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只要有空闲时间,只要不看***文章看快手**,我一直在听作家薛墨的书,当然,我主要听他的自传长文《一个人的西部》,偶尔也听他在沙漠三部曲中的《沙漠祭祀》, 至于沙漠三部曲中的《狩猎平原》,也懒得听,《白虎关》也听了一段时间了......总的来说,在当代作家中,薛默绝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家,一个有思想、有智慧、有深度的作家,他的作品绝不是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编造的肤浅庸俗的作品。
我很自豪,他原来是甘肃的作家,曾经是和我们一样的草根教育家,后来成为了一名职业作家。 听了他的工作经历,确实有点害怕,这样一个天才般的作家,差点毁在基层教育管理部门的官僚手中,那些领导自以为是的官僚作风,如此嚣张跋扈。看到这里,不禁想起著名作家梁晓声在电影厂工作时的分室经历,当时分室的奖励条件是部门级干部可以加八分,获得国家奖的编辑(专业人士)的作品一次可以加两分, 而一般国文学奖只能算一次,不能重复算,只有拿了毛墩文学奖,才能加起来,当然是一两分——毛墩文学奖?真是令人瞠目结舌,试想一下,一次获得这样的国家文学奖,是不是很了不起? 你想再得到多少次? 要知道,毛墩文学奖设立以来,只有已故女作家张洁两次获得此殊荣,堪称文坛奇迹,只有白痴领导才能想到分房委定下的这种条件。
好在金子永远会发光,薛默终于从世界上脱颖而出,成为全国一流作家,出版了20多本书,为我们甘肃赢得了荣耀,增添了光彩。 他是土生土长的凉州人(武威),出身贫寒,是名副其实的西部农民家庭之子,家里有很多兄弟姐妹,但在七八十年代,为了让他继续读书,其他姐妹大多忍住了痛苦,放弃了跳出农场的唯一希望, 过早地走上了打工卖苦力的道路。高中毕业后,他没能考上大学,最终考上了武威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当了一名农村小学教师。 但他不甘平庸,忍受孤独和忽视,拼命学习,虔诚地守护着心中永恒的信仰。 真是“天降大事,百姓,要先心疼,练筋骨......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忍受了别人难以置信的打击和挫折,最终奋力走出了这个世界。 听了他的故事,我似乎明白了一些道理——一个无时无刻不在想名利的人,永远不会太成功,或者说不会很成功。 另一个启示是,不管你做什么,能不能成功,你都要先学会如何做人,而不是说或做两面皮——一个作家再有才华、再聪明,如果性格不好,作品也不全是正能量,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和时间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