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男人,写这样的文章是相当有压力的。 知道现在是怎么回事了,导演贾玲的新片《火辣辣辣》成了不能批评的婴儿金疙瘩,或者说,女人自己可以批评,但男人不能,一旦男人当众说了一句坏话,就会被一群女人攻击, 说男人又破了防,跳了脚,还厌恶女性,眼看女导演成功,男人真是心胸狭隘,垃圾。
但我还是想写,写起来也不好玩。 我真的很讨厌现在的**气氛,简单、粗鲁、心胸狭隘、充满愤怒,只会排队、贴标签、扣帽子。
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还是得先说几句:
贾玲一年能减掉100斤,不管她是拍电影、重塑自我,还是赚钱,我都非常佩服这种行为,每次看到***前后的对比和她拳击的镜头,我都会感到震惊。 我将永远以非凡的毅力尊重人们。
那么,我一定要举手支持和期待女性导演的商业成功,因为我从小就偏爱女性导向的作品,不管是文学、影视,还是**。 我肯定比男作家更喜欢女作家,我肯定比男歌手更喜欢女歌手。 就看电影吧,我从来不喜欢看那种打杀杀斗的动作警匪片,我连血腥恐怖片都不看,而是更喜欢讲述个人命运的现实主义剧,尤其是女性命运。 我喜欢很多女导演,因为她们有着与男导演不同的性感、温暖和细腻。 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是来自香港的许鞍华,她与李安不相上下。 李宇导演的前几部电影——《红脸》《苹果》《观音山》都是女性视角的故事,我在豆瓣上考了五颗星,写了上千字的影评。 因为她对李煜的感情太深了,后来我给她口碑滑铁卢的《第二**》打了五星情感评分,还写了几千字的影评。 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去豆瓣翻看我的记录,或者你可以看看我公众号过去写过多少篇关于女性电影人的文章。
而且我个人对贾玲没有任何偏见,她在综艺节目中的表现,尤其是《综艺》的“综艺五大英雄”时期,给我带来了无数的快乐。 我也很喜欢她的上一部电影《你好,李焕英》,前面笑了,最后感动得热泪盈眶。 我觉得50亿票房冠军是货真价实的,比陈思诚拍的狗屎好多了。
好了,现在大纲已经解释完了,让我们继续正文。
我不觉得《火辣辣》好看,不是一部好电影。
我满怀期待地走进电影院,但很快就坐不住了,可能还有将近一个半小时在我面前,我如坐针毡,急切地想看看时间有多长,怎么还没到**和拳击部分,还有多久才能结束。
我不能笑很多本来应该是笑点的情节,我只是觉得尴尬。 尤其是体育馆里其他女同学和教练互相调侃的那一幕,更是很落后、过时的笑话,这不就是相形见绌的女人吗? 难道女性去健身房只是因为春天的骚动,而不是为了自我成长和提高吗?
而在电视台工作的杨紫,为了转正,利用贾玲骗她上节目,整个过程看起来太过粗糙,完全难以置信,我看过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电视节目,却从来没见过这么生硬笨拙的场景。
除了细节,摆在我面前的整个故事线,我也很难进入剧中。 这部电影最难的一点是如何解释主人公前后的巨大转变,从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的非常悲伤的状态,到突然重生到士气高涨、燃烧的状态。 《百元恋》的日文原版质量比《辣》好一点,但并没有很好地说服我改变理由。 而现在这部更是直白,只是给女主加了种种悲剧性的东西:女友突然和男友结婚,被姐姐妈妈嫌弃算计,被亲戚出于自私利用,谈了很久男朋友被羞辱甩了......艾德事情太多了,每一件都讲得草率,目的就是让女主跌入人生的谷底再**,所以所有的配角都成了衬托主角的工具背景板。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贾玲过于依赖个人经历,她自己并不是一个丧服的人,她从来没有过那种吃死等待死亡的死气沉沉的生活,她只能堆砌一些戏剧元素,却无法与她所扮演的角色产生共鸣。 当然,她的表演并没有加分,除了面无表情、无力的言语,我感觉不到女主从内到外的哀悼。
直到女主下定决心开始拳击,**这部电影才变得好看。 她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人,她的整个身体都变得轻盈了,她有一种力量感,她容光焕发,她的眼神变得坚定,充满了斗志和对生活的渴望。 那十分钟看起来真的很灼热,热血沸腾。
但我知道,让我沸腾的是贾玲本人,是贾玲的重生,是贾玲的辛苦,还有女主角杜磊英。 最后十分钟,贾玲演的自己,她根本不需要演戏,她自己就是这样,她那么狠,那么狠。 因为它是真实的,所以它允许观众完全进入情境。
没找电影,只有路演的**片段,贾玲的拳击真的很帅,我觉得如果有一部跟着贾玲练拳的幕后纪录片,应该比电影本身还要好。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有类似的感受,但是我看了大家的评论,甚至很多支持贾玲的女观众,其实也承认这部电影有很多缺点,这基本上就是我上面说的。 但很奇怪,他们自己也承认,但只要看到男观众说这部电影不好看,有什么缺点,他们就不能接受,要么骂男观众,要么在背后骂别人。
我不认为有什么文学艺术作品是不能被批评的,我也不认为有什么作品只能被特定群体批评。
影片现在男女对立如此激烈,但我觉得双方的观点本质上是一样的,区别只在立场上。 一部电影有优点(演员的用心、诚意)也有缺点(缺乏技术能力),其实大家都看过,但一面盯着缺点,一面觉得缺点不重要,可以忽略不计。 有什么可以互相攻击的? 你不是在说同一件事吗?
至于那些反感营销的人,我认为这也很正常,因为这是一种非常主观的感觉。 虽然我个人认为营销贾玲减掉100斤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人家真的输了,这和《人间最后一夜》的营销骗局是完全不一样的。 但另一方面,演员毕竟只是电影的一部分,而不是关键环节。 与剧本、导演技巧、演技等核心因素相比,**相对来说并不重要。 诚然,你辛苦了,但一部电影不会因为沦为惊天动地的鬼神而自动成为好电影,因为电影不是体育比赛,也不是改变人的魔术表演。 我看到很多人以《摔跤,爸爸》中的阿米尔汗和克里斯蒂安·贝尔的弹簧体为例,为什么这些演员不骂营销? 很简单,《摔跤爸爸》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它真的够好,在最重要的因素上没有掉链条,演员的身体变化也只能排在它成功因素的第五、第六之外。 贝尔在电影界的地位并非来自体重增加**,这只是无关紧要的花边新闻。 很喜欢台湾演员吴康仁,他的身材也经常变化,这部电影他胖了几十斤,下一部电影又瘦了几十斤,一遍又一遍地折腾自己,可惜他增瘦的电影质量不好,票房口碑一失, 而且他根本就不能给他演艺生涯的金牌,这些事情他自己也没怎么提,因为他觉得演员为了这个角色长胖是正常的,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这个也不努力。
吴康仁几年前的两部电影和贾玲的一部,恕我直言,最大的吸引力和卖点确实是贾玲的**100斤,否则就乏善可陈了。
再说一遍,我真的很佩服贾玲。 但对她这个人的评价和对电影的评价却是两回事。
当然,《虎扑》给电影打了3点钟的超低分,这绝对是超出了正常合理的评价,我本来就没去看《虎扑》,也不喜欢那些臭直男,但能不能也合理怀疑,这种评分也是因为一开始正常合理的评价被非理性攻击后的相应**宣泄?
我还是很好奇,到底有多少女性观众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这部电影的。 还是他被所属的群体胁迫,害怕被姐妹们攻击和边缘化,想要表现得像个群体,所以只能违背自己的意愿赞美?
为什么看电影变成了站在一群人身上贴标签、喊口号互相攻击的动作? 这有必要吗? 是不是很累? 这真的有助于性别平等吗?
我觉得这种现象很奇怪。
我是同性恋,我当然会更喜欢同性恋题材的电影,我也希望同性恋电影能有很高的票房冲击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是一部成功的同性恋电影,我就得无脑地吹。 这些年来,我没有感受到多少现象级的同性恋电影。 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月光男孩》,我脑子里念了一个问号,仅此而已??? 《断背山》没能拿到的大奖,被这个破**拿走了,我为李安感到委屈。
还有《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虽然帅哥真的很帅,意大利的风景也很美,但还是觉得这部电影被夸大了,不过也只是一部糖水电影而已。
台湾的《名字刻在你心里》,剧情凌乱,人物动不动就像神经症一样咆哮,可以成功靠营销擦题材红利。 我为什么要喜欢这个?
至于《我和鬼成家的事》,这部就不一样了,我还是很喜欢这部,也很高兴去年能成为台湾票房冠军,但我也看到了这部电影的缺点:类型元素太多,叙事有点混乱, 一个会得到照顾。虽然我喜欢它,但我完全能够理解并感觉到他们有道理。 我甚至看到,批评《鬼家》的观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同性恋。 那又怎样? 每个人都有不喜欢的权利,我不觉得他背叛了这个群体,想把他开除出同性恋。
越是火爆,就越会有人因为好奇而去看,电影的口碑难免会分裂,因为很难调和,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欢,很正常。 不喜欢它的原因也大相径庭,文学批评这个东西没有标准的答案。 如果一个异性恋者不喜欢某部同性恋电影,我应该盖章说他是同性恋恐惧症吗?
同理,我不喜欢贾玲执导的《火辣辣的》,我只是厌恶女性吗? 看不到女人成功? 相反,我真的希望女性导演成功,但必须是扎实的成功,而不是被收录、释放和降低的成功。 我从心底里觉得,拍电影男女没有优劣之分,女导演一定能拍出好作品,其实过去拍过很多影史上佳作的优秀女导演,但贾玲的却是被遗忘了。 我愿意继续期待未来更好的女性电影,比如说,我很期待邵一辉在《爱情神话》之后能拍出什么。
因为女性的社区意识而降低标准,这是另一种歧视吗? 为什么男导演和女导演不能用同样的标准? 你觉得女导演不可能做得好吗?
现在女观众因为贾玲的成功而欢欣鼓舞,包容她,支持她,我完全理解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但如果因为这个原因对这部电影没有任何批评的余地,我认为那就太过分了。 这对贾玲来说并不好,她也想继续进步,而不是固步自封。 再说了,哪部高票房现象级电影没有被各种骂声浸透,我们都知道陈思诚、徐峥、韩寒、张艺谋被骂过什么,为什么贾玲非要例外呢? 如今《火辣辣》几乎成了春节档票房冠军,又是贾玲的又一部现象级作品,这已经够成功了,难道我们还怕这种批评吗?
一个正常的社会不可能只有一个声音。