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中国游客被这家美国餐厅的老板认出是前韩国战俘
1979年春,抗美援朝战争老兵刘璐访美,在纽约的一次聚会上,一个名叫詹姆斯·伯特纳的男人一眼就认出了她,兴奋地握着她的手说:“我当时是你在朝鲜的俘虏”, 而刘璐曾笑着回答:“我记得你。
1951年,詹姆斯·伯特纳(James Burtner)是美国陆军海军陆战队第1师的一名士兵,刘璐是志愿军的翻译。 由于当时被志愿军俘虏的“联合**”俘虏无法进行语言交流,无法接受审讯,翻译成为军队中供不应求的人才。
当时,刘璐是上海法学院的毕业生,原本打算在法学院工作。 然而,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她的计划发生了变化。
刘璐曾说过:“炮火一响,我只想保家卫国。 于是,她带着22名热血青年进入朝鲜,行军千里,到达朝鲜中部。 这22名年轻人都是精通外语的翻译,也是高级知识分子。
刘鲁增到部队后,被分配到敌方工兵部。 在这里,他主要负责翻译大量缴获的军事文件和宣传材料,以及审讯战俘。
刘璐第一次见到外国战俘,披着毯子,看起来很狼狈,印象很深刻。 上级要求他们迅速接受审讯,并在三天内了解俘虏的全部情况。
作为翻译,不仅要精通语言,还要了解军队的编队、军语和敌人的大致情况。 刘璐曾在审讯期间边学习边做笔记,吃饭时甚至手里拿着笔记录下所学内容。
刘璐对伯特纳印象深刻,不仅因为他的善举,还因为我军对俘虏的宽大政策。 当伯特纳在审讯中生病时,刘璐及时安排了医生对他进行治疗和用药,这让伯特纳深深地感受到了志愿者们的人性。
而刘璐增也对伯特纳印象深刻,他说:“我对他实施了更多的囚犯政策。 这些政策的实施,让刘璐看到了我军的宽大和人性。
1952年底,刘璐被分配到第24军政治部敌工科,参加英语广播队。 他们的任务是在前线对敌人进行心理战,虽然不是真正的弹药,但同样危险。
他们不得不在前线的雪地里狂奔,躲避炮弹,有一次,刘路差点被弹片和子弹擦伤。 在隧道里,他们经常几天几夜都无法获得新鲜空气和食物,所以他们不得不挤在一起,空气非常浑浊。
有一次,刘璐在检查无线电线路时,由于浑浊空气中“醉氧”时间过长,战友们急忙把他放在石头做的床上,他才得以恢复。
圣诞节前后,刘璐和他的团队用《欢乐颂》《铃儿响叮当》等圣诞歌曲,以及美国士兵熟悉的民歌,唤起对方的思乡之情和厌战情绪。
1953年,在停战前夕,他们甚至广播,对面的敌人会因此停止射击。 这些措施的成功,旨在尽快结束战争,让更多的人回到家乡享受和平与幸福。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正式结束,刘禄增不久回国。 然而,她对一起进入法庭的22名同志的生死一无所知。
然而,她很清楚,从踏上朝鲜战场的那一刻起,每个人都做好了为国家和人民牺牲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