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什么被称为半圣?
他是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小镇青年,成长为晚清最有权势的大臣之一的?
曾国藩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一个资历平庸的普通人,也能把一手烂牌打成王弹! 有时愚蠢和迟钝并不一定是坏事。
他不是王阳明、李白那样的天才,高不可攀,只能供奉。 他一生的智慧,无处不在,指引着我们普通人。 看来,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能从曾国藩身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
曾国藩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七个阶段:七科举——立志成圣——快速晋升——镇压太平军——事业巅峰——西化运动——人生传承。
做一个自信的人
不断突破自我的秘诀,就是做一个自信的傻瓜。
中国人修炼家谱,是最重要的官员,但曾国氏的祖先却是五六百年的平民,连一个秀才都没有。
于是曾国藩的爷爷把家里的财富都用尽了,只为了自己的子孙读书。
但后人的天赋实在是平庸,曾国藩的父亲考了17次,头发花白,所以是个秀才。
曾国藩并非天生聪明一帆风顺,相反,他不仅不够聪明,就连天赋都算不上“一般”,可以说是有点笨拙。
曾国藩读书的时候,有个贼偷偷溜进屋里,本来想等他看完书睡觉再出来,可是曾国藩把文章看了一遍又一遍,背了一遍又一遍,可是他记不下来,贼也等不及了, 于是他怒气冲冲地跳了出来,说:“你这么傻,在读什么书? 我听了几遍就记住了! 然后他又背诵了一遍,趾高气扬地离开了。
曾国藩也6次考试不及格,文章甚至被“停评”,作为反面例子,全省公示,饱受摧残的曾国藩从痛苦中吸取教训,自我反省,终于摸出了问题的关键。
在父亲死记硬背之后,虽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却让自己失去了最重要的个人主张和大局观。
所谓重剑无锋利,不高巧,那些没有走的“捷径”,不一定是浪费时间,反而会成为一种扎实可靠的积累。 一次都没通过测试? 然后再做一次! 还是没打? 然后测试七次!
于是他第七次考场,十年刻苦学习和顿悟的根基,瞬间让他觉得自己打开了关节,真的一举考上了高中。
不仅如此,他还一气呵成。28岁那年,考入金石院,进入翰林书院,从此开始了他辉煌的人生。
艰难的科举之路塑造了曾国藩独特的人生哲学:“依旧笨拙”。 大多数人都努力变得聪明,并认为工作越聪明,努力越少越好。 但曾国藩说:“天下最笨拙的,能胜天下最巧思的。 ”
另一方面,那些自称平庸的人,实际上是用这种自我暗示来逃避困难。
那些自诩聪明的人,总是会因为自我陶醉而做出盲目的决定。
因此,有意识地沉闷却不失去自信,是不断突破自我的秘诀。
一个人的一生就像果实成熟的过程
一个人的一生就像一个果实成熟的过程。
雄心勃勃的曾国藩进入翰林书院后,发现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乡下人。
曾国藩在二十多岁时反省了许多缺点,其中最严重的是浮躁、虚伪、狂妄、好色。
自卑的曾国藩开始接触大儒的著作,比如王阳明的《传》,王阳明也经历了两次跌倒,但王阳明却说:“天下以不当先为耻,以不被诱惑为耻。 “意思是大家都为落到第一位而感到羞愧,但为落后后无法保持正常的心而感到羞愧。
曾国藩大为感动,30岁那年,是曾国藩人生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决定重生,成为新人,立下了学习成为“圣人”的雄心壮志。
他听从了唐健的建议,一直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从一开始写得像个跑账,到后来格式和规则的不断完善,这个写作就是一辈子。
曾国藩的日记不长,一天大概一两百字,关键是写完之后,会按照吴任的建议交给朋友传阅,请大家评论。
曾国藩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日记给朋友看? 因为外力远大于内力。 事情必须受到刺激和强迫才能成功。
每个人的意志力都是有限度的,自我监督是有盲点的,要做到彻底并不容易,但人是有自尊心的,所以通过朋友和老师来监督自己往往是最有效的。
他不仅每天记录这一天发生的事情,而且反思自己在这一天的错误,分析如何做得更好并纠正它们。
晚年,曾国藩总结自己的人生经历说:“一个人的一生就像一个果实成熟的过程,我们不能着急,也不能懈怠。 ”
解决问题的知识就是智慧
曾国藩一生经历了道光、咸丰、慈溪三代统治者。 道光的赏识,让他在十年内实现了七招,连续十关,没有背景和背景。 咸丰的厌恶让他失去了所有的实权,变成了一个人人唾弃的人。
慈禧的自私心机,让他在官场上遭遇了种种风风雨雨。
刚进入职场时,处处坚持原则,立场坚定,但最终却遭到了周围所有人的排挤和暗杀。
在世界动荡不安的时候,一位学者创建了湘军,指挥了英雄们。 对抗太平天国,屡战屡败,甚至两次投河自杀,多次陷入绝境。 47岁那年,他被皇帝抛弃,陷入了人生的低谷。
在老家生活了两年后,他反省了自己,最后后悔了。 重出大山后,重生为人,不仅消灭了政敌,还以“硬村打哑仗”打败了军事对手太平天国。
面对与外国人的差距,他率先摒弃落后观念,倡导西化运动,掌握西方人的本领。 组织首批留学生出国留学。
他走的每一步,都成了他人生进步的基石,最终从傻子变成了圣人,是清朝最后的航海家,是儒家文化的最后偶像。
那些表现得过于刻板的人,表面上看似坚强,但实际上他们很软弱。 ”
世上没有绝对的对错,一切原则和原则都是用来帮助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而不是被严格地守卫。
因为没有一个单一的原则可以适用于所有场景,所以知识的僵化应用只会导致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无知和傲慢。
写到最后
本书作者张洪杰,历史学家,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毕业于中国大学清史研究所。
本书以曾国藩生平的日记和书信为蓝本,再现了曾国藩的完整一生。
曾国藩的修身过程对我们后代来说意义重大,他在实践中证明,一个资历平庸、真诚自强的人,通过“修炼改变”也可以成为超人,心智可以拓展十倍,见识可以十倍聪明,气质可以十倍纯洁,无论多么迟钝的人都能成功。
世上没有易事,世上也无难事。 生活有喜有忧。 ”
在和平与吉祥中庆祝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