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三届五中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今年将重点开展八项工作,其中之一就是“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统筹山区综合保护和系统治理; 江林田湖草沙,实施'三北'防护林等重大生态保护工程,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之战,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产品溢价升值,让绿水青山更好地化身金银山。 ”
以优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振兴发展,扎实推进山河林田湖草原沙地综合保护管理,着力培育健康稳定、功能齐全的森林、草原和湿地生态系统,事关生态安全,建设绿色龙江。
清澈的海水、郁郁葱葱的山峦和良好的生态是我省最大的财富。 我省作为祖国最东端、最北端的省份,生态环境优势突出:森林覆盖率高,拥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绥芬江四大水系,星开湖、景坡湖、莲环湖等众多湖泊。 我省森林和天然湿地面积居全国前列,冰雪资源丰富。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就要保护好绿水青山,保住数量,实现生态变迁。 要科学开展土地绿化,大力植树造林,根据土壤墒情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构建以农田防护林带为基本框架,多种林种、多种树种并存,网带、乔木灌木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以及镶嵌和整合的农林牧业;着力建设标准化生态林场(院),不断增强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功能; 通过植被恢复、退耕还湿、水系连通、环境改造等措施,开展草原湿地高质量恢复管理,进一步拓展濒危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繁殖空间,实现山川、河流、 森林、田野、湖泊、草原和野生动植物。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的观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向生态求红利,是龙江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振兴的路径选择。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必须同时发展多个产业,加大增量,实现产业和生活的变革。 要把路径清晰的无形无价森林生态资源转化为有形有价值的“生态产品”,用碳汇经济滋养生态建设,实现自我造血的正向循环,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无价之宝。 探索开展多功能两用林建设,依托林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快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林业食品医药产业等林下经济和文化旅游保健产业,促进生态整治和林农增收; 顺势发展生态、有机、特色农业等项目,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积极探索“碳汇”价值转换路径,形成实现“双碳”目标和碳汇价值的政策体系、技术标准和实践路径; 积极推进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开发储备,建设数字化、智能化一流碳汇交流中心,打造生态价值实现示范基地。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大力实施城市水系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将生态景观编织成一条线、一块块,着力打造松花江城市水系治理典范、全省幸福江湖建设先锋区, 全面营造绿色发展和谐共生的景象,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守护碧水、青山的受益者。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必须科学规范管理,实现管理保护效能的转变。 要依法科学精准治理污染,相关职能部门要齐心协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之战; 严格落实造林过程中的质量指导和跟踪监督、造林后的后续验收、造林质量三查核实制度; 督促管理、延伸整改、全面开展溯源工作,建立“林长+江湖长+田间长”联动机制,同时完善长效督导机制; 相关部门要聚焦服务保障,主动提供一线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环境管理问题; 探索实现数智林精准管理,搭建“智慧林业”综合管理平台,智能实时动态监管,提升科技管控能力,确保山、人、火封; 借助数字化应用,探索“数字化+双碳+零废弃”模式,对生态建设的核心业务流程及其配套的企业管理体系进行重组和重新设计,使资源管理保护更加科学,产业发展更加有力,企业运营更加高效。
坚持底线思维,实施生态振兴,巩固和提升绿色发展优势,让低碳成为龙江振兴发展最鲜明的特色,让绿色成为龙江高质量发展和持续振兴最鲜艳的背景色,为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屏障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作者来源:东北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