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涌现出许多革命英雄,如邱少云、董存瑞、黄继光等。 在革命如火如荼的时代,其中有很多女英雄,而那些女英雄也是不放过眉毛的女人,她们并不逊色于那些男性革命者。
这次要讲的是一位女英雄,她的背景和大多数人一样平凡,但她用她伟大的革命热情和非凡的能力,让她短暂的一生变得多姿多彩! 她名叫金薇英,是著名政治家李铁映的母亲***的第二任妻子,是为数不多的走完长途跋涉的红军女战士之一,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英雄。
1988年,邓英超在写一本回忆过去的书时,提到了金维英。 她在书中粗略地描述了一下:“她第一次见到金维英是在莫斯科,当时她陪***去苏联看病,金维英此时似乎精神很好。 第二次来苏联时,听到金维英生病的消息,后来把金维英送进了精神病院。 ”
后来,邓英从别人口得知,金维英在莫斯科的反法西斯战争中阵亡,当时金维英正在医院休养,不幸被德军的战斗机轰炸而死。 金维英去世时年仅37岁,当她离开中国去苏联休养时,她的孩子李铁映只有两岁。 直到她不再活着,她才最后一次见到她的孩子。
那么,她和***之间发生了什么? 金维英为什么会死? 她对我们党做出了什么贡献?
1904年,金维英出生于浙江舟山群岛戴山岛。 她的家庭很穷,只有父亲会说几句话,在一家旅馆当店员,一家人靠父亲微薄的工资生活。 虽然家里很穷,但这个女孩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增添了不少活力,金维英的爸爸妈妈非常喜欢她,给她起了一个非常难忘又可爱的名字——金爱卿。 后来,因为参加革命,改名为金维英。
金薇英6岁那年,家乡发生严重饥荒,父亲面临失业,于是她被送到家乡宁波镇海生活,母亲、叔叔阿姨在那里做一些小手工艺品赚钱谋生。 她8岁那年,父亲在市民招待所找了一份簿记员的工作,生活条件有保障,父亲就把她带回定海生活。
次年,她进入定海女子小学。 当时定海女子小学的校长是沈怡,沈怡的思想相当超前,也是一位爱国者,对金维英的成长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作为众多爱国学生中的一员,她积极参加爱国活动,走上街头示威,帮助工人运动。
从女子小学毕业后,沈怡校长将她送到宁波师范学校学习幼儿教育,毕业后,她不忘母校培养了她,毅然决然地回到定海女子小学任教。 她的父亲对这一举动非常感动,他的父亲从未想过,在一辈子贫困之后,他竟然能有一个教书的女儿。
1924年,在定海女子小学校长的带领下,金维英来到上海。 后来,她在上海结识了曲秋白、郭沫若、项英、杨志华等人,他们都是忠诚的共产党员或爱国者。 金维英在这些人身上看到了......热情、英雄主义、欲望和渴望这些都是我以前无法感觉到的。
在接触这些人之前,金维英的理念一直是“教育救国”,她认为,只有做好教育工作,才能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但现在她的思想动摇了,她相信只有革命才能改变那些贫苦农民的命运,让整个社会的不良气氛崩溃,不再有剥削农民的地主和剥削工人的资本家,人民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从上海回到家乡后,金维英迫不及待地想参加革命,于是她很快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也是第一批定海党组织的成员。
后来,金维英遵照上级的指示,在家乡发起了一场盐**运动,不忘为工妇权益而奋斗。 发动群众革命并非易事,但金维英做到了,这要归功于她高涨的革命热情、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坚强的吃苦耐劳的性格。
1926年,金维英加入国民党,与中共首次合作,后来与钟**党员一起在定海市发起了工人运动。
她走遍了大街小巷,大张旗鼓地宣传,后来在当地各大行业组织了工会,还成立了总工会。 工会主要是为了提高工资和改善工作条件而斗争。 后来,这场运动也影响了沈家门,沈家门也开始组建工会,工人们开始斗争。
随着定海、沈家门工人运动的完全胜利,金维英到岱山进行斗争。 在高亭镇组织工会的同时,动员工人为资本家要求加薪。 当时,高亭镇的百姓还在忐忑不安,犹豫着要不要加入工会。 这时,金维英做出了大胆的举动。
为了打消高亭镇群众的顾虑,金伟英在家门口挂了一面旗帜,高举着工会的牌子。 后来,她大力动员亲友加入工会,后来因为表现不错,弟弟金水定也成为了工会的骨干。 据她哥哥回忆,他经常去找姐姐报到上班,商量解决办法。
由于江浙地区近海,盐资源丰富,所以舟山地区的盐业相当发达,而戴山岛是舟山第二大岛,戴山岛的食盐产量占整个舟山群岛的一半以上。 虽然食盐产量极大,但岱山人仍然过着悲惨的生活,这是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制盐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人工和连续的纯化。 这不仅需要力量,更需要吃苦耐高温的能力。 盐农们早出晚归,整天汗流浃背,只能做少量的盐。 即便如此,政府也不在乎盐人的死活,干盐都是政府低价收购的,盐人很难维持家庭的日常开支,更别说过上好日子了。
金维英从小就住在舟山,她知道盐人的生活,在深入了解了盐人的生活后,她制定了开展盐人**运动的计划,并向上级报告,并得到了上级的批准。 随后,金薇英一行人来到了岱山岛高亭镇,因为天色已晚,她决定先留在这里了解情况。
当时,金维英的弟弟金水定在高亭的一家店里做合伙人,在弟弟的介绍下,金维英接触到了一个盐农,他的名字叫王仁林。 王仁林出生于闫闵,现在做生意,性格坚强,为人正直。 经过一番交谈,金伟英一行人都认为王仁林是个不错的发展目标。
后来,金维英从各个方面向王仁林表达了自己对盐业的看法,也强调了反抗政府和食盐暴君的必要性。 听着金薇英的话,王仁林不由得感动,她说的每一句话都触动了王仁林的心。 接着,王仁林开始讲盐人的困难,以及政府如何压迫盐人,对盐人犯下暴行。
说到这里,王仁林心里很是生气,同时又有些嫉妒政府的权力。 他们觉得开展这项运动很困难,因为政府和盐暴君的双重压迫,盐人已经有了恐惧的心态。 金薇英认为,当下最重要的是帮助盐农克服恐惧,于是她决定做盐农的思想工作。
一开始,盐农们似乎在做思想工作,就像一个没有干涸的黄头发女孩,他们的期望大大降低。 后来,金维英知道了颜民的想法,于是拿出自己在镇上买来的白切肉,坐下来和大家一起吃。 盐人看到这个长相白皙、长相斯文的姑娘,愿意陪他们和这些皮糙的人一起吃饭,用这么难得的白肉来招待他们,心里渐渐有了好感。
金薇莹一边吃饭,一边和颜民门说话,虽然她的话朴实无华,却触动了每一个颜民的心。 在感情的深处,盐农们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 后来,金维英给他们讲了筷子的故事,一根筷子很快就折断了,但如果有无数双筷子放在一起,那么谁也折不出来。
后来,吸烟者被金维英说服,愿意跟随她发起盐**运动。
就这样,盐业运动开始蓬勃发展,盐农的权益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这一运动极大地推动了舟山地区的革命进程,一些革命者也加入了共产党的行列。
如果说金维英的盐**运动是她一生的亮点,那么她之后的所作所为,就让人对她产生了深深的敬佩,而这一切都要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说起。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开始疯狂**共产党人,金维英也不例外。
由于金维英在当地已经有很大的影响力,党组织决定将她调到宁波躲藏起来。 俗话说“能跑,和尚就跑不了庙”,敌人找不到金维英,就去市民招待所抓捕她的父亲金荣贵。 金荣贵**之后,金维英的母亲和弟弟赶来听消息,但他们也被国民党包围,母子俩一起进了监狱。
一家三口入狱后,金伟英的母亲先被取保候审,一个多月后,弟弟也被取保候审。 后来,因为金荣贵被杀,不说话,敌人无法从他口中得到任何有用的情报,所以也放了他。 金荣贵回到定海后,丢掉了以前的工作,地方被洗劫一空,于是一家人决定在镇海的白家堡村定居下来。
金荣贵一家在镇海安顿下来后,就开始担心金维英的安危。 后来,他们才知道,金维英已经在宁波**。 原来,在“四·一二”之前,国民党已经开始大规模追杀共产党人,同志人数高达300人。 金维英来到宁波后,积极寻找党组织,但没想到,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她倒霉了。
金荣贵夫妇非常担心女儿的安危,于是悄悄回到岱山,把家里所有的财产都卖掉了,然后赶到宁波,想尽办法把女儿救出来。 金维英**这里被囚禁在宁波防卫总部,敌人对她采取“先敬礼后兵”的态度。
当初,敌人“用客气话劝说金维英”,声称只要金维英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并坚决答应以后退党,她不仅不会让她难堪,还会为她安排好位置。 金薇英对他们发出的“糖衣炮弹”不屑一顾,始终咬牙不肯承认自己的身份。
敌人的耐心越来越少,慢慢地改变了对付她的策略。 他们用尽了所有能用的刑具折磨金维英,金维英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哪怕他满身伤痕,也坚决不暴露自己的身份,敌人也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信息。
这时,我不禁想起了鲁迅的一句话:“一个真正的战士,敢于面对凄凉的生活,敢于面对滴落的鲜血。 毋庸置疑,金维英无疑是一个真正的战士,哪怕她饱受折磨和痛苦,脸色依旧不变,伤疤仿佛变成了荣誉勋章,所有共产党人都应该为她的行为感到骄傲。
金伟英在江浙两地领导过多次工人运动,身份暴露,不方便留在上海工作。 1931年,金维英带着***来到江西省瑞金市。 当她来到这里时,仿佛进入了一个新世界,充满了欢笑和充满生机的场景。
金维英刚进入苏联地区,就被任命为中共玉都县委书记。 当时,县委书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县委书记的选拔条件也很高,需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广博的知识面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因为县委书记要面面俱到,工作量极大,需要综合素质高才能做到。
而金维英是中共苏维埃区仅有的两位女县委书记之一。
金薇英对自己的工作非常热情,每次都把上级交办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好,不仅做好了妇女的工作,还应付了反“围剿”工作。 她做事利落,虽然打扮很朴素,但从内到外都散发着英雄气概。 每当她穿上列宁的西装,戴上八角帽,就变成了苏联地区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它不是绝对和平的,会有很多游击战。 为了不拖累大家,金维英努力提高军功,坚持每天练骑马和枪法,在乡间小路上奔跑,增强体魄。 每次她骑车经过农夫家门口,农夫都会在**停下来,私下里,这些农夫都称她为“女英雄”。
1932年,金维英率领新组建的独立团参加第四次“反围剿”,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对国民党军队的战斗,战斗场面非常激烈。 她不顾个人安危,亲自来到前线指挥战斗,即使子弹飞进耳边,她也没有丝毫退缩,最终击退了敌人。 战后,士兵们一致称赞金维英的表现,赞不绝口。
金维英虽然在工作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个人生活上却很不尽如人意。 来到苏区后,她结识了***,成为了一对夫妻,但两人在一起少了,走得多了,在不同的县区打工,他们的婚姻只持续了两年。
几个月后,金维英被调回**组织部工作,担任组织科科长。 当时**组织部长是李维涵,和李维涵在一起的日夜里,两人渐渐有了好感,再过了许久,两人自然就在一起了。 1934年,金维英与李维汉正式结婚。 1936年,金维英在陕北生下了她唯一的儿子李铁映。
婚后不久,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25000英里的长途跋涉,两人在一起不久就分开了。 金维英在前往红军的路上的主要任务是动员沿途群众,加强红军的宣传,后来有不少人陆续加入红军。
红军长征的条件十分艰苦,特别是一些身体状况不好的女同志,特别艰苦,**的妻子邓英超就是其中之一。 金薇英在团队中更能吃苦耐劳,经常帮别人挑东西或扶持别人,她鼓励大家坚持不懈,不断给大家“精神食粮”。
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 以长征为例,长征是现在看来基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是我们的祖先已经做到了,这说明一个坚定的革命信念可以支撑每一个共产党人坚持下去,只要心中充满希望,就一定会迎来光明。 在长征中,需要像金伟英这样的人,他们经常给每个人精神上的鼓励,重新点燃他们的希望。
经过长途跋涉,原本身体状况良好的金维英,因长期疲劳而每况愈下,变得虚弱无力。 1938年,**知道此事后,决定让金维英等人去苏联治疗。
但谁也没想到,金维英这次再也回不来了。
1941年,莫斯科爆发反法西斯战争,希特勒军队开始大规模进攻莫斯科,并用战机无情地轰炸了俄罗斯的各个角落,包括金维英正在休养的医院。 就这样,躺在病床上的金维英,被战斗机无情地炸死了。
因为金维英刚从革命中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改了名字,而且她所做的工作是秘密的,而且她经常要对家人保密,所以很多同志都不知道她的家乡在哪里,甚至她的丈夫李维涵,在她去世后不久。 幸运的是,李维涵从未停止过寻找家人的脚步。
解放后,李维汉经常请浙江的同志帮忙打听金维英家人的消息。 他不知道的是,金维英的家人也在想办法找到金维英。 1938年,金维英的父亲金荣贵快要去世的时候,还告诉弟弟倩倩,一定要找到妹妹金维英,带她回老家看看。
宁波解放后,金水定带着家人上街找妹妹,可是他四处张望了好几次,每次都看到一排排的解放军走过,却没有看到妹妹。 但金水定心里还是想念妹妹,他坚信他们总有一天会相见的。
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件事情终于有了转机,金伟英的儿子李铁映经过多次打听得知母亲是舟山人,但对母亲的家仍然一无所知。 后来李铁映来浙江出差时,让手下去宁波调查,没想到这次竟然有了意外收获,李铁映证实父母已经去世,但他还有一个叔叔还活着。
李铁映特意赶到镇海去见舅舅,那种血浓于水的感觉更让人难以忘怀,哪怕两人从未见过面,见面时还是会痛哭流涕,感动不已。
金维英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女革命家,她在江浙两地组织了早期的盐业运动、妇女运动和工人运动,并生动地贯彻落实,赢得了当地居民的一致好评。 国民党反动派疯狂追杀共产党人时,即使被敌人折磨,也宁死不屈服,一个字也不漏。 她不怕艰辛,不怕累,分担战友的痛苦,给他们坚持不懈的希望。
她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同时也是丰富多彩的。 为什么她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 短暂是因为她的人生停留在37岁,而是丰富多彩的,因为她从不抱怨自己的人生,她把自己的37年活得充实而充满意义。
就她个人而言,虽然她的爱情生活不是特别顺利,但她有过两次婚姻,但她也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就她的革命事业而言,她非常厌恶资本家、地方暴君和下等士绅,同情那些遭受苦难的农民,她对革命事业抱有极大的热情,她坚信革命一定会成功!
像金维英这样的革命先烈,为我们当下的幸福生活付出了艰辛、流过血,我们要永远铭记这些国家的“脊梁”。 没有他们,我们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