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山雕”,很多人应该都知道,是**《林海雪原》中的大土匪。 其实历史上确实有个叫“山雕”的土匪,杨子荣也是真人。 《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是杨子荣的战友,曲波后来根据杨子荣夺取“山雕”的真实事件写了《林海雪原》。
山雕原名张乐山,祖籍山,祖家为土匪三代,因父母去世,十二岁随堂兄弟一起来到东北,十二岁在伐木场干活。 十五岁那年,他觉得自己对当伐木工人没有兴趣,干脆上山当土匪。
可能身上有土匪的血脉,张乐山天生就是土匪,十八岁就当上了土匪头子,还练了三技。
首先,他的视力很好,他的眼睛像鹰的眼睛,晚上能看得很远,所以他有“山鹰”的绰号。
二、跑得快,不管是上山还是下山,路好不好,谁也跑不了他。
第三,枪法好,只要有人想上山加入帮派,就要先考验一下自己的勇气,手里拿着一根玉米棒子,然后站着不动,张乐山站得远远的,一枪就能打中玉米棒子。
因为这三种功法,张乐山历历了清朝、冯军阀、日本傀儡时期,没有一个被消灭。
张乐山很老练,知道兔子不吃窝边的草,基本不会抢自己地盘上的百姓,偶尔也会给百姓一些吃的。 这样一来,当地百姓有时会成为他的耳目,当政府来围剿时,张乐山总能逃脱。
日本傀儡时期,张乐山为了生存,先是被抗日同盟收治,后来投靠了日本人。 后来,日本人想除掉他,为他设了鸿门宴席,请他在一家餐馆吃饭。 张乐山发现桌上有些不对劲,借口离开,用自己的好本事从餐厅的窗户上摔下来,飞快地跑了。
日本投降后,张乐山表面上接受了解放军的改组,但暗中向国民党投降,被任命为“东北派遣军第二支队司令员”。
1946年,人民解放军决定消灭东北地区所有土匪,因为张乐山是“政治土匪”,所以他一心一意进攻。
1946年8月,经过人民解放军的打击,张乐山的主力被消灭,张乐山带着剩下的几十个土匪逃走了。 因为张乐山的土匪不多,解放军就以小分队的形式去围剿张乐山。
此时,张乐山躲在甲庇沟附近的山里,山间并没有**写的那么宏伟,张乐山的巢穴只是在一处棚屋里。
由于解放军对山区不是很熟悉,解放军一个营进山搜索了一个月,却没有找到张乐山。 部队首长决定让杨子荣带一支小分队去抓张乐山。
因为张乐山在山上没有过冬物资,就写信给海林镇的农民会长,要点吃的和衣服,不给就把村子宰了。 农民协会主席把信交给了解放军,才得知张乐山躲在嘉庇沟附近。
杨子荣率领五名斥候,假扮土匪,来到了嘉庇沟。
杨子荣发现甲皮沟是山下唯一的村子,于是他想,村子里一定有张乐山的眼线,负责给山里传递消息。
观察了几天,杨子荣发现有一个男人,每天都会在他家门口四处张望,盯上这个人。 有一天,杨子荣发现一个人来到男人家,两人聊了一会儿,就匆匆忙忙地一起从后门出去,向着山的方向走去。
杨子荣确定他们是张乐山的人,于是带队去抓他们两人,说他也是土匪,被解放军围剿,六兄弟无处可去,想去找张乐山。
杨子荣靠着一口黑字,打扮得像土匪,于是两人就相信了杨子荣,带着他们上了山。
到了山上的一处棚屋,两个土匪让杨子荣和六人在棚屋里等候,他们去向张乐山报告。 过了两天,一个土匪来了,说张乐山这几天有事,要他们在棚屋里住几天。
杨子荣知道张乐山要调查他们是不是解放军,于是杨子荣带着士兵们在棚屋里住了十天,可是他身上的食物已经吃完了,张乐山还是没有出现。 杨子荣无奈,只好带着士兵假扮土匪,在甲皮沟“借”了一次粮食。
或许张乐山知道杨子荣去嘉皮沟“借”粮食,就派土匪传话,杨子荣把他绑了起来,说张乐山在玩他们,他们要等多久,土匪说这次要带他们去张乐山。
在土匪的指引下,他们来到一处棚屋,找到了张乐山。 当时,杨子荣发现周围只有几个土匪,其余的大概都被派出去了,而这些土匪还躺着抽着大烟。
杨子荣认出张乐山后,连忙掏出枪指着张乐山,这时杨子荣还装作土匪,说张乐山不义,让他们兄弟俩在山上等了十多天。
张乐山连忙道歉,说他这样做只是为了防范解放军。 这时,剩下的土匪也回来了,杨子荣知道他们六人不是对手。 他告诉张乐山,他在外面埋了几百支枪,说这里不是人住的地方,让张乐山带着土匪下山,拿完枪后,他就招人去打解放军。
张乐山带着二十五个土匪,跟着杨子荣下山,虽然张乐山有嫌疑,但他已经走投无路,只赌了一次。
当他们到达山外时,解放军已经接到消息,周围已经埋伏了一支大军,张乐山一出现,就被包围了,土匪们一个个把**给放了下去,这时张乐山就知道杨子荣就是解放军了。
后来,杨子荣在一次打土匪中阵亡,张乐山病死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