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生涯初期,他一直努力解决四年未破案,曾亲自参与美国著名明星死因的鉴定工作,并提出了多项物证鉴定资格审查制度,为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司法界带来了革命性的动力, 公安部身份鉴定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耀。
近日,主台《我的家庭和我的国家》专访了刘耀,听他讲了用科学守正义的故事。
[1] 解决悬而未决的案件 他打开了通往法医学世界的大门
上世纪60年代,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都没有设立法医学专业,化学专业毕业的刘耀进入公安系统是偶然的。 法医学是一门研究和解决人身伤害、死亡、身份鉴定等法律相关问题的学科,为刑事侦查和审判证据提供线索。 对于化学专业毕业的刘耀来说,法医学之路的开始充满了未知和迷茫。
1963年,26岁的刘耀接手了入职以来的第一起案件,一个四年未破的悬而未决的案件——一名妇女死亡,但死因无法找到。
在实验过程中,难闻的气味一度让刘耀动摇了自己的法医工作,但他仍然坚持完成检查工作。
通过一种特殊的方法,他从死者的身体组织中提取了砷。 根据检查结果,公安机关将**锁定为死者的丈夫,沉寂了四年的**终于被打破。
刘耀的身份成为破案的关键,一种成就感从心中自发升起。 “为冤枉的人报仇是一件好事。 父亲的表扬,使刘尧坚定了从事法医工作的决心。
公安部鉴定中心是国内专业技术最全、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犯罪侦查实验室。 自1972年以来,承担了我国几乎所有重大案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件的现场调查和原因调查。
52年前,当刘耀和他的同事徐婉接到建立毒药实验室的任务时,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 两人来到北京东丹的一家小商店,踩着三轮车运送试剂和实验设备。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实验室具备了基本的检测功能。 该实验室是公安部鉴定中心前身“公安部126研究所”原有实验室之一。
〔2〕立志填补我国法医鉴定领域的空白
由于我国司法事业高层次人才短缺,1980年,公安部决定派一批技术人才出国留学。 43岁的刘瑶经过了严格的考核,踏上了赴美游学之旅。
在南加州大学医学院毒理学实验室学习的两年时间里,他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分析方法和先进的仪器操作技术,成为洛杉矶第一位获准参与重要病例审查的访问学者。
1982年3月5日,美国著名喜剧演员约翰·贝鲁西被发现死在好莱坞的一间酒店套房内,刘耀参与了他的尸检。 约翰·贝鲁西是美国70年代最伟大的喜剧演员之一,此案受到美国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刘耀在实验室进行了反复检测,结果显示尸体中含有吗啡,面对各方的关注和听证的压力,刘耀作为访问学者,对自己的检测结果坚定不移。 最终,确定贝鲁西死于服药过量。
这次短暂而又不平凡的考察访问经历,也让刘耀意识到国内物证鉴定技术和标准化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
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时间里,刘耀参与了1100多起毒案的检查,独立完成了4个科研项目,在全球权威期刊上发表了5篇高水平**文章,老师们把他当成了最满意的学生。 1982年7月,刘耀即将结束访问,老师希望他能留在美国,刘耀决心回国,决心填补中国法医鉴定系统领域的空白。
[3] 推动我国物证鉴定与国际接轨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还没有国际先进的检测仪器,因此,完成访问研究的刘耀将最先进的气相色谱-质谱光谱仪引进了中国。 然而,仅靠最先进的仪器是不够的。 当时,我国司法界的物证法鉴工作还比较落后,鉴定工作的质量主要取决于鉴定人员的工作质量和责任心。
1984年以来,为保证毒物分析结果和鉴定结论的准确性,刘耀亲自主持了“毒物分析质量控制技术研究”项目,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刑事案件中8类55种常见毒物的标准化分析程序,开创了我国毒物检测标准化的先河。 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司法界的革命动力。
凭借他开发的标准化分析流程,他承接了4000多件重大疑难案件和涉外案件,检测结果均正确无误。
[4]六十年来,他坚持用证据来维护正义
刘耀说:“我家的座右铭是多做好事。 刘耀一直牢记着父亲的恳切教诲,一生都在践行父亲的遗愿。
现年86岁的刘耀本应在1997年退休,但直到三年前才正式退休。 即便如此,他仍然每天早上7:30准时上班,风雨无阻。
距离物证鉴定世界领先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希望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余热。 “为了生者的权利,为了死者”,用证据维护公平正义,是刘老一生追求的目标。 正是因为有像刘先生一样在法医学领域默默耕耘的法医工作者,执法司法制度才得以日新月异,确保犯罪依法惩处,人权得到保障,每一起案件都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丨央视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