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实际战斗指挥员是杜玉明将军和苏羽将军。
在此之前,苏羽和杜玉明从未正面交锋过,淮海之战是他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决斗,战斗的结果有目共睹——杜玉明败下阵来。
许多年后,苏玉达将军对杜玉明有这样的评价:“杜玉明只能打赢仗,不能打败仗; 战争只能在有利的条件下进行,而不是在不利的条件下进行。 ”
显然,这是苏裕达将军从纯粹的军事角度做出的分析。
抗战期间的杜玉明将军。
纵观杜玉明将军的军旅岁月,不难看出他的一个鲜明特点:
但如果战斗顺利进行,杜玉明会全力以赴扩大战斗的成果,不给对方任何喘息的机会。 比如昆仑关的胜利和第一次四平街之战;
但是,一旦战局不利,杜玉明就会失势犹豫不决,导致彻底失败。 例如,中国远征军的大撤退和淮海战役。
杜玉明是蒋介石最引以为傲的将领之一,也是黄埔一期的领袖。
“昆仑关胜利”无疑是杜玉明将军的经典战役。 杜玉明将军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唯一的机械化部队国民党第五军的司令员。
老**。 第五军还有一大批名将,如名誉第一师师长郑东国、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新组建的第22师师长邱庆泉等。
1939年12月18日,杜玉明率领国民党第五军在昆仑关与日军激战。
戴安澜的部下与日本侵略者展开白刃战,一举夺取了昆仑关制高点仙山;
邱清泉率领装甲部队设下埋伏,展开杀戮狂潮,大批日军增援官兵被坦克碾成肉泥,日军尴尬得事后想想都会做噩梦;
郑东国率第一师攻打黄龙,一举夺取日军指挥权。
在这场战役中,杜玉明率领国民党第五军打败了日军,“昆仑关胜利”闻名于世。
在担任远征军副司令员期间,杜玉明的部队在桐谷战役中又取得了一场胜利。
老**。 可以说,在抗日战争中,杜玉明确实是一位难得的将领。
不过,正如苏羽将军所言,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杜羽显然“不会输仗”。
在“曼德勒之战”中,中国远征军因英军惧战而弃战,损失惨重。
在战场形势严峻和中国远征军极为被动的处境下,杜玉明陷入了两难境地。
在“最高统帅”的直接指挥下,杜玉明忠实地执行了“军令”,率兵回国。
也就是在回程的路上,作为宫后任务的第200师团很重,师长戴安兰将军为国牺牲了生命。
杜玉明纠缠不清,“不输仗”,听从“首领”,这些问题在淮海战役中达到了顶峰。
淮海战役初期,杜玉明率领的国民党军队在兵力和装备上占有优势。
老**。 苏羽将军率领的华野共计36人9万人,杜玉明有50多万人,这还不包括黄伟的军团。
杜玉明“一手好牌”,却打了一局烂牌,在整个战役中,兵力多的一方总是被兵力少的一方打败。
按理说,将领多、兵力精良,杜玉明应该打一场“顺风仗”。
然而,在淮海战役前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杜玉明总是在三个作战阶段被解放军压制和殴打,总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战役第一阶段,黄百韬军团被围困时,杜玉明担心自己会被解放军“引诱歼灭”,打不定主意,错过了邱、李军东进解围的机会。
战役第二阶段,黄伟的军团陷入困境,李延年和刘如明的军团也不敢大胆北进,杜玉明在这里没有采取果断措施,主要原因还是害怕被解放军“截围歼”。
战役第三阶段,杜玉明的数十万匹马被围困在陈官庄,淮海之战“谁来杀鹿”的大势已经定,杜玉明更是纠结不清。
老**。 杜玉明手里有徐州集团三十万大军,但在整个淮海战争中,这三十多万人始终没能打出一场像样的主攻战。
30万人包围了30万人,被包围的一方居然什么也没做。
作为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国民党将领,杜玉明竟然如此被动,实在是不可思议。
最终,是“最高统帅”直接出手,杜玉明再次成为“忠实”的执行人。
事实上,解放军对杜玉明集团的“包围”并非无懈可击。
苏羽将军后来说:“其实,我们已经向杜玉明三面开网了,不管你往西走,向北走,还是向东走,但是我们不让你往南走。 ”
除南方外,我军在其他方向唱着“空城计划”。 那时,我们几乎筋疲力尽。 ”
杜玉明就这样被包围,被困死,歼灭。
关于“徐明之战”的失败,关于杜玉明,国民党内的“推诿扯皮”的人评论道:
杜玉明太在乎得失了,一旦遇到挫折,心态就不行了,六神无主,坐等死,徐蟠不败! ”
老**。 言下之意,杜玉明的指挥水平和性格缺陷导致了“徐明之战”的失败。
真的是这样吗? 难道直接介入淮海战役的“最高统帅”不需要追究责任吗?
因此,有人说,在国民党中,杜玉明和陈成是两个“反手英雄”。
可惜的是,直到战败退台,国民党才真正找到他们失败的根源,那就是:失去民心的人,失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