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9日电(记者王磊)2月17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将在内蒙古自治区拉开帷幕。 恰逢龙年新年,内蒙古大地弥漫着浓浓的新年气息。 当大街小巷的“中国红”与“十四冬”的“冰雪白”碰撞时,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冰雪季活动,群众冰雪运动的热情逐渐升温,向“沸点”迈进。
图为1月18日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七中学的学生在校园内滑冰。 新华社记者 刘磊摄 享受冰雕、冰滑梯、企鹅赛跑和......与羊驼互动最近的一场降雪将呼和浩特变成了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低温接近零下20摄氏度,无法阻挡市民和游客玩冰雪的热情。
今年,呼和浩特的冰雪旅游非常受欢迎。 内蒙古省会文化旅游发展负责人杨帆介绍,呼和浩特欢乐冰雪节自1月12日在大黑河军区开幕以来,10天内游客总数已超过3人5万人次,营业收入200万元,远超同期水平。 在这个冰雪季节,内蒙古各地共开展了115场冬季冰雪旅游活动,热度出圈,搜索频发。
内蒙古冰雪资源非常丰富,得益于“十四冬”的举办,很多人过着“靠雪吃雪”的生活。 在昔日兴安盟科尔沁右翼旗弘新村,这个人口只有800多人的小山村牢牢把握“第一冰雪期”,在村口建了雪村滑雪场,及时为民众开展了冬考、低价票等活动, 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万名“冰雪宾客”。“滑雪场每年能给村集体带来3万元的红利收入,还能带动30多位村民上班,村里的农副产品也找到了市场,收入高达10万元。 红新村党支部书记李英辉说。
图为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主会场。 新华社记者 彭媛摄 召开一次会议,升级一座城市,活动将成为这座城市的“秀”。 内蒙古自治区冰上运动训练中心矗立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的东山台地上,“十四冬”主会场,不仅像是捧在手心的哈达,更是像飘在空中的祥云,屹立在茫茫雪地上,成为这座边城引以为傲的新地标。 近年来,内蒙古主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入,城市安全管理能力大幅提升,此次冰雪盛会成为各地提升城市质量的契机。
“十四届冬季冬”是继北京冬奥会后在中国举办的首个大型全国性冬季运动综合赛事,是历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规模最大、内容最全的赛事。 在赛事筹备过程中,内蒙古冰雪运动基础设施建设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冰雪产业红利持续造福人民。
图为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速度滑冰比赛场馆。 新华社记者 彭媛摄 “十四冬”开幕前,各分会场主场馆及“同赛”场馆、赛道将继续对外开放,让冰雪运动爱好者享受优质的雪质和专业设施。 截至目前,内蒙古共有冰雪运动场馆122座,面积390座060,000平方米,包括79个溜冰场和43个滑雪场,每年接待近400万人次。
图为1月18日市民在内蒙古赛马场滑雪圈。 新华社记者 摄 北河 滑雪、滑冰等运动对参与者的身体平衡和协调性要求很高,这让很多“运动新手”望而却步。 为了让更多的人体验冰雪运动的乐趣,近年来,内蒙古利用公园水域和城市闲置土地,打造了众多围绕群众的冰雪运动场馆,为群众带来了户外冰壶、冰滑梯、冰球等丰富安全的趣味娱乐项目, 通过举办冰雪那达慕、公众欢乐冰雪周、冰雪欢乐晚会等活动,大大降低了群众上冰雪的门槛,进一步激发了群众享受冰雪的热情。
2023年12月1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举行的第20届冰雪纳达慕赛上,选手们在耐力赛中冲刺。 新华社记者王开燕摄 “随着'十四冬'的临近,内蒙古各地都在用冰雪运动的激情唤醒寒冬的活力,全力激活冰雪经济新动能,造福百姓过冬。 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副局长张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