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傅秋涛将军因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杰出成就被授予开国将军衔,成为57位开国将军之一。 与韩显初、邓 华、三阳、叶飞等将领不同,傅秋涛并不以军功出名,所以在众多开国将领中,他的声望并不高,本文要讲的就是他的故事。
傅秋涛1907年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一个贫民窟,这里是著名的老革命根据地,是**领导的平江起义的发生地。 而且,平江历史上也出产了无数名将,如钟启光、苏振华、张震、刘志坚、吴心权、钟伟、欧阳温等,都是傅秋涛的故乡。
傅秋涛18岁参加湖南农民运动,10年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任湖南省委书记、湖南省军区政委。 **红军长征后,他带领5000多人在湖南、湖北、江西坚持奋斗了3年。
1938年初,新四军成立,南方各省游击队编成四个支队,傅秋涛率领的湘鄂赣红军编入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傅秋涛任第一支队副队长、第一团团长。
第一支队共有2个团,司令员为**元帅;
第二支队司令员为张定成,副司令员为苏煜将军;
第三支队司令员为张云毅上将,副司令员为***
第四支队的指挥官是红二十五军著名将领高敬廷。
1941年1月,蒋介石策划了震惊中国和世界的皖南事变,当时傅秋涛是安南新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奉命随部队北上。
1月6日,皖南事变发生,傅秋涛的部队突然遭到敌军袭击,唯一的广播电台也在战中被烧毁。 傅秋涛立即召开干部会议,商讨突破的具体方案。
此后,傅秋涛的部队向前进攻,先后攻克了敌人的几座山丘。 这时,支队副司令员赵灵波要求部队撤退休息,“不服从命令的,按军处罚。
当时的团长熊英堂提出了反对意见,但他完全不予理睬。 后来,熊英堂率兵攻敌山,到了半山腰时,赵灵波命令小号手吹响了撤退号角。
傅秋涛得知情况后非常生气,让侍卫去找赵灵波,赵灵波却已经投敌了。 面对这种情况,傅秋涛只好指挥部队独自突围。
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奋战,傅秋涛率领的一支纵队突破了包围圈1000多人,占安徽事变全部突破人数的90%。 在我们的教科书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军部和新四军直属的9000多人被国民党8万余军包围,除1000多人突破围困外,其余大部分阵亡。 ”
这句话中的“突破千人”主要是指傅秋涛率领的部队。
在这次突围中,傅秋涛为了安全起见,将小女儿托付给当地村民,直到新共产党成立后,这个女儿才回到自己身边,傅秋涛才给她改名为“傅欢”。
新四军军部改组后,傅秋涛任新四军第七师副师长,张定成任师长,曾锡生任政委。
解放战争期间,傅秋涛随新四军进入山东,历任鲁南党委书记、鲁南军区政委、鲁南军区司令员、第一副政委。
淮海战役前夕,华东局认为战斗规模过大,决定成立华东战线支援委员会,由傅秋涛任主任,负责调配华东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前线。
我们知道,元帅一元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老百姓用小车推的。 “当时,山东解放区有200多万人用担架和手推车支援前线。
从修好运输保障通讯线路,到建立粮库粮站,抢做棉衣棉被,到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到运送伤员,清理战场,押解俘虏,动员参军,......
当时,前线如火如荼,每天需要300万斤粮食,加起来有上亿斤。 这些艰苦细致的工作背后,有具体的组织者傅秋涛。
在《淮海之战》中,我们看到杜玉明一行人被围困在陈关庄,我们的士兵还能在风雪中吃到肉包子,这不是艺术捏造,而是历史上的真实事。 不仅如此,我们的肉包子还支持了杜玉明集团的解散。
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傅秋涛担任山东支部书记、山东军区政委,不久后调任第一复员委员会秘书长,参与领导了百万士兵的安置工作。 此后,他长期担任人民武装部部长,为新中国的民兵建设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傅秋涛认为,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反侵略战争中,民兵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不容小觑。 当时,负责民兵工作的军委是第一任元帅,傅秋涛主动问应,希望能总结中国民兵建设的宝贵经验,编辑成书,徐帅一听就答应了。
1978年,“中国民兵”编纂队成立,傅秋涛将毕生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这项事业。 那时,他已经十几岁了,但还在努力,他带着编纂队的同志走遍了全国许多地方的旧革命根据地,收集了大量宝贵的史料。
1980年10月,《中国民兵》初稿完成后,傅秋涛花了五个月的时间,逐字修改和确认初稿。 此时的他已经患上了肺癌,病情十分严重,但傅秋涛不仅没有因此而放松,反而更加努力了。
那段时间,他每天凌晨3点起床,有时还坚持晚上工作,就这样,傅秋涛完成了人生最后一件大事,无怨无悔地离开了1981年5月25日。
正如**在悼词中所说:“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献身于人民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