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将作战环境的变化和战争的特点归纳为“反介入区域拒止”的挑战,认为在这种变化下,美军正面对抗的风险和代价将非常高,因此越来越不敢正面对抗。
美国航母编队的作战模式可能不得不改变:它可能会移动到对手的“反介入区拒止”区边缘,对选定的目标进行远程打击,然后在无线电静默中迅速机动到下一个行动区域,然后突然从某个地方出现,迅速而有力地进行打击。
在上述战略调整过程中,美国海军陆战队重新定位了从内地反恐行动到海军远征作战,回归两栖作战的老路,充当前沿存在的支援力量,在海上前沿防御的对抗区域不敌对手。
“跳岛行动”的一般实施步骤如下:第一步,以小精锐部队突袭岛礁,登陆新型登陆舰,夺取机场; 第二步,利用运输机或舰载运输***将攻击系统运送到岛礁,发射导弹攻击对方舰艇; 第三步,部署防空和反导系统; 第四步,通过运输和补给,完成对岛礁及周边海域的控制; 第五步,以所控制的岛礁为前沿基地,进行下一轮“海上游击战”。
美国海军陆战队能否在对手的远程火力范围内建立一个有效的“远征前沿基地”? “分布式作战”的力量能否站稳脚跟,存在并战斗? 对于美军来说,这都是一个“生还是灭”的问题。
文本 |林志远.
在大卫·伯格和埃里克·在史密斯两位司令员的领导下,根据“部队设计2030”计划,美国海军陆战队正在经历战略转型,包括升级二战时期的“跳岛战术”,准备在西太平洋新形势下打一场“海上游击战”。
美国海军陆战队为什么要实施这一转型,它有什么具体的战略,未来将如何部署,以及它的效果如何,值得研究。
爱沙尼亚塔林附近的阿马里空军基地的美国MQ-9无人机(来源**)新华社路透社。
从海到陆“到”归海”。
“海上游击战”是服务于美国大国竞争战略和大国战争需要的产物,是企图破解“反介入区拒止”的“新颖”作战方式,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展示自身地位和作用,为夺取和维护制海权作出贡献的愿望的体现。
这种“新颖性”策略的出现是基于以下背景:
首先,美国对国家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各军种都在创新战术。
过去,美国一直关注非国家行为体; 现在,美国必须对付一个势均力敌的“同级别对手”。 根据美国2022年10月发布的新版“**战略”,美国应“全力以赴”,团结盟友,将竞争、合作与对抗结合起来,利用“决定性的十年”赢得与主要对手的战略竞争。 2022年新版《美国国防战略》呼吁动员所有国家权力工具,与盟国和伙伴合作,跨作战领域、战区和冲突频谱无缝整合,实施“综合威慑”。
国家战略规定了军队要“做什么”,而美军对“怎么做”问题的回答是提出新的“联合作战概念”,并将其转变为“联合全域作战”。 在“联合作战构想”的指导下,各军种创新了各军种作战构想,设计发展了部队,加强了演练和实际应用。 这些新概念所针对的假想敌人是亚太地区的“高端对手”,美军认为这是一个特殊的、不断壮大的、坚定的对手,很难对付。 美国海军陆战队之所以要打“海上游击战”,是因为这是为了实施国防战略和“联合作战构想”而进行的战术创新。
二是作战环境发生变化,美军对正面对抗缺乏信心。
美国军方认为,当前的战略竞争正在加剧,随着先进传感器和精度的扩散,潜在的对手可以利用最好的战术和战术,从一定距离阻挡美国海军和联军,并利用对抗区域作为屏障来胁迫美国及其盟国和伙伴。 在西太平洋,美军在第一岛链的前沿基地不再安全,以航母编队为核心的海上作战系统可能失效。
美军将作战环境的变化和战争的特点归纳为“反介入区域拒止”的挑战,认为在这种变化下,美军正面对抗的风险和代价将非常高,因此越来越不敢正面对抗。
如果未来发生海上高端冲突,美国航母中队可能不得不改变其使用方式:它可能会移动到对方“反介入区拒止”区域的边缘,使用远程打击来选择目标,然后在无线电静默状态下迅速机动到下一个行动区域, 然后突然从某个地方出现,迅速而有力地打击。这也是一种“海上游击战”。
第三,新任务、新任务催生了沿海地区的“游击”战术。
当前,美军海上战略正在从“从海上转向陆地”向“回归制海权”转变,强调确保兵力投送和制海优势。 在解决问题的思考上,强调“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在政治上更可行,地理上更分散,操作上更灵活”; 在兵力部署方面,部分部队从第一岛链调往第二岛链,加强对第一岛的防御,加强澳大利亚的“南锚”(“北锚”是日本)。
将战略重心向后转移,并不意味着美军正在从西太平洋“撤退”,相反,美军是在西太平洋“锁住岛链”,进行“海上压制”,目的是击退对方的前沿力量,一旦发生冲突, 它可以将对手拖回去,为援军的到来争取时间,并最终在第一岛链中阻挡对手。
在上述战略调整过程中,美国海军陆战队重新定位了从内地反恐行动到海军远征作战,回归两栖作战的老路,充当前沿存在的支援力量,在海上前沿防御的对抗区域不敌对手。 近年来,美国海军陆战队陆续提出了“对抗环境中的沿海作战”、“远征前沿基地作战”、“分布式海上作战”和“内线部队”等概念。“海上游击战”是在战术层面实施上述作战理念。
**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空母舰在阿拉伯海航行(来源**)新华社美联社。
动态使用士兵,打了就跑”。
“海上游击战”以海上分散作战为指导,采取整体分成部分、小分组、多条路线、超视距攻击等战术,沿第一岛链进行“跳岛作战”,企图从“内线”突破对方“反介入区拒止”防线的缺口,为“外线”的增援争取时间。
首先是从“内线”进行第一波“冲动”打击。
“脉冲作战”是美军“联合作战构想”的宗旨之一,是“联合全域作战”的一种,其特点是精心利用联军的长处,以产生或利用对对手的优势,其灵魂是“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
美军的愿景是,海军陆战队作为“内线部队”,具有隐蔽性强、机动性强、装备价格实惠(配备大量无人平台)的特点,能够在战时在前沿冲突区进行第一波“脉冲作战”,夺取并控制沿海地区的关键区域、通道和海峡, 加强对前沿海域的控制,迅速削弱对方的海、空、信息优势,拖延对方行动,为其他部队进入战区创造机会。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史密斯说,该部队能够“从内部打开门”。
二是遵循“海上分布式作战”原则。
小型、分散的地面和海上分遣队主要用于削弱对手在“反介入区拒止”范围内集中力量的能力,并阻碍其在关键的空中和海上交通线上的行动自由。 过去,协调联合兵种作战的最低梯队是步兵连; 合成类作战单位现在可以降级为小队。 单元越小,它就越分散。
“分布式海上作战”的特点是分散、机动、整合,可以增加对手的行动成本,为自己灵活选择行动计划和组建联合特遣部队争取时间。 二是可以更灵活、更灵活地获得阵地优势,进行突然袭击,或者更有效地与直接和间接火力交战; 第三,可以降低对手火力的杀伤力; 第四,它可以增加对手的成本,制造不确定性; 第五,可以降低动作特性,避免被对手发现。 在精确打击行动中,率先感知,率先感知,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三是采取“跳岛行动”的策略。
“跳岛战术”又称“跳蛙战术”,起源于二战后期的太平洋战争,它以某岛为前进基地,绕过不必要的岛屿,对重要岛屿发动有针对性的攻击,避免陷入逐岛争夺的局面。 从那时起,“跳岛战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今天的“远征前沿基地作战”实质上是美军“跳岛战术”的升级版,主要针对太平洋地区,聚焦第一岛链,强调前沿部署机动性强、电子和物理特性低、易于支援敌方海域一系列简单临时岸阵地的前沿作战队,以支持海上控制作战, 在沿海地区开展海上拒止行动,支持海域感知,提供前沿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监视、侦察、目标定位和反定位能力以及前沿的持续支持。关键是要坚持在对方远程打击火力覆盖范围内对抗,保持持续的进攻态势,破坏对方在前沿海域建立的“区域拒止”体系,为“外部部队”增援和发起反击赢得空间和时间。 核心思想是快速隐蔽地交付,两栖夺取岛屿,“以岛控海”。
从演习的假设和情况来看,“跳岛行动”的一般实施步骤如下:第一步是以小规模精锐部队突袭岛礁,登陆新型登陆舰,夺取机场; 第二步,利用运输机或舰载运输***将攻击系统运送到岛礁,发射导弹攻击对方舰艇; 第三步,部署防空和反导系统; 第四步,通过运输和补给,完成对岛礁及周边海域的控制; 第五步,以所控制的岛礁为前沿基地,进行下一轮“海上游击战”。
远征前沿基地行动”。
2020年3月23日,时任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戴维·伯格(David Berg)提出“部队设计2030”概念(每年发布升级版,最新版本将于2023年6月发布),计划在未来十年内组建至少三个濒海作战团,将美国海军陆战队改造成轻型、 速度更快、规模小的夺岛部队,主要执行“区域拒止”行动。具体设计如下:
作战任务:濒海作战群将在敌海空间开展“远征前沿基地作战”; 作战行动在各种系统中进行; 协调防空和反导行动; 支持海事传感; 支持海军水面战; 支持信息化运营。
组织:濒海战斗团具有规模小、重量轻、机动性强等特点。 每个团约有1,800,200人,由四个部分组成,包括一个指挥单位(团部); 1个濒海战斗队,1个步兵营和1个反舰导弹连; 1个濒海防空营,负责防空、空中监视和预警、空中控制、前沿重整和加油行动; 1作战后勤营,负责远征前沿基地的补给、导弹库管理、与高级后勤人员对接、医疗援助、弹药和燃料分配、野战维护等任务。
装备配置:濒海战斗群主要使用四种系统进行“海上游击战”。 第一个是“海军海军陆战队远征舰拦截系统”。 该系统发射“海军打击导弹”进行攻击**,这些导弹安装在联合轻型战术车辆上,可以在地面上移动,以便在海上进行拒绝和控制。 第二个是MQ-9“收割者”无人机。 它是一种中空长航时无人机,其主要任务是连续猎杀对手目标,也可以作为情报监视和侦察平台,利用传感器向联合部队指挥官提供实时数据。 2023 年 5 月,海军陆战队收到了八架 MQ-9 死神无人机中的第一架。 第三种是AN TPS-80地对空任务定向雷达。 它是一种远征多功能雷达系统,最初于2018年部署,旨在提高濒海战斗群的反击能力以及对巡航导弹和无人机的防御能力。 第四,海军的中型登陆舰。 该型舰艇可填补大型多任务两栖作战所需的大型舰艇与小型短程登陆艇之间的能力空白,是一种低特性岸对岸抢滩登陆舰,在战区具有较强的维持力,可在对抗环境中独立作战或与其他水面战舰协同作战。
部队部署:2022年3月3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将第3海军陆战队团改编为第3濒海作战团,并将其部署在夏威夷海军陆战队基地。 例如,连续两年参加美菲“肩并肩”联合军事演习,2023年9月25日、28日参加“部队设计与整合”演习,形成初步作战能力,有望在两年内形成综合作战能力。 2023年11月15日,第12海军陆战团改编为第12濒海作战团,驻扎在冲绳地区(第1岛链)。 美军计划将第4海军陆战团从冲绳调到**,在2027年将该团改编为第4濒海作战团。 此外,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夏威夷组建了第一个MQ-9A收割者无人机中队,并成立了海军陆战队信息司令部。
海上游击战“有效。
美国海军陆战队已经实施了近四年的转型计划,并在组织、装备和训练方面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但是,“海上游击战”还很不成熟,甚至还存在一些致命的问题。
首先,部队的设计存在缺陷。 自“部队设计2030”计划出台以来,美军内部存在诸多争议。 批评者中有许多退役的海军陆战队高级军官和前政府成员,他们质疑削减装甲、火炮和航空能力会破坏海军陆战队各兵种有效整合的传统,削弱战斗力; 濒海战斗群是为西太平洋的夺岛战而设计的,其他地区呢? 新的操作概念没有得到确认; 没有......解决后勤保障问题
其次,对盟友的支持存在疑问。 一方面,要对西太平洋岛礁实行“海上游击战”,就必须确保美军进入这些海域没有政治障碍。 另一方面,如果美国在其盟国的岛屿或基地作战,那么这些国家可能会受到军事攻击,他们的地位将动摇。 因此,美国能否真正获得盟国的支持是值得怀疑的。
第三,美国没有火力优势。 “海上游击战”主要在第一岛链上进行,美国没有“地理”优势。 在这个地区,美国海军陆战队能否在对手的远程火力范围内建立一个有效的“远征前沿基地”? “分布式作战”的力量能否站稳脚跟,存在并战斗? 对于美军来说,这都是一个“生还是灭”的问题。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