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在中苏边界谈判期间,苏方拿出一张地图,将边界线划到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中国岸边,而镇宝岛位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线的中国一侧,即苏联想据为己有。
面对领土主权问题,中国自然不肯让步,因此,中苏两国从此在镇宝岛地区不断发生摩擦。
1969年2月,苏军在两国边境的挑衅行动更加频繁,中苏边界冲突不断升级。 3月,中国边防军为捍卫国家主权,听从**军委的指示,在边境勇敢地反击苏联,这就是著名的镇宝岛自卫反击。
镇宝岛事件发生后,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两国都不愿退缩,苏联也声称要对中国进行核打击,并作出相应安排。
但最终,嚣张跋扈的苏联不仅没有使用核武器,还与中国达成了不进行核战争的共识。 金银岛的所有权问题最终是如何解决的?
众所周知,新中国在建国之初就实行了“一边倒”的政策,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中国始终与苏联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然而,尽管50年代的中苏边界还是和平的,但中俄之间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和两国之间的边界争端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解决,这也为后来的中苏边界冲突埋下了隐患。
上世纪60年代,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方针和策略上存在严重分歧,直接导致了中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的对抗。 隨著兩國關係的惡化,以前沒有提及的中蘇邊界問題也逐漸爆發。
据不完全统计,从1964年到1969年,苏联在中苏边境挑起了4000多起事件。 面对苏联。
在军事和政治压力下,尽管中国不断加强边境警戒,但考虑到外交关系和国家形象问题,中国总体上仍处于隐忍和克制状态。
1968 年 12 月 28 日和 1969 年 1 月 23 日,中苏两队在镇宝岛发生了两次更严重的冲突。 2月19日,中国总参谋部和**联合发布命令,批准黑龙江省军区的战斗计划。 3月,我军在镇宝岛正式发动一系列对苏自卫反击。
在镇宝岛自卫反击后,苏联意识到中国在边界问题上的不妥协、不怕战争的态度,于3月29日发表声明,表示愿意与中国进行边界谈判。 但与此同时,苏联在背后继续增加在中苏边境的军事力量,甚至准备对中国进行核打击。
面对苏联的核威胁,中国毫不畏惧,一方面号召全国开挖防空洞、储存粮食,另一方面积极备战,秘密进行核爆炸试验,随时准备反击苏联。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有与中国破冰的意图,一直密切关注着中苏两国的行动。 中苏关系的破裂是美国希望看到的结果,美国在镇宝岛事件后也向中国抛出了橄榄枝,可以说镇宝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美关系破冰。
1969年,尼克松在美国上台。 早在尼克松上任之前,他就早就有改善中美外交关系的意图,他在就职演说中也表达了与中国对话的意愿。
但鉴于此前美国对国民党的支持及其对中国的打压,中国认为两国打破僵局需要一些时间和机会,中国不想过于积极,给外界留下中国正在叛逃美国的印象, 以免在中美谈判中落后。但另一方面,美国认为中国在镇宝岛事件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也在等待中国主动迈出破冰的第一步。
然而,1969年9月11日,**突然在北京与柯西金举行会谈,这完全出乎美国的意料,尼克松非常着急,最后主动向中国示好,暗示可以从台湾撤军,解除对中国的镇压。
美国的干预让苏联非常惊讶,本来就害怕中国核**的苏联也着急了,要知道,比起中国,美国才是苏联真正的敌人,一旦美中结盟,苏联在战争和世界格局中将处于更不利的地位。
另一方面,世界各国也都非常清楚,一旦苏联对中国进行核打击,中国将不可避免地使用核**进行反击,第三次世界大战极有可能爆发。 而且,核**的影响范围不容小觑,一旦爆发核战争,地球上的每一片土地都会受到影响,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幸免。
因此,大多数国家不支持苏联对中国的核攻击,而在美国选边站后,反对苏联发动战争的声音更加强烈。
迫于压力,苏联最终没有对中国使用核武器。 此后,虽然两国关系长期不妙,但达成共识,不发动核战争,不发动大规模军事冲突。
80年代后期,苏联在美苏争夺霸权的斗争中逐渐处于劣势,中苏关系开始缓和。 1991年5月16日,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国界东段协定》,珍宝岛的所有权问题终于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