋,果断决断,手下虽然人才济济,但派系林立,争着自己的作风。
曹操认为,袁氏集团内部存在不团结因素,十万人大军驻扎在前线,时间长了,部署难免会有缺陷和漏洞。
危机,危机,危机,曹操期待已久的破敌机会果然来得突然。
在战斗的关键时刻,袁绍用“战后总罚”的字样狠狠地训斥了掌握军队秘密的许攸,这种不分轻重的烦躁促使许攸连夜叛逃,将河北军所在地出卖给了曹操。
徐煜前来投票的时候,河北军的粮草都聚集在乌巢,这个消息让曹操意识到,一击取胜的机会已经到来。 他大喜过望,为了表示对许攸的谢意,屈尊躬身行礼。
在古代打夜袭有多难?
一个好的军事指挥官永远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机会!
曹操决定立即选战线,挑选5000名精锐步兵,亲自率领黑巢连夜进攻。
然而,与罗曼史中的夜战不同,在真正的远古战争中,很少有人敢在夜间行军并发动夜袭!
因为士兵们走在黑暗中,会迷失方向,会产生恐惧,恐惧会传染,然后会出现夜惊、营地嚎叫等恶性事件,迅速导致全军崩溃。
所以,夜行军打仗,在近代,还是军人的禁忌,更何况是古代!
而粮食储存区,难免在敌军后方。 所以,这次曹军夜袭,五千人的兵力,要穿过袁绍军的防线,有两个困难。
一:如何突破敌人全副武装的防御?
一支大部队绝对不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防线。 但徐友的叛逃,就等于有了领头羊,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然而,风险依然存在!
如果在行动中途失败,那么区区5000人的部队,就算都是精锐士兵,也会在战场上被敌军重兵围攻,军队的士气会因为行动的失败而立即崩溃,结局必定是歼灭的。
第二:到达后,如果不能快速征服巢穴怎么办?
作为粮站,就算在后方,守军也要上万人。
曹的军队连夜徒步而来,攻击了比他大两倍的敌人,并用疲惫不堪的士兵坚守着他的营地,这些士兵在力量上没有优势。 哪怕是偷袭,也是最难打的仗。
如果不能实现攻击的突然性,不能迅速攻击敌营,那么敌人的增援部队很快就会到达。
就这样,他陷入了孤身一人孤身在设防城下,背负着敌人,被两面八方攻击的绝望境地,最后也是全军全军覆没。
不过,曹操心果断,部队完成了战前准备,上半夜休整,后半夜出发。
夜袭黑巢之战,是曹操军旅生涯中最大胆、最绝望的一次冒险。
夜袭部队带上了足够多的火箭等纵火器材,士兵们每人多扛了一捆柴草,全军扛着袁绍军的旗帜,行军速度快,一路顺利地通过了河北军防线,没有被发现。
由此可见,任何胜利都不是偶然的,曹操和袁绍的治军能力以及两军综合素质的比较,已经判断过了。
这与浪漫故事中武巢守卫春玉琼喝醉,守军惊慌失措、不堪一击的场景不同。 驻扎在乌巢的淳玉琼没有喝醉,麾下部队的战斗力也不弱。
曹骏的乌巢突袭,是一场真正的硬仗!
经过半夜的长途跋涉,曹氏大军在黎明时分抵达乌巢。 然而,还没来得及发动攻击,就被全玉琼发现了。
如果淳玉琼立即飞去通知袁绍,并把守营地。 然后曹氏的轻装部队从远处赶来,居然很难攻破重兵重防的坚固堡垒!
而春雨琼犯了一个大错!
他欺骗曹操兵少,甚至率兵出营,在村外排成一列,在野战中歼灭曹军。
此时,统帅曹操已经率先出击,不顾自己的安危,整个曹军已经将生死抛在了脑后。
两军交战,曹氏军士拼命进攻,众人一分十,淳玉琼败退,退入大营,试图坚守。
淳玉琼的失败挫败了他部队的士气,反而激发了曹骏的勇气和斗志。
于是曹骏趁势继续猛攻大营,齐声发射上千张弓箭,将火箭片一块一块地直接扔进敌营,放火烧掉。
黑巢的火光和隆隆的战鼓声惊动了四场。
袁绍的部署。
袁绍得知曹操亲自率兵攻马攻打乌巢时,并没有调动优势兵力围剿曹操孤军,甚至将兵马分成两条路线。
袁绍以为乌巢卫兵的人数是曹军的两倍,所以不会迷路,所以只派了一支骑兵支援吴巢。
不过,他命令张和、高然等将领率领主力和重兵攻打兵力空虚的曹军营。 他还颇为得意地说:他袭击了我的黑巢,我复制了他的营地,让他无处可归。
袁绍这一步,果然是大招!
后人看史书,都想不明白袁绍为什么不集中主力围剿孤身在深处的曹操。 难不成严良文接连被斩首,让袁绍心里怕曹,躲着和曹操率领的精兵决一死战?
这实际上是可能的。
曹操和袁绍,都是洛阳权贵之子,从小一起玩,曹操对袁绍的性格很了解,评价道:“好色胆小。 ”
看来这个说法很有道理!
乌巢距离袁绍的营地大约有四十里,当河北援军到达乌巢时,曹氏大军此刻还没有攻占乌巢,还在激战中。 由此也可以看出,淳玉琼等吴巢卫士,并不是罗曼史中描述的草包。
曹军训斥大军报告,敌军前来增援骑兵。
此时,曹氏大军整夜行军作战,马不停蹄,即将面临被敌人腹背攻击的最危险局面。
左右两边的将领们十分忧虑,急切地要求曹操分兵阻拦援军。
曹操的决定是集中兵力,继续攻打黑巢。 并怒斥道:“不要再报告敌人的情况,等敌人的刀刃碰到我的后背,再来告诉我。 ”
教练有死意志,士兵们自然有战斗至死的勇气。
曹军将领奋力拼搏,先战先行。 寇乐金队长,先是爬上村子,攻打营地,杀了淳玉琼。
这时,全军涌入黑巢,放火烧毁了元军的储备。
浓烟和火焰冲天而起,预示着黑巢被打破了!
刹那间,战场的潮流被逆转了。 粮草被烧焦,给袁绍大军带来了极大的恐慌,也让河北军的士兵们都失去了颜色。
结果,包括围攻曹军大营的名将张和,也知道大势已去,直接在战场上向曹军投降。
在这样的情况下,袁绍的仗打不上,只好撤军。
不过,袁绍是想退到河边去的,途中还被黄河隔开,所以撤退就没那么容易了。 曹骏趁势追击,近十万河北大军在黄河边溃败。
焚烧黑巢,是官渡王朝最关键的战役。
而曹操在这场战役中“入侵如火,动如山”,则淋漓尽致。
例如,在持有阶段,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一旦到了破敌的时候,他们就会立即进攻,敢于夜间作战,敢于破船。
这个决定还不如袁绍!
而在曹操完全胜利之后,他又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曹军追击河北军后,从袁绍军队中缴获了大量机密文件,其中包括曹操手下暗写给袁绍的大量忠信。
这些偷偷给袁绍写信的人都吓坏了。
但曹操却说:就算是我自己,也不能完全确定自己能在战前打败袁绍,更何况是别人呢?
于是,曹某下令将这些暗中出卖敌诚意的文件当众焚烧,以示此事不予调查。
以这样的气度和胸怀,他真的不愧是三国第一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