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俄罗斯推出了苏-30战斗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印度和中国都购买了这架战斗机,但他们的选择和随后的结果却大不相同。
印度购买了最高配置的Su-30,认为它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战斗机之一。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印度空军在使用苏-30时遇到了很多问题,不仅在飞机失事的情况下,而且在俄罗斯的技术支持下,他们无法解决生产质量的问题,时间成本远远高于预期。
相反,中国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型号,即Su-30MKK。 这架战机在中国服役20多年,不仅性能稳定,更令人惊奇的是,中国在这款战机的基础上研制出了一系列先进的战机。 这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和**。
中国的经济是重中之重,军费开支在90年代受到限制
20世纪90年代,中国正处于经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经济建设是首要任务,国防和军事投资相对有限。
当时,中国主要依靠歼-6、歼-7和歼-8系列战斗机,但这些战斗机与其他国家的现代装备存在很大差距。
歼-6和歼-7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是从苏联进口的米格-19和米格-21复制而来的,而歼-8则在歼-7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进。
这些战斗机机身小,载弹量有限,缺乏现代化作战装备,无法满足中队日益增长的作战需求。
与此同时,中国周边国家开始大规模装备第三代先进战机,给中国空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例如,日本自卫队不断引进F-15战斗机,到90年代中期,所有老化的F-4战斗机都被替换掉了,使其具有全面的战斗优势。
另一方面,韩国陆续从美国购买了F-16战机,并获得了国内生产权,使其拥有了大量的F-16战机。
在此背景下,中国面临着强大的日本和韩国空军以及驻扎在亚太地区的美国海军和空军的迅速集结。
美国海军的多个航母战斗群装备了大量的F-14“雄猫”和F A-18“大黄蜂”战斗机,随时准备进行海空作战。
这些第三代先进战斗机的性能远远超过了当时中国现有的装备。
因此,为了快速提升作战能力,赶上战略竞争对手,中国选择引进俄罗斯的苏-30系列战机,与印度同时做出了类似的选择。
"中印采购俄制苏-30战机:合作与挑战"
1990年代中期,随着苏联解体和俄罗斯动荡的经济形势,俄罗斯开始为战斗机出口敞开大门,以寻求外汇收入。
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传统上友好的国家有机会购买俄罗斯制造的主力战斗机。
当时,新服役的苏-30战斗机以其优异的飞行性能和强大的作战能力引起了两国空军的高度关注。
经过一番谈判,1996年底,印度率先与俄罗斯签订合同,引进40架性能强劲的苏-30MKI战斗机,并获得了生产许可证,随后又购买了140架战斗机。
从印度进口的苏-30战机分批交付,每批都有不同的技术配置,根据印度的要求进行定制改装,包括法国的液晶屏、以色列的航空电子设备、印度自主研发的雷达警笛装置和N011M相控阵雷达等前沿技术。
尽管印度在定制苏-30战机时提出了很多要求,俄罗斯也做出了让步和冷静,但实际上背后是在玩自己的小算计。
当时,俄罗斯本身并没有配备苏-30战斗机,因此印度的定制实际上是俄罗斯的一次实验,以确定哪种技术配置最有效,印度自费支付定制费用。
后来,俄罗斯推出了Su-30SM战斗机,该战斗机是根据印度的测试结果升级的。 因此,在俄罗斯眼中,印度似乎成了“小白鼠”。
但正是因为印度的定制要求,俄罗斯不断改进苏-30MKI,增加高端装备,使得印度推出的苏-30MKI在超视距空战和近距离作战性能上超越了苏-27系列战斗机。
印度之所以愿意引进苏-30MKI,一方面是因为印度空军长期处于弱势地位,主力战机依旧是过时的米格-21系列。
1990年代,印度和中国都面临着更新对外军事装备的需要,俄罗斯发射的苏-30战斗机成为两国采购的重点。
对于印度来说,其主要竞争对手是巴基斯坦,它装备了美国提供的F-16战斗机,远远超过了印度当时的老化战斗机。 为了在装备上领先于对手,印度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化败为胜的先进战斗机。 苏-30MKI的出现恰恰满足了这一需求,其世界领先的技术和性能让印度有希望改变空军的现状。
相比之下,中国更专注于选择适合其需求的战斗机。 尽管苏-30MKI的性能远超苏-30MKK,但中国还是选择了相对成熟可靠的苏-30MKK。 中国空军的实际需求决定了这一选择,更重要的是,苏-30MKK能够满足中国空军的作战需求,而且成本更可控。
印度引进的苏-30MKI在技术配置方面更为先进,例如能够跟踪12个目标并同时对4个主要目标发动攻击,而中国引进的苏-30MKK则相对较小。 不过,中国对苏-30MKK的定制要求更接近其实际需求,希望在射程、载弹量和使用寿命等方面提高性能,这也使得中国推出的苏-30MKK更符合其实战需求。
俄罗斯根据两国的不同需求对其进行了定制。 对于印度,俄罗斯根据其要求进行了多次技术升级和定制配置,而对于中国,俄罗斯则遵循了苏-27的成熟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性能提升,如增加支付点和延长使用寿命。 这种差异化的定制改装,反映了各国对苏-30战机的不同战略考量和技术需求。
Su-30MKK战斗机在航程方面得到了改进,其载油能力大大提高,航程增加到3600公里(不携带辅助油箱,只有少量**)。
第一架苏-30MKK于2000年交付给中国空军,而第二批战斗机在对**设备进行一些改进后交付给中国海军。
可以看出,虽然在1990年代中期,中国和印度都选择从俄罗斯进口Su-30系列战斗机,但随后的发展却大不相同。
印度Su-30的困境:它无法本地化并受到俄罗斯的限制"
在Su-30MKI推出后,印度空军曾一度自豪地认为它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战斗机。
"从印度Su-30MKI中吸取的挑战和教训"
印度正试图自行对Su-30MKI进行本地化和维护,但它面临两个主要问题。
首先,印度的航空制造业基础薄弱,导致国产化尝试失败。 虽然印度选择引进苏-30MKI是因为其性能强,但高昂的成本使得每批交付的质量参差不齐,关键零部件仍需从俄罗斯进口,这使得印度在国产化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 尽管有俄罗斯的技术支持,但印度自身的低效生产和糟糕的质量控制最终阻止了它完全自主地运作。
其次,印度空军的Su-30MKI战斗机的事故率更高。 这主要是由于该型号的飞行员培训不足,以及无法保证国产零部件的质量。 仅在 2014 年至 2018 年期间,Su-5MKI 就发生了 30 起事故。 更严重的是,在2019年的印巴边境冲突中,巴基斯坦空军的一架F-16战斗机首次击落了一架印度空军的苏-30MKI,暴露了印度空军在实战中使用该机型的不足。
由于无法实现自主,印度不得不继续从俄罗斯订购升级后的苏-30,以弥补自身装备的不足。 这使得印度空军难以摆脱在使用和维护Su-30系列战斗机方面对俄罗斯的依赖。 可以说,印度选择引进性能最强的苏-30MKI,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直被俄罗斯拖后腿,无法真正掌控自身国防装备的命运。
"中国苏-30:自主创新与装备跨越"
与印度不同的是,中国在推出Su-30MKK后并没有停止,而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自主创新。
根据中国空军的战略需要,对Su-30MKK进行了必要的改进,使其具有远距离打击的能力。
通过增加大容量辅助油箱,苏-30MKK的射程从3000公里增加到4000公里,大大扩大了作战范围。
同时,最大载弹量达到8吨,为远程空袭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
为了提高使用寿命,我国加强了苏-30MKK的结构,增强了抗疲劳性,延长了关键部件的检验周期,使其寿命达到6000小时,大大减轻了维护负担。
这些改进旨在满足中国的实际需求,并进一步提高Su-30MKK的战斗力。
除了苏-30MKK的改进,中国在自主研发方面也取得了进展。
中国航空工业在苏-30MKK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歼-11BS、歼-16等新型机型。
这些国产新型飞机的空战和打击能力明显增强,使中国在地区作战中取得了战略优势。
中国并没有止步于引进国外平台,而是在吸收其设计理念的基础上,促进了国产战斗机的自主创新,摆脱了对国外装备的依赖。
结论
中国的实践表明,自主创新是装备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相比之下,印度过度依赖外国设备,也陷入了同样的境地。
这再次证明了自主创新和自力更生的重要性。 中国应继续坚持自主创新,确保国防装备自力更生、自强不息,保持最佳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