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民.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研究生)。
当前,农村青少年儿童手机成瘾问题已成为亟待关注的严重问题。 过年期间,一炕头,七八个年龄从4岁到18岁不等的孩子聚在一起,每人拿着手机沉迷其中,看动画、玩游戏、刷**,一整天,身边的家长也频频感叹:“现在的孩子根本管不了, 手机被迷住了。 这是我回老家探亲时经常看到的一幅画面,也是当今农村社会的普遍现象。 笔者将分析他回乡期间观察到的典型案例,因为今年过年时表哥的极端行为,让我想多了解一下,为什么农村青少年和孩子对手机如此沉迷。
1)亲戚眼中的“网络成瘾青少年”
坐标:山东潍坊安丘村,作者表妹小浩高中二年级,在市区的一所寄宿学校读书。 初中开始寄宿的小昊,自有手机,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手机成瘾。 寄宿学校的手机控制非常严格,所以小昊的手机在上学期间大部分时间都由班主任控制。 所以,到了节假日,萧昊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玩手机上,而且经常是每天起床就开始玩,一直玩到睡觉,每天最多花半个小时吃饭。 今年过年期间,笔者与肖昊见面三次,但每次见面都只是为了打个招呼,每次笔者试图提出话题发起聊天时,肖昊都是敷衍或回避,三次见面的总交流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而萧昊因为手机成瘾的问题,当着亲戚的面和叔叔婶爆发了两次激烈的争吵,一次是因为在玩游戏,所以没有按时去吃饭,另一次是因为在玩手机,没有去客厅和亲戚打招呼聊天。 阿姨因为萧昊的上瘾行为而多次生气,总是当着亲戚的面说萧昊无可救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而且听阿姨说,小昊在学校的成绩严重下滑,从600分降到了400分,多次说他在学校打不上精神,放假不按时完成作业,不学习,甚至以逃补习班为借口逃补习班, 而且他在情绪上也很烦躁和冲动。更让亲戚们又惊又喜的是,小昊唯一一次在过年的时候主动帮忙端饭、收拾桌子,就是因为他想给游戏充钱。 经过这一系列行为,小昊在亲戚眼中孤僻易怒,封闭懒惰,叛逆学习差,典型的网络成瘾少年形象,而形成这种形象的原因不言而喻,完全归咎于萧昊自己被“中毒”,平时玩手机游戏是完全无法控制的, 萧昊也成了父母告诫孩子的反面案例。
在笔者看来,正处于青春期特殊时期的萧昊,还没有完成帮助他变得更加成熟的任务,自身的自控能力较差,表现容易出现极度情绪化,所以萧昊出现一系列问题行为的原因,当然与萧昊自身的原因密不可分。 但问题行为的存在并不是由单一的线引起的,我们总是在思考问题背后的本质原因。 笔者认为,每个青少年,作为一个个体,总是有潜能、有发展、有转化的力量,是可以塑造的。 就成瘾行为而言,很明显,我们不应该孤立地从小浩这个瘾君子的角度来看问题,而应该从整个家庭系统来看一个全面而详细的观察。 我们在关注青少年和儿童本身因素的同时,也应该看看每个孩子成瘾行为背后的家庭因素。
2)家庭内部的“暗流”
首先是家庭互动的转变。 家庭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家庭内部的人和事相互影响,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其他家庭成员。 笔者认为,小昊的家庭环境和家庭互动是他上瘾行为的重要原因。 萧昊的家人包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萧昊和弟弟。 从萧昊五年级开始,也就是弟弟出生后,萧昊的爸爸就开始外出打工了,每年只有节假日才会回家,回家的时候会给萧昊带礼物,萧昊的***平板电脑是爸爸买的。 但与前些日子过年假期带萧昊出去玩不同,父亲这几年因为忙于外地工作,对萧昊缺乏心理和情感上的关怀,也缺乏沟通。 我母亲在她家附近的一家纺织厂工作,因为计件工作,她每天工作时间很长,有时经常加班。 小时候,母亲溺爱萧昊,千方百计满足萧昊的要求,萧昊小时候非常依赖母亲。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青春期在成长阶段的心理影响,再加上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萧浩变得沉默寡言,母亲的关心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唠叨,所以萧浩和母亲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 当萧昊有问题行为时,妈妈会经常教训萧昊,但无济于事。 萧昊的父母在经济上尽量满足萧昊的需要,但父母平时对萧昊的陪伴和管教较少,萧昊从小就大部分时间都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萧昊的弟弟出生后,父母对萧昊的关注就少了,父亲回家后陪弟弟的时间多了。 妈妈也忙着照顾弟弟和工作,对小浩的关注往往倾向于唠叨,甚至有时候意见不合就打骂,对自己的需求和感受知之甚少。父母对肖昊的关心、引导和关注,尤其是情感满足,较少,亲子沟通被忽视,父母对肖昊愤怒的指责导致愤怒和负面反应,没有因果关系的良性循环。 弟弟出生后,父母和弟弟之间形成了新的三角关系,小浩和父母的关系也从整合变成了紧张。 笔者联系小昊,发现随着弟弟年龄的增长,小昊越来越不愿意与人交流,尤其是过年期间,父母承诺的随行旅行几次被迫取消,小昊对家庭活动的参与也越来越少。
行为背后总是有目的和功能的,而对于小昊的手机成瘾,他不受控制的上网和游戏成瘾,一般都是为了平衡和适应上述家庭关系。 小昊的手机瘾让全家人都很疯狂,有时候全家人总会关注小昊是否在网络上玩手机,不管是说教还是骂人,小昊通过网络成瘾,让自己再次成为家人关注的焦点。 父母的责骂或许对萧昊的伤害很大,但爱是深深的责任,而萧昊也通过父母的责骂证明了父母对他的关心,这比被家人忽视要好得多。 萧浩的手机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重新获得父母的关注。 身处农村,缺乏玩伴,缺乏娱乐活动,萧昊与家人之间缺乏情感支持和沟通,让肖昊在游戏中倾向于寻求网络的认可和支持。 控制、压抑、暴力、冷漠、偏爱、疏离和家庭互动造成的创伤可能成为农村青少年儿童手机成瘾的驱动因素。 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改善家庭关系和家庭互动模式上,而不是关注个别问题。
二是家庭教育方式的扭曲。 小昊的父母对他的学习抱有很大的期望,但父母的期望和行动之间存在很大的冲突。 上小学时,因为村里教育资源落后,小昊被送到市区的一所小学,每天早晚坐校车来回,中午在托管所吃饭休息,但小时候,妈妈每天晚上都会辅导小昊学习。 小昊上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一直比较不错,小昊的爸爸在六年级暑假给小昊买了第一台平板电脑,小昊慢慢开始接触互联网。 初中第一学期上学期,爸爸妈妈怕肖昊不适应寄宿生活,就给肖昊买了一部智能手机,让肖昊带着去上学,让他随时给家里打电话。 但疫情初期,学校采取线上教学的形式,母亲辅导小昊完成初中课程作业很困难,父亲常年不在家,母亲白天忙着工作,有时晚上加班, 而爷爷奶奶也不会在意小昊的学习,学习网课的肖昊失去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失去了控制,听着小昊妈妈的话,小昊在老师上课的时候也在玩手机,不听课不写作业,老师布置的任务很少完成, 手机屏幕时间每天长达十二小时。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小昊放假回家的时候,家里没有和亲朋好友交流玩,只是在家里和同学们玩游戏或者看短片**,有时候爷爷奶奶让小昊放下手机学习吃饭, 萧昊不仅不听,还进行了言语对抗。母亲劝说失败后,母亲强行没收了萧昊的平板电脑,随后萧昊甚至绝食,殴打母亲要手机。 听阿姨说,小昊放假期间有一段时间晚上没睡觉,等父母睡着后偷偷玩手机,玩到很晚,第二天白天就上床睡觉了。 高中毕业后,每次放假回家,寒暑假期间,小昊大部分时间都在家玩游戏、看**,渐渐沉迷于手机。
家长教育观念存在误区,家长将手机成瘾归咎于小昊自己的问题,远非问题的本质。 在父母学历低下和当代思想的影响下,萧昊的父母认为学习是唯一的出路,对萧昊有着很高的期望和要求,但要么是他们不在乎,要么是严格的教育方式让萧昊产生了抵触情绪。 看到小昊一天天沉迷于手机,家长们更加严格了,但其实,当游戏和繁重的学习无法兼顾时,当代青少年本身就很容易陷入焦虑,而来自父母的期望、鼓励和信任都是青少年的压力,再加上父母的期望与青少年自身努力的结果不匹配, 面对父母的负面反馈和负面的教育方式,青少年更倾向于选择沉迷于游戏、破罐子。此外,小昊的父母会与学校老师建立联系,并以老师为力量,实现有效控制,在这种权威关系压力的干预下,亲子关系中的冲突会更加突出。 在手机中,尤其是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往往只需要少量的劳动就能实现游戏的胜利、升级等,所取得的成绩就会在游戏中得到队友和网友的认可。 过年的时候,我看到小昊在和同学朋友玩游戏时表现出非常兴奋的状态,经常在游戏中和队友交流。 肖昊和同学们在玩游戏的时候,感受到了被关注、被认可、被支持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发现自己置身于网络游戏中,这让青春期的肖昊无法抗拒。
小昊的手机瘾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农村家庭教育的一系列问题。 另一方面,自己的家庭也是这样,农村父母只排名从属、只计分论的观念很难改变,过年的时候,茶余饭后的谈话总是别人的孩子和多少人考过,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努力取得好成绩, 而成绩不好的罪魁祸首要么是孩子自己,要么是手机和互联网。但实际上,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么用权力进行极度强制的控制,要么是表面上实际敷衍的错误陪伴,要么是控制孩子自己却拿着手机刷**的双重标准行为,要么是责怪另一半教育管理疏忽,直接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 夫妻俩开始争吵......而萧昊的母亲经常当着萧昊本人的面对亲朋好友说,“我数数习惯了,一点都不如xxx听话”、“我倒数不了考试,我无可救药”等类似的贬义词,笔者认为这种场面无疑是在滥用萧昊的心理。 萧昊正处于青春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从而培养自尊心,培养自主意识,但因为严格的家庭管教作风,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权力关系,让萧昊的自主性培养造成了障碍,萧昊希望获得比过去更多的特权和自由,并试图获得独立自主, 严格的控制会让萧昊更加叛逆,进一步恶化关系,而这种在公共社交场合的贬低行为,也让萧昊每次面对这种场合都感到尴尬和不舒服,所以他反应回避。缺乏情感支持、教育以及扭曲的家庭互动和家庭环境氛围,小昊在过年期间对与父母的沟通表现出极度抗拒,总是默默地处理与家人的互动甚至避免与家里的亲朋好友沟通,当面对不受控制的社交场合时,沉迷于手机中的网络世界、手机中的同龄人群体交流,这会让萧昊感到更安全、更快乐。
家庭是一个系统,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的发展也离不开个人。 有问题的家庭关系、互动模式和沟通方式会导致个体行为的偏差,就像小昊的家庭和小昊的手机成瘾一样。 然而,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韧性,笔者认为,从实力的角度来识别和让家庭成员意识到家庭的潜在优势和韧性是很重要的,并认识到家庭成员相互支持。 尤其要建立良好的家庭沟通模式,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人们的沟通模式是含蓄的,不直接的,表达的欲望比较低,自己的需求不会直接说出来,而且总是不一致,父母总是放不下自己的权威地位, 但家庭成员的方向和目标都是一样的,只有改变不恰当的沟通方式,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成长和家庭发展。一个家庭,家族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在小浩的家庭中是小浩的父亲和母亲,而要形成良好的家庭秩序和氛围,无非就是要兼顾“老少”,在调和夫妻互动的基础上, 老人和孩子应该有更多的尊重和关怀。作者不会重复“小”,而“老”也是作者在下一个返乡计划中观察和理解的问题。 每个家庭在其一生中都会经历一些重大挑战,家庭中健康老年人丧失工作能力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