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父六年》中有一句名言,“善良睦邻是国家的宝藏”。 这句话深刻地阐述了邻国外交对国家和平的重要性。
在中国外交中,周边国家始终是中国外交的优先发展方向。 近来,中国与主要朋友的关系经历了一些波折,从南海仲裁争端,到中印洞朗对峙,再到中朝关系的变化。
其中,中新关系的变化尤为引人关注。 新加坡历来是中国的特殊友好邻邦,两国友谊毋庸置疑。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中新两国长期的关系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
李光耀是新加坡著名的政治家,被誉为世界顶级政治战略家之一。 他的才能不仅体现在带领新加坡走向繁荣和发展上,还体现在他继承和发展英国殖民遗产上。
他善于权衡利弊,以确保新加坡的最佳利益,并在必要时灵活地实现自己和国家的利益。
新加坡可能很小,但它能够在大国之间航行,这要归功于李光耀和李显龙的智慧。 他们懂得如何及时调整新加坡的外交政策,以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牢牢把握与西方国家的密切关系。
李光耀敏锐而准确的判断,为新加坡定下了生前的国家政策,即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而是努力与两国保持友好关系。
这是因为他们明白新加坡太小了,在战争状态下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他们坚决避免任何可能引发战争的风险,并致力于维护新加坡的和平与稳定。
新加坡是东南亚典型的“经济依赖中国,安全依赖美国”的代表国家之一。 作为美国的主要安全盟友和新加坡最大的投资者,美国对新加坡的影响力超过任何其他国家。
新加坡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自2013年以来,中国已超过其他经济体,成为新加坡最大的合作伙伴。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一直受益于中国的崛起,但特朗普上台后,对华战争却与新加坡所倡导的自由理念背道而驰。
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新加坡的经济繁荣离不开世界的稳定发展。
作为美国在东南亚的重要伙伴,新加坡始终坚持在中美之间找到平衡。 新加坡是美国的坚定盟友,但在经济上也高度依赖中国。
接替父亲职位的李显龙毫不逊色,但他和父亲李光耀在政治智慧和外交技巧上并不逊色。 当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BRI)启动时,李显龙对此并不清楚,他希望在中美之间找到平衡。
在此背景下,新加坡在中美矛盾中寻求自我保护,并尽最大努力维护自身利益。 然而,过去几年中美之间的冲突已经威胁到新加坡的这种微妙平衡。
2019年8月18日晚,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国庆集会上强调,各国不应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美国应努力与中国建立建设性的双边关系,并认识到阻止中国崛起“既不可能也不明智”。
中美战争后,李显龙多次在公开场合讨论中美关系。 例如,在2019年5月31日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他强调,以美国为首的国家需要适应一个更强大、不断发展的中国,阻碍中国的发展是不明智的。
李显龙的立场表明,他不愿意在国际社会的美中竞争中偏袒任何一方,并呼吁各国对中国的崛起持积极态度。 但是,这种所谓的“中立”立场应该辩证地看待。
一个有美国军事存在的国家声称自己是中立的。
李显龙的态度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 2016年,他在访问美国期间表达了希望美国保持其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的愿望,这受到所有东盟国家的热烈欢迎。
此外,新加坡还公开质疑中国与一些东南亚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共识,指责中国干涉东盟内政,对这些国家施加压力。
总体而言,新加坡在中美之间的立场发生了重大变化。 那么,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新加坡的变化不仅是内部的,还受到中国和美国的影响。 李显龙此前的动摇源于他对美国的渴望。 他曾希望重返亚太地区,这是他在奥巴马政府期间表达的愿望。
然而,特朗普的当选粉碎了李显龙的“梦想”。 特朗普上台后,立即废除了TPP。 特朗普没有回到亚洲,而是更关心“让美国再次伟大”,与各国就**问题进行谈判,并引发战争。
新加坡作为一个城邦国家,有限的国土和人口使其发展面临一些固有的问题,多边主义是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这显然与美国所奉行的“单边主义”不符。
特朗普的举动让新加坡感到不寒而栗,美国和新加坡的情绪逐渐降温,而中国正在积极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关系。 中国始终将东盟作为周边外交的重要方向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地区,将东盟置于对外合作议程的首位。
随着南海问题的解决,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正在迅速发展。 中国和菲律宾已开始讨论在南海的共同开发问题,并制定了《南海行为准则》草案。
主要声索国也积极与中国合作,很少在南海问题上挑战中国。 这些变化表明了中国在周边外交中的积极姿态,特朗普的举动让新加坡意识到,依赖美国并不是长久之计。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新加坡的重要合作伙伴。 如果进一步疏远中国,将对新加坡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0多年前,中国将新加坡视为治理的典范,中新两国的合作从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生态城、广州知识城、四川省创新科技园区、吉林食品区等不断深化。
俗话说“河东30年,河西30年”,两国建交时,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还不到新加坡的十分之一,但去年却是新加坡的30多倍。
这个曾经的“学生”现在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两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和角色定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虽然新加坡人口稀少,自然资源匮乏,但它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喉咙上,使其国际生命线、国际金融和国际航运成为其经济生命线。
因此,中国(上海)自由**试验区、中国-巴瓜达尔港至新疆喀什、泰国克拉地峡运河等项目都引起了新加坡的关注。
在地缘经济上,新加坡的基础在于东南亚国家。 它面对的是一群主权和独立的国家,它们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是冲突的。
他们的国际影响力和与西方沟通的能力相对较低,而这正是新加坡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地方。
虽然新加坡与中国建交的时间相对较晚,仅比文莱早一点,但两国关系发展迅速,双边和人文交流量增加了20多倍。
然而,一向走在东盟国家前列的中国和新西兰的关系似乎已经过去"蜜月期"。随着中国与其他东盟国家的接触不断加强,中新关系似乎已经陷入了某种状态"如果你不前进,你就会撤退"尴尬的局面。
由于中国的倡议,中国对新加坡作为东盟桥梁作用的需求正在减少。 事实上,新加坡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友好。
这样一来,中国对新加坡的实际需求只会减少,但其与东盟国家的直接交往和影响力将不可避免地逐渐增加。
作为中国发展的最早见证者之一,新加坡曾经是四大经济四小龙之一"亚洲, 瑞士"它也是东盟成员国中唯一的发达国家,也是国际会议的重要场所。
然而,中新关系的僵局使其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为了缓和两国关系,有必要在关键时刻对中国表现出友好态度。
尽管面积不大,但新加坡是亚洲和国际发展的典范,它对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崛起和实力感到不安和担忧不亚于中国和其他西方国家。
曾经将新加坡视为“老师”的中国在1978年的一次访问中对新加坡的繁荣感到惊讶。 1992年,我们的领导人还鼓励我们的干部向世界学习,特别是向新加坡学习。
然而,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的经济和国际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对新加坡的定位也发生了变化。 新加坡不再是中国效仿的“榜样”,而是重要的伙伴和盟友。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外交灵活性,新加坡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它无法立即接受这种新的相处模式。
李显龙此前在南海问题上的反复无常,反映出新加坡对中国崛起的犹豫和不安。 经过几年的磨合期,从李显龙近期的表态可以看出,新加坡已经调整了心态,适应了中新关系的新模式。
李显龙建议美国接受中国“强权”的现实,这不仅是对其他国家的友好提醒,也是从新加坡自身吸取的教训。
误解是,新加坡作为中国国家,应该积极支持中国的发展,与台湾、英国和美国断绝关系。 这种观点显然是基于一些错误的假设。
事实上,新加坡人凭借自己的灵活性和高超的技能,总是让中国人在面对中国时感到自在,相信新加坡会因为中国的文化渊源而更加理解和体谅中国。
然而,这些实际上只是新加坡在裂缝中生存的外交平衡行为。
虽然中国和新加坡都与中国人有文化联系,但新加坡与英美的关系更像是父子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加坡加入联合国和英联邦,与英国签署五国联合防御协议,允许美军驻扎,并派军事人员参加台湾演习。
相反,美国和日本在各个方面都更适合新加坡,所以新加坡不会向中国靠拢,因为这不符合它的利益。 事实上,新加坡与欧美日本的关系更加稳定和密切,在东盟的角色更多的是作为西方人,而对于中国来说,新加坡最多只能算是朋友。
尽管新加坡和中国之间有着深厚的文化联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国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密切的利益关系。 事实上,新加坡人与华人的思想和意识形态存在显著差异,许多新加坡人甚至比欧美人更厌恶中国。
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中国人,但他们更愿意强调自己与中国的差异。 年轻一代的新加坡人并不关心两国之间的文化联系,他们对中国的看法也是有偏差的。
在他们看来,中国是一条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东方巨龙,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国内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与各国的矛盾也在增多。
此外,他们对中国人的整体印象不是很好,普遍认为中国移民和外籍工人存在“不文明、不守规矩、不守信”的问题。
新加坡保持了独立性和独特性,保持中立和公正的态度,不想被美国挟持,也不想完全依赖中国。
这将永远是新加坡的前进方向。 新加坡能够改正错误是一件好事,我们应该寻求彼此之间的友好合作,寻求互利共赢的道路,而不是在中新之间选边站。
中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拒绝支持,不要对新加坡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