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弱国没有外交"这是世界的共识,每当我们回首那段不堪的历史岁月,难免会感到无奈和遗憾。 破碎的旧圆明园,失落海外的国宝,历史的伤痕,都让我们深感遗憾。
其中,北洋海军师的定远舰,就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痛。 这艘船曾经被誉为”"亚洲最大的邮轮"然而,在1895年,它选择了自爆沉海,直到124年后,它才被世界重新发现。
更令人感动的是,在打捞过程中,工作人员看到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忍不住哭了起来。 那么,为什么定远号被称为亚洲第一艘军舰呢?
它是如何沉没的? 为什么工作人员会哭泣?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定远船的奥秘在探索中逐渐揭开,国家对此十分重视。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山东威海于2019年发起“瑶屋沉船遗址保护区示范会”,详细探讨了定远船的打捞情况,成功出海一批文物。
然而,战列舰主体的打捞非常复杂,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 为此,威海市有关部门已作出详细安排,将二次打捞时间确定为2020年9月17日。
在这一天,每个人都期待着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在广东省打捞局的帮助下,一支考古队从山东省威海湾柳宫出发,沿着东部沿海继续深入挖掘。 经过一个小时的隐身,他们终于清楚地看到了这艘巨轮。
然而,打捞工作非常繁琐,需要耐心和细心。 潜水后,历时10多个小时,历经疏浚、穿缆、吊装等环节,才逐步完成,最后一块重达187吨铁板。
北洋海军这艘铁甲舰所装备的装甲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依旧显得威风凛凛。 这一发现足以证明专家的判断是正确的,定远号确实隐藏在这片海域之下。
按理说,工作人员应该为多年的准备工作没有白费而感到高兴,这是一项重要的考古发现,将有助于我们了解那个时期的历史。
可是,这些潜水考古学家却都抱头哭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最初,人们认为他们的眼泪是因为喜悦而流淌的,他们的工作价值得到了应有的认可和尊重。 然而,考古队的队长立即驳斥了这一观点,称队员们没有喜悦,而是充满了屈辱和愤怒。
原来,在潜水打捞的过程中,除了定远号的残骸外,他们还发现了几名英勇死去的海军的尸骨。 只见他们紧握着战舰的手,好像不愿放手。
这时,人们才真正明白了考古队队员哭泣的原因。 可想而知,在最后的战斗中,那些海军竭尽全力向日军舰队开火,但由于实力悬殊,只能一步步走向绝望。
尽管他们在战场上英勇牺牲,但他们仍然紧握着手中的**,不愿放弃对正义的坚持。 当他们沉入海底时,他们可能还在心里反抗,但却无力重返天空。
这些清军战士不是平庸无能的,他们有勇气,有血。 然而,在清朝的腐败环境中,他们的才华无法释放,他们的理想最终破灭了。
那么,为什么这些英勇的战士会输掉这场战争呢? 让我们从头开始,整个事情都经过了。
从古至今,中国一直被视为大国,各国都来朝,引世为傲,历经千年。 然而,近代以来,西方的两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各大帝国纷纷崛起,而清朝却坚持对外封闭的政策,逐渐从世界头号强国沦为落后甚至危机四伏的境地。
1840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第一次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向清朝敞开大门,从此,中国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不仅如此,外界的压力也没能改变清朝的腐朽,其中慈禧太后就是奢侈浪费的始作俑者。 她每顿饭要吃100道菜,不惜花很多银两建造宫殿,举办大型庆典。
据记载,慈溪在巅峰时期一天要花4万两。
在清朝的统治下,腐败达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忠心耿耿的**被排除在外,而只能拍马掌的**却能一步步崛起。 从长远来看,清朝只能通过支付割让土地的赔款来生存。
然而,清朝内部逐渐出现了一些头脑清醒的掌权者,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等。 其中,掌管中央政权的恭亲王是最激进的。
1861年1月11日,他写信给慈禧太后,引进西方技术,富国壮军。
慈禧虽然抗西,但清朝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不得不做出改变。 因此,她同意了这一提议。 此后,留学生的派遣、西式学校的建立、先进技术的引进等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西化运动中,中国先后建立了江南机械制造局、福州造船局、天津机械局等军工工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李鸿章筹建的北洋海军师。
1888年,北洋海军师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没有现代海军力量的历史结束。 北洋海军师成立之初规模庞大,主力舰25艘,辅舰50艘,运输舰30艘,官兵4000余人,海军300余人。
根据《美国海军年鉴》的排名,北洋海军师在当时的世界海军中排名第九,在亚洲首屈一指。 李鸿章为实现这一目标,付出了近十年的努力。
1880年,他开始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建立天津海军学院,作为储备军事人才的一种方式。 然后,他孜孜不倦地前往英国和德国,订购了当时亚洲最大的军舰——定远号。
这艘战舰的成本高达一百四十万两**,李鸿章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从慈禧太后那里得到了这笔预算。 他委托英国造船公司设计它,并让著名的德国造船厂Volken自己建造。
时隔近一年,这艘7000吨级的铁甲舰终于成功下水,交付时,清朝的**被它庞大的体型震撼了。 定远号船的长度为945米,宽18米,吃水6米,满载排水量7670吨,其功率是恐怖的6200马力。
在中国近代海防史上,有一艘号称“亚洲第一铁舰”的军舰,是北洋海军师的骄傲——定远舰。 “定远”号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德国克虏伯305毫米后膛炮,并在舰的左右两侧装有双炮塔,采用水压动力,每门炮重315吨,射程惊人25倍。
无论从数量、威力还是作战能力上,定远舰都达到了当时的世界顶级水平。 在定远舰的基础上,李鸿章还定制了致远舰、振远舰、济源舰等顶级战舰,在前往俄罗斯、朝鲜半岛和日本的途中屡战敌军,成为北洋海军师的骄傲。
一时间,北洋海军似乎有复兴清朝的野心。
慈禧太后以个人欲望限制了西化运动的发展,她不愿意为西方人分配资金,因为这会减少她的奢侈金钱。 相反,她提前为60岁生日组织了1000万两的生日,这笔钱从西化运动的资金中扣除。
这导致了西化运动发展的限制。
原来,北洋舰队在1893年遭受了重大预算削减,导致船只无法修理,无法更新,甚至无法确保士兵的口粮。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立一支令人恐惧的军队?
慈禧太后与明治天皇形成鲜明对比。 明治天皇在看到城东舰等先进军事装备的威力时,感到了巨大的威胁。 他在日本各地开展了动员运动,在登基之初,他在《天皇诏书》中宣布,他将“开辟千里的波浪,向四面八方宣扬国家的威望”。
慈禧太后当然也有这样的理想,只是她的注意力只放在自己的奢侈生活上,并不关心建国。
明治天皇在短时间内筹集了大量私人资金,然后坚定地执行"脱离亚洲,加入欧洲"政策。 在他的领导下,日本海军的实力迅速增长,到19世纪80年代末,它已经能够与北洋海军师团竞争。
因此,日本立即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1894年7月25日,丰岛的一声炮响拉开了中日战争的序幕,距慈禧诞辰还有三个月,但慈禧太后却失去了平安过生日的机会。
因为日本准备充分,清朝急于对付,日本海军一路前进,而清军则被击败并撤退。
在经历了最初的惨败之后,北洋海军师开始出现。 其中,定远舰等**开始反击日军,清朝海军的抵抗使战局一度逆转,胜利的天平再次向清**倾斜。
但是,由于军费开支的急剧减少,北洋海军师的装备无法承受持久战的压力。 随着日军**人数的增加和火力的加强,北洋海军师再次陷入困境。
致远号舰被炮火击中,失去了战斗力,最终选择与日军舰同归于尽。 定远号虽然幸免于难,但被迫撤退到威海的柳宫岛,无法继续参战,形势依然严峻。
1894年的战争平静了下来,但日本人不允许定远存在。 因此,在1895年,他们再次突袭六公岛,导致定远号船严重受损,随后撤退到威海卫军港。
然而,**在撤离途中再次被鱼雷击中,导致动力丧失。 为了不让它落入日本人手中,定远号船的船长丁如昌迅速做出决定,决定将其炸毁并沉入海中。
从此,定远船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甲午战争以清朝战败而告终,标志着西化运动的彻底失败。 1895年,李鸿章被迫签订了羞辱国家的《马关条约》,日本占领了中国的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列岛。
除了对我国土地和**的野心外,日本还对沉没的定远号船感兴趣。 1896年,日本人开始打捞定远号,他们的两次尝试暴露了他们的狼野心。
首先是研究军舰的结构,以便在日本建立一支庞大的舰队。 二是将定远号船的残骸运回日本,作为战利品展示。
然而,这些企图遭到了国内的强烈反对,但在清朝战败后,他们无力阻止,只能让日本挽救。
尽管日本已经成功地打捞出“定远”号的部分外部钢材,但由于其无法克服的技术困难,其核心仍然在深海中处于休眠状态。 残骸被日本运回福冈市,建成陈列远博物馆,成为中国人民心中不可磨灭的伤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也曾试图打捞定远号船,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019年该项目才正式启动。 在这个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个宁死不放手的海军士兵,他们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正如定远船水下考古调查项目负责人周春水所说,“定远船从头到尾都是一艘英勇的战舰,这件铁甲是历史的见证,是英雄的见证。 ”
自2012年11月24日中国成功下水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以来,中国的海上力量迅速发展,不再是过去的样子。
近年来,中国056护卫舰、山东航母战斗群、075两栖攻击舰等先进装备的出现,进一步增强了中国海军实力。
在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域,中国海军的名字早已耳目一新,成为世界海军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定远事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但展望未来,我们坚信这样的悲剧不会在中国海域重演,我们将继续发展海上力量,维护我们的海洋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