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没想到,三号题材竟然登上了很多地方卫视的舞台,而且收视率还挺高的,以前叫《社会震撼》,现在叫三号题,虽然在文化输出上确实不错,但是在很多电视台对于全国观众来说,大家更愿意看这部开创性、颠覆性的舞蹈, 他们希望看到我们国家在舞蹈艺术方面的进步;与其看国家队跳一支随处可见的民间舞蹈,如果有一点舞蹈基础的人都能跳舞,还需要国家队做什么呢?
很多人只是对第三题无动于衷,但当被太多人追捧,无时无刻不在出现在你的视野中时,就像一个不吃香菜的人被塞了一口香菜,心里不舒服。
我们对泥土味的厌恶,不是因为泥土味本身,而是因为泥土味的饱和轰炸和过度的商业消费和炒作。
当然,第三题可以火,肯定还有它自己的原因。
首先,第三科目有优点。
首先,技术实力比较高,装饰效果更好。
社会动摇的问题不在于“动摇”,而在于“社会”。 纹身等社会元素确实会影响青少年,对此无话可说。
我个人认为,社会震动太“庸俗”,现在的党太“优雅”。 观众希望能欣赏到优雅与粗俗,但平台似乎发现它确实太“高雅”了,准备冲向“低俗”阶段,直接打破观众的心理防线。
这就像普通人平时喜欢吃淀粉香肠一样,因为它们又便宜又大。 但每次去宴席,宴席上都是西餐,看起来很高端,但份量很小,吃得不习惯。 食客们以为他们不要大鱼大肉,只要肉和蔬菜,老板直接端上了淀粉香肠,你觉得这像个词吗?
我怎么能处于目前的情况:昂贵而花哨但又不饱满的食物,例如鹅肝和烤火鸡。
大众想要的:家常菜,美味又感人,麻婆豆腐,鱼味猪肉丝,红烧牛肉,出来好看。
最后一派对的创新:街头淀粉香肠,魔芋辣条。
而且我不希望春晚也讲第三题,作为一个政治意义大于娱乐意义的节目,并没有因为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做出实质性的改变,以至于现在已经从“制造表情包”变成了“滥用”。 如果为了收视率而强行引入,恐怕会引起更广泛的反感。
所以我突然有点心疼港澳同胞,天下华侨华侨,每年只有一个全球节日关注祖国,能不能给人点好东西?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国,在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下,你能拿下一些东西吗? 文化出圈是件好事,但如果你提到国外的中国舞者,首先想到的是主题三。想想都很难过。
如果春晚穿上原汁原味的难度版本,再配上稍微体面一点的**,我非常支持三号主题在春晚的出现,因为这种舞蹈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国艺术界水平的提升和不同艺术类型的融合与发展。 如果春晚对主题3进行了更高层次的改编,那么我会同意双手,这对“梗文化”的发展是正确的指导。 但如果摆在舞台上的只是几块小小的鲜肉扭动,再加上DY上粗俗难言的动作,那么这个春晚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从基本面原因来看,科目3现在能这么破圈,六年前却被唾弃的原因之一就是经济。 18年来,经济依然繁荣,当时的社会需要秩序,热衷于维持秩序。
在当今荒诞的社会里,人们对未来越来越迷茫,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只能用抽象的方式来弥补精神上的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