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去年9月全网掀起的“国产热潮”,2023年成为众多国产品牌的关键转折点。
大家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加快步伐,品牌前景越来越好。
不过,也有这样一个拥有37年历史的老牌国产品牌,在这一年里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光。
去年1月,江苏隆力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遭遇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关注财经时事的读者朋友想必记忆犹新。
据当时报道,由于涉嫌非法集资,该公司董事长徐志伟被苏州**取保候审,超过15亿元股权被冻结半年。
此后的一年里,关于隆力奇的新闻不时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但都是负面的。
比如去年2月,位于广州的隆力奇亚洲运营中心空无一人,数百家分店和门店纷纷停业,因此该公司的经营情况显然不容乐观。
而就在今年春节前一周,隆力奇又来了。
其占股比例超过65%的化妆品子公司被迫支付9740万元,公司董事长为许志伟之子许小平。
如果你属于80后或90后群体,那么相信你对“隆力奇”这个名字一定很熟悉。
即使你没有亲身使用过相关产品,你也一定还记得20年前央视上铺天盖地的隆力奇广告。
在隆力奇近40年的品牌历史中,“蛇油护肤品”一直是公司当之无愧的摇钱树。
巅峰时期,为隆力奇创造了78亿元的年收入。
作为“选秀之始”青年歌曲大赛的独家冠名赞助商,隆力奇在央视享受了两个月的直播**,烧了巨资获得人气,可见富豪。
隆力奇这个有着悠久品牌历史、深受大众欢迎的日化行业巨头,为什么会走到涉嫌违法犯罪的地步?
在踏入鸡毛的尴尬境地之前,隆力奇也寄予厚望。
一度成为在日化领域突破国外企业围剿的最具前途的国产品牌。
这样的地位可不是凭空而来的,徐志伟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一双肉手仿佛真的有魔力。
刘宗元在唐代的《捕蛇人说》,耗尽了捕蛇团的苦涩和无奈。
为了赚更多的钱谋生,穷家子弟不得不冒险抓蛇,弄胆子。
一家三代人都因为一个失误而丧生,令人尴尬。
而年轻时的许志伟,和刘宗元的捕蛇人江一样。
80年代初,为了尽快改善家庭条件,出身木匠的徐志伟决定转行,成为一名捕蛇人。
每天凌晨四点,我就要出去抓蛇,回到家后,我就把蛇胆一个一个地拿来,把蛇剥皮,卖给来村里收货的中药商换钱。
不过,比起老祖宗只懂得单打独斗的捕蛇人,许志伟显然要聪明得多,也更善于利用资源。
手里有了些积蓄后,许志伟在附近的村镇组织了一支“捕蛇队”。
村民抓蛇技能培训迅速扩大规模,蛇胆、蛇皮、蛇肉等系列产品的产量也大幅增加。
产量得到保证后,徐志伟不再像以前那样等待中间商收货。
相反,他们开始主动进城,与产业链下游的精细加工商进行推广和建立合作关系。
1986年,徐志伟的“蛇业公司”在江苏常熟成立。
这家当时只有40名员工的小公司,就是日化巨头隆力奇的前身。
在传统的捕蛇行业中,最赚钱的行业不超过两个。
首先是卖蛇胆。
凉蛇胆作为中药中极为珍贵的药材,具有驱风除湿、清凉提亮的作用,天然蛇胆一直很有价值。
二是蛇皮的销售。
蛇皮除了加工成中药材外,还可用于制作乐器的振膜,如二胡、精胡、蛇皮鼓等。
但除此之外,蛇肉在蛇体中占比最大,并没有产生太多的经济效益。
事实上,除了少数几种毒蛇外,大多数蛇肉都是可以食用的。
比如今年的《盐胡椒王蛇》,以《花》闻名,据说味道不错。
但事实上,在80年代,即使吃蛇肉不违法,人们也无法忍受对蛇的“厌恶”。
敢咬舌头的人还是少数,常熟出产的蛇肉,大部分最终都成了农民堆肥的原料。
还有一小部分蛇肉漂洋过海来到日本,被加工成一种叫做“蛇粉”的护肤品,卖得很贵,但也卖得很好。
当时因为日本人愿意花**买蛇肉,所以大部分中国蛇企都愿意出口,但徐志伟的脑子转得很快:
我们也可以尝试生产这种蛇粉吗? ”
正是这个理念,帮助徐志伟实现了产业升级,一个在江苏土生土长的日化巨头即将崭露头角。
1995年,徐志伟的蛇公司终于突破了研发的瓶颈。
推出自己的蛇油系列保健品,蛇油护手霜、蛇粉、蛇油软膏一应俱全。
当时,中国市场上从未有过蛇类衍生的保健品。
徐志伟的蛇油系列一经推出,立即引起了消费者的极大兴趣。
仅在1995年,徐志伟公司年利润就接近1200元,徐老板当之无愧地被誉为“中国蛇王”。
也是在这一年,蛇公司完成了股权改制,“隆力奇”生物科技正式成立。
英文名隆力奇也清楚地表明了许志伟的野心:
变得富有,并保持富有。 ”
从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这十年是电视广告效率最高的时期。
由于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仍然相对有限,因此该频道的收视率极高。
而这也意味着,只要品牌愿意在电视广告和营销上投入大量资金,就一定能够获得知名度,而徐志伟对此深谙此道。
自2004年以来,隆力奇连续三年获得中央电视台广告部称号。
牢牢“占领”央视**时期日化产品的广告空间,为品牌做**。
仅仅抢占广告空间是不够的,要想提高广告片的效率,就要选择合适的品牌形象代言人。
千禧年后谁最受欢迎?
男明星不是别人,正是饰演《金粉家族》的陈坤,最有潜力的女演员是因为《永远幸福》而走红的唐灿。
被隆力奇打包拉扯做代言,借用艺人影响力刷自己的存在感。
依靠高效的营销组合,截至2008年,隆力奇的产品销售额已达到惊人的78亿元。
它有实力与宝洁和联合利华等海外巨头搏斗。
无论是为了表演,还是真正重视员工。
隆力奇每年都会给销量冠军颁奖,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将随意选择,彰显他们的自豪感。
先出圈后卖货,这是新世纪初新锐品牌的共同经营逻辑,隆力奇也不例外。
可惜的是,随着人气的逐渐提升,隆力奇的营销路径也变得越来越离经叛道。
在电视广告的影响力逐渐下降,广告和营销的投资回报不再可观之后,徐志伟想到了一条新的营销路径:向直销转型。
然而,正是因为这个致命的转变,让一向精神抖擞的隆力奇开始走下坡路。
直销,顾名思义就是“点对点直销”,依靠人对人传输等小规模直销模式,实现产品交易。
显然,这样的发行模式不会太有效率,效果肯定不如广告。
但在商家眼中,直销最大的优势就是比广告便宜很多。
根据隆力奇内部的计算,即使销售额减少到过去的50%以下,在过渡到直销后,净利润仍将增加。
但是你有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直销和传销似乎没有明显的障碍。
许志伟公开宣传隆力奇的直销模式,将熟人介绍进直销系统后,可以得到2000元的“上线”奖励。
直销模式的重点应该是通过销售商品来获得佣金,而不是给人奖金,这显然是传销的典型特征。
而且,据记者报道,隆力奇直销团队的新成员要接受大量的会议培训。
可恶的“**式”课程比比皆是,甚至在翻盘后被央视公开报道。
除了线下直销团队培训外,隆力奇还开发了名为“巨豪**”的线上直销系统。
同样的玩法,花钱加入俱乐部后,可以通过拉新来获得奖励。
可以说,自2009年隆力奇获得安利、玛丽卡琳等品牌的直销牌照以来,隆力奇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一年来,隆力奇埋下十几年的巨雷,开始一道爆裂。
去年初,隆力奇董事长许志伟因涉嫌非法集资被苏州**取保候审;
一个月后,广州1700平方米的运营中心被曝空;
过去一年,公司股价涨破95%,几乎断了脚踝,年轻老板的分行被执行,执行目标接近亿......
种种说明,这个“老字号国产品牌”已经陷入了泥潭,实在令人尴尬。
在历史上,一个民族品牌的创建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金牌的衰落要快得多。
毕竟,决策中的任何疏忽,任何朝着错误方向迈出的一步,都可能导致灾难。
隆力奇以光速陨落,也给众多国产品牌敲响了警钟
尽管与海外巨头竞争压力巨大,但这条路总是可以慢慢走的,不要落入资本的陷阱。
一旦资本博弈摆在桌面上,就意味着有成为输家的概率。
做实业,做好产品才是王道。
-end-
作者:陆尧。
编辑:Ichiyi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